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认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不同于过去我们说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因此,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不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终生从事学习的能力奠基,而且为学生一辈子做人奠基。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注重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
  学语文是为了“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读是理解语言、内化语言的惟一途径。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充满情境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去读去悟。如初读时的疏通性的读;在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的读;赏析课文时的品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品味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培养语感,领悟写法,以读代讲,让学生学会应用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学习文章,只靠老师的空洞说教和苍白讲解是难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因此,通过课堂上教师适时的情景创设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想象,再造意境,能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对诗词反复朗诵,从中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體会诗词的意境美,从而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二、拓展学生的心智素养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在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智慧的教师会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学习语文的真谛。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景物现象,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更深更高的感悟,在不断深化的阅读、鉴赏和审美过程中,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看法,从而提高心智素养。
  三、丰富学生情感素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情感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健康态度,对社会生活充满热情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鲜活生动的形象、精辟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情感……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干和人文精髓。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重大人文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去。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炼教材所寄予的情和意,景和物,人和事,捕捉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自然会叩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感人,最终以情育人。当学生透过文中的字字句句感受那跌宕起伏的情感时,自然会入情入境,缘情悟理。
  四、升华学生的审美素养
  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美无处不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不仅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丰厚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悲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气概。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对英雄的赞颂,对祖国的爱恋,师生共同浸润其中,心灵必将受到感染,相应作出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反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最终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升华审美素养的目的。
  总之,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养成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语言素养的培养;拓展心智素养;丰富情感素养,升华审美素养,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位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其他文献
歌唱艺术是以人声为独特复杂乐器的一门音乐表现艺术形式,也是戏剧表演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艺术技能。戏剧表演专业分为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大主要课程,声乐是其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即通过中职2年半共5个学期的学习,掌握基本发声原理,具备较稳定的演唱方法和基本音乐素养,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一定理解力和表现力,能够通过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声乐学习中,找寻与台词、表演、戏曲等艺术中的共通之处,提高艺术鉴赏与
期刊
历史上的赵太后是一位青史留美名的人物。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明君形象。但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开头,她却成了一个本末倒置,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昏君形象;而在文章的结尾,太后的举动又呈现出一个受人尊敬的明君形象。是什么原因让太后前后判若两人?我认为是触龙巧妙的劝谏艺术所致。  第一,他想到了巧用称呼,缩短距离。  称呼是对被称呼者的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同时,阅读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美国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说:给孩子
期刊
一、体验实践是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能体验的尽量让学生体验感悟  最近,笔者开了一堂《牛顿第三定律》的新授课,以此为例谈物理学得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伊始,笔者设计了一场特殊的拔河比赛,选取班里个头差距悬殊的两位男生参与现场演示比赛,再让个头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继续拔河比赛,引出对拉力相互性的共同认识,并提出“力的相互性是否普遍成立呢”?然后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期刊
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实
期刊
1.复习基础,引出新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你能说出直角三角形的边或角具有哪些性质吗?  生:一个直角;内角和180度,两锐角互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折纸继续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其他性质。  2.探究、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师:将正方形纸片“向心折”,如右图:观察折叠之后的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1:得到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期刊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而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根本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特点
期刊
一、中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别于成人。”  中班幼儿有了初步的手眼协调能力,能将简单的图形与事物联系起来,绘画水平处于象征期。他们只是通过图形符号来表征世界,就像角色游戏中幼儿用一根木棒表征为一匹马一样,尽管不像,但幼儿满足了自己表达的意愿。中班的幼儿绘画内容也逐渐丰富,辨识色彩能力逐渐提高,构图较为有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
期刊
我校从2010年就开始了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到现在已经六个年头了,作为学校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影响至深。起初只把它当为一项课外活动去完成,没有什么期待,但渐渐地当我自身参与到学生之中,与他们的接触、陪伴,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改变。这是经典诵读赋予的变化,特别是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方面卓见成效。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人格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