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心理素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成才,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当下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就幼儿时期、小学、中学阶段来谈一下学生主要的心理素质状态。
  学生以模仿心理、学习心理、兴趣心理、求知心理、想象心理、创造心理、可塑心理、成为心理、追求成功的心理等为主要心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相关的、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课程。
  一、幼儿时期
  幼儿对外界的心理感知很灵敏很感性,他能很快感知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面情况,并很快做出他简单的反应,幼儿的心理主要以模仿心理、兴趣心理、求知心理为主要心理,幼儿时期是想什么、梦什么的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孩子会先模仿大人的心理和行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主动期待来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行为、性格、习惯等。幼儿期应该让孩子以学习基本习惯、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为最主要、为最重要;基本习惯如要尊敬老师长辈、上课好好听课、诚实守信、讲卫生等一些简单基本的做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讲一些简单的、入门的基础知识,让幼儿对自己、对世界有最基本、最简单的认识。在教学课堂上,用游戏、用故事启发孩子的思想,开启心智,真正寓教于乐中。如在课堂师生互动时,教师让学生学习认识自己,让学生找找自己的别人的优点、长处进步和缺点不足,让学生找找自己超过别人的地方和不如别人的地方,让学生对自己、对别人有最正确、最简单、最基本的认识,这为学生有稳定、良好的心理态势和心理习惯,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教育打下坚实的、牢固的心理基础。
  二、小学阶段
  小学生以模仿心理、学习心理、可塑心理为主要心理,小学是学什么、做什么的阶段;小学生对外界以学习接受为主,人心理的观念是先入为主,所以在这个时期,应该让学生接受一些追求成功幸福快乐健康的习惯、方法和知识等,让学生在人生的大方向上有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走错方向、走弯路,这是至关重要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形成认知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在尊重、悦纳、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教师在先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再指出他应该怎么样去做,教师只要是在真正尊重学生的态度下,学生会很听话的,按照教师教育的去做,有时对学生的尊重、悦纳、信任比对学生的爱心还要重要,还要有效果;需要养成的基本习惯具体有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的习惯等,让小学生养成一些基本的良好的习惯;德:如何做人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爱自己、爱家、爱祖国、爱别人、爱集体、爱生活等,对成功真善美、成功的追求等;基本素质具体有自信、积极、勇敢、实践、坚强、坚持等;学习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引发培养孩子的兴趣、思考、求知、创造力、想象力等;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学业成绩,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的关系。
  三、中学阶段
  中学生以学习心理、可塑心理、成为心理为主要心理,是成什么、做什么的阶段,大约12岁后,开始慢慢形成建立自己做人做事及追求成功幸福快乐的思想观念等的理论体系,有逆反心理预示着学生自己想长大,想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行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建立自己对自己、社会、生活的认知观点、理论,并沿着自己认为的道路去做事去行动;学生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深入地学会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以后自己的人生打下、树立正确、坚实、稳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导向,学生在这个阶段,先做到心理素质强,有高度的自信心,再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去做人做事,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完善学生自我,更好的促进完成教育的理想目的——人的素质和知识的统一结合,达到成为自己、做最好自己的远大教育目标。在此阶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观念,顺势而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去追求成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愉快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这个时期既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又是人生成功的阶段性起点、终点。
  大学时期是学生成为心理、学习心理、兴趣心理为主要心理,是是什么、做什么的阶段,是大学生成为自己、做自己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的高度、深度、广度,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拿出时间来探讨的课题;各时期的学生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心理态势、心理习惯和心理特点,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尊重学生心理教育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心理素质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以达到真正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而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
期刊
一、中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别于成人。”  中班幼儿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能力,能将简单的图形与事物联系起来,绘画水平处于象征期。他们只是通过图形符号来表征世界,就像角色游戏中幼儿用一根木棒表征为一匹马一样,尽管不像,但幼儿满足了自己表达的意愿。中班的幼儿绘画内容也逐渐丰富,辨识色彩能力逐渐提高,构图较为有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
期刊
我校从2010年就开始了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到现在已经六个年头了,作为学校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影响至深。起初只把它当为一项课外活动去完成,没有什么期待,但渐渐地当我自身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的接触、陪伴,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改变。这是经典诵读赋予的变化,特别是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方面卓见成效。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人格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不同于过去我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因此,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不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终生从事学习的能力奠基,而且
期刊
一、教育硕士培养现状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包括两大部分,一为学科专业知识培养,二为专业的教育见习和实习。  (一)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现状  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是通过专业教师开设专业相关的课程,以生物学科为例,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课程设计、生物科学史与教学、中外生物学研究现状、性教育、学校性教育课程设计等和一些研究生的公共课,比如研究生英语、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
期刊
这一届初一,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是生源不好:数学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次性做对只占一半,小数、分数互化一半都不到,通分、化简还是不会;连九九乘法表都有的同学背不下来,这是知识上的不好;纪律上老师讲课呢学生也目无旁人的说话,经常是一节课有一半时间维持纪律;如果单独批评某几个同学他敢当面顶撞你。学习习惯更别说了,面对着这样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又差的孩子,怎么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时效性呢?  我无从
期刊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说过一句话是这样的: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每個人就会得到超过两种以上的不同想法,同学们的思维会更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会变得多样化,在
期刊
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领域的目标中强调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而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学初对我园小班幼儿的调察,可以发现,8.2%的幼儿有攻击性等不良行为,15.6%的幼儿与人交往紧张,5.1%的幼儿抑郁、自闭;经过教师在一
期刊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要以学生为主,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复习课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做法,与大家探讨。  第一,课前先布置复习内容,提出要求:复习时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觉得难掌握的知识点,容易混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