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读写结合,读中学写,随文练笔,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新大纲对小学语文读写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學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它简明扼要地点明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实践。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作文,不愿作文,不能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他们拿起笔来,往往很久写不出一句话,特别是文章开头,更是“举笔维艰”,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来,也是病句连篇,前言不搭后语,谋篇布局一塌糊涂,遣词造句能力低,更别说突出中心、提炼主题。部分学生作文时,不愿动脑筋,不肯花心思,有的干脆照抄优秀作文,以应付教师。
是什么原因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把作文看作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新课程里,转变语文教学思路,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是要整体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曾有详实的资料披露:某年高考的语文卷,有一道题目是对对联,上联是“荔枝龙眼木瓜皆岭南瓜果”,要求对出下联,本该题的分值为六分,不可谓不多,结果得满分者凤毛麟角,零分的亦不乏其人。
基于现状,开学伊始,笔者即加强读写结合的指导。下面是笔者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读是写的基础
读是写的基础。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读准字音,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饱含思想感情的句子。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笔者要求学生对一些还不能领会的句子做上符号,多读,力求通过多读,进而理解句子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有些句子,如像“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句子,就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出其中含义,学生才能领会句子的意思。
二、写是读的升华
写是读的升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几件事情,把一个爱憎分明、深受人民爱戴的鲁迅先生形象地刻画出来,是练笔写人的好文章。笔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从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描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由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教师分析课文时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所以练笔的时候显得相对容易了。
三、读中学写,随文练笔
当然,读中学写,随文练笔,作为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哪些课文要练笔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且应当选择不同题材的课文。
又比如《草原》这篇课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于一体。课文第一段,作者通过多种手法,把草原的美景,天和地清晰地描绘在读者面前,是练笔写景不可多得的段落之一。在教学第一段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欢快、喜悦和赞叹的语气,舒缓的语速进行朗读,要读得轻松愉快。特别要抓住重点语句,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在学生读得比较熟练的时候,笔者则要求学生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进行练笔。练笔分两步:课堂练笔和片段练笔。
第一步,课堂练笔。课堂练笔主要是仿写句子。课文开头,作者连用了两个“那么”来描写草原的天空和空气,笔者认为这两个表示程度的词,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要求学生用上两个“那么”写一句完整的句子。“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这句话,用了两个“既……又……”,表达了作者看到草原美景后的感受,笔者要求学生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班内的学习情境。
第二步,片段练笔。笔者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观察周围的一处景物,抓住这个景物的特点,用第一段的方法,另抽时间,把这个景物描写下来。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读写结合必须持之以恒,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一曝十寒。只要教师切实去抓,就能乐此不疲。笔者相信通过读写结合,就一定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伟.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探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1(01).
[2]孔丹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
[3]王孝.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0(36).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中心小学,梅州514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新大纲对小学语文读写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學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它简明扼要地点明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实践。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作文,不愿作文,不能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他们拿起笔来,往往很久写不出一句话,特别是文章开头,更是“举笔维艰”,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来,也是病句连篇,前言不搭后语,谋篇布局一塌糊涂,遣词造句能力低,更别说突出中心、提炼主题。部分学生作文时,不愿动脑筋,不肯花心思,有的干脆照抄优秀作文,以应付教师。
是什么原因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把作文看作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新课程里,转变语文教学思路,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是要整体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曾有详实的资料披露:某年高考的语文卷,有一道题目是对对联,上联是“荔枝龙眼木瓜皆岭南瓜果”,要求对出下联,本该题的分值为六分,不可谓不多,结果得满分者凤毛麟角,零分的亦不乏其人。
基于现状,开学伊始,笔者即加强读写结合的指导。下面是笔者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读是写的基础
读是写的基础。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读准字音,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饱含思想感情的句子。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笔者要求学生对一些还不能领会的句子做上符号,多读,力求通过多读,进而理解句子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有些句子,如像“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句子,就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出其中含义,学生才能领会句子的意思。
二、写是读的升华
写是读的升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通过几件事情,把一个爱憎分明、深受人民爱戴的鲁迅先生形象地刻画出来,是练笔写人的好文章。笔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从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描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由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在教师分析课文时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所以练笔的时候显得相对容易了。
三、读中学写,随文练笔
当然,读中学写,随文练笔,作为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哪些课文要练笔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而且应当选择不同题材的课文。
又比如《草原》这篇课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于一体。课文第一段,作者通过多种手法,把草原的美景,天和地清晰地描绘在读者面前,是练笔写景不可多得的段落之一。在教学第一段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以欢快、喜悦和赞叹的语气,舒缓的语速进行朗读,要读得轻松愉快。特别要抓住重点语句,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在学生读得比较熟练的时候,笔者则要求学生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进行练笔。练笔分两步:课堂练笔和片段练笔。
第一步,课堂练笔。课堂练笔主要是仿写句子。课文开头,作者连用了两个“那么”来描写草原的天空和空气,笔者认为这两个表示程度的词,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要求学生用上两个“那么”写一句完整的句子。“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这句话,用了两个“既……又……”,表达了作者看到草原美景后的感受,笔者要求学生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班内的学习情境。
第二步,片段练笔。笔者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观察周围的一处景物,抓住这个景物的特点,用第一段的方法,另抽时间,把这个景物描写下来。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读写结合必须持之以恒,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一曝十寒。只要教师切实去抓,就能乐此不疲。笔者相信通过读写结合,就一定能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伟.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探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1(01).
[2]孔丹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
[3]王孝.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0(36).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中心小学,梅州5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