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教学”与“训练”两词均有多层含义,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概念加以限定。“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都是培养人的手段,都是培养体育人材,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是两者的最大共同点。但无论哪种表达方式,都给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加入了限定语,本质上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范畴;运动训练定义中增加了“在教练员指导下,提高运动员”等内涵,本质上运动训练属于竞技体育范围内,这也就决定了两者本质上的差异。
1主导思想的异同
1.1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又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正确认识“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为“三基”教学是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与“终身体育”相一致的;其次,以“整体教育”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1.2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
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是通过运动训练实践对运动项目特征、运动队或运动员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一旦形成,就确定下来,不轻易更改,并通过语言文字定格或文件的形式储存,直到实现训练目标,这就为运动训练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行动目标。然而,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现某一训练目标之后,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的发展形势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对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做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以形成可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训练的良性发展。
2教学目标上的异同
体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是同一个范畴,但教学任务是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次,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显的限定。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体育教学中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2.1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我国,体育教学以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为主。因此,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运动训练的目标
在我国,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运动训练的目标还有:一是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二是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战术,达到纯熟的程度,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三是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组织和方法、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员独立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四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体育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2.3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目标异同分析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运动训练从根本上讲,是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所以说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机体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但两者所培养的人在层次上有区别:一是两者所培养的对象不一样,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在校的全体学生,而运动训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运动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二是两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同,体育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三基”,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训练则是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动员不断创造出新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潜力。而当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顶峰后,则要保持它,并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和最好成绩的下降,使运动员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保持顶峰状态。
3组织形式的异同
3.1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身体练习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体育课要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以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
3.2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
运动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主,讲课要细精结合,着重发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运动训练课都以专门性与专业性为主,有利于发展个人的专项能力,以巩固提高个人的专项运动成绩。
3.3组织形式异同分析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在组织形式上都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进行的,如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和结束活动部分,上述三个部分是身体运动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不能超越或避开这些客观规律。
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较多样化,而运动训练则是比较单一、比较专业,两者都是按照它们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安排。
1主导思想的异同
1.1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又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正确认识“三基”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为“三基”教学是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与“终身体育”相一致的;其次,以“整体教育”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1.2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
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是通过运动训练实践对运动项目特征、运动队或运动员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一旦形成,就确定下来,不轻易更改,并通过语言文字定格或文件的形式储存,直到实现训练目标,这就为运动训练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行动目标。然而,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现某一训练目标之后,教练员要根据项目的发展形势以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对运动训练的主导思想做相应的调整与修正,以形成可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训练的良性发展。
2教学目标上的异同
体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是同一个范畴,但教学任务是比较笼统的,分不出阶段和层次,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显的限定。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体育教学中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即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2.1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我国,体育教学以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为主。因此,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增强体质,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2运动训练的目标
在我国,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国争光。运动训练的目标还有:一是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改善身体形态,不断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发展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二是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战术,达到纯熟的程度,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和发挥;三是使运动员掌握进行专项运动训练的组织和方法、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员独立进行自我训练的能力;四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体育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2.3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目标异同分析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运动训练从根本上讲,是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所以说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都是培养人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机体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但两者所培养的人在层次上有区别:一是两者所培养的对象不一样,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在校的全体学生,而运动训练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运动天赋的、运动能力较强的青少年;二是两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同,体育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三基”,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运动训练则是以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动员不断创造出新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发挥运动员的潜力。而当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顶峰后,则要保持它,并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机体机能的衰退和最好成绩的下降,使运动员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保持顶峰状态。
3组织形式的异同
3.1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以身体练习为主。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能力,促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体育课要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以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发挥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
3.2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
运动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主,讲课要细精结合,着重发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运动训练课都以专门性与专业性为主,有利于发展个人的专项能力,以巩固提高个人的专项运动成绩。
3.3组织形式异同分析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在组织形式上都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进行的,如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和结束活动部分,上述三个部分是身体运动的客观要求,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不能超越或避开这些客观规律。
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较多样化,而运动训练则是比较单一、比较专业,两者都是按照它们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