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言区中,幼儿能够通过阅读绘本、操作材料、与同伴互动等,更加快速的获得语言运用经验。对语言区内的各因素建立评价制度,能够诊断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调节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确保活动有效地实施。因此,想要幼儿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对语言区内的各项因素进行合理评价。
关键词: 大班语言区 因素 评价
一、以吸引幼儿进区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环境作出评价
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语言区的区域选址、环境布置、空间分隔等。
1.安静明亮的地理位置
大班幼儿视觉神经还没完全发育好,过暗的光线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反之,过强的光线也会损害幼儿的眼睛,而在明亮的光线下,幼儿才能轻松地看清东西,所以,语言区应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另外,还要选择周围刺激较小,相对安静的地方。
2.温馨美观的环境布置
幼儿总是对美的事物爱不释手,想要吸引幼儿来到语言区,就要让这里成为教室里最舒适、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因此,语言区的环境应该是温馨美观的:梦幻的沙帐、柔软的地毯、可爱的抱枕,这些都能让幼儿爱上语言区。
3.不同功能的区域分隔
同一区域内不同的阅读形式也要分隔开来,这样幼儿才不会相互干扰。教师可以将语言区划分为几个块面和空间,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静态阅读区、动态表述区、展示区、修补区等。
二、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材料作出评价
材料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必要物质条件,可以从语言区材料的来源、选择、投放与更换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材料来源的多样性
收集材料的渠道有很多种,教师可以从园内、家长与社区资源方面入手。一是园内现有的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等;二是家长收集的一些低结构材料:纸箱、易拉罐等;三是社区生活的一些经验:“逛大润发、我喜欢谁”等等一些话题。
2.评价材料选择的针对性
(1)题材方面: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主题课程、园本课程、微课程等教学内容投放材料,也可以《指南》提出的要求、圍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投放相关材料。根据这几点,可以从题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2)形式方面:由阅读材料、表述材料和书写材料构成。阅读材料和表述材料相结合,可以提供绘本、手偶、故事盒等等。书写材料可以提供纸笔或沙子等新型材料,将表达和绘画结合起来开展活动。不同形式的材料锻炼着孩子不同的语言能力,因此,评价材料形式是否全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评价材料投放与更换的及时性
大班幼儿的注意力还总是集中在新鲜事物上,如果投放的材料不及时更换,幼儿很容易对此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材料投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情况。2.投放的内容需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3.投放材料需根据幼儿语言课程的推进进行交替更换。4.材料争取一物多玩,可操作性强。
三、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为目的,对区域内幼儿活动过程作出评价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可以以活动前、中、后三个时间点为分割线,对幼儿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方面进行相关评价。
1.对幼儿活动前的行为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大班幼儿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区域活动体现在: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区域、材料和游戏对象;能否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能否解决活动中的矛盾,不气馁。
(2)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区域活动。
大班幼儿计划性差距较大,目的性、计划性较强的幼儿在区域活动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材料;而目的性、计划性较弱的幼儿会随着材料的出现而改变原有的活动,对于这些幼儿,教师要在活动前帮助他们建立活动计划,并督促实行,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教师在横向评价幼儿目的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纵向观察幼儿自身是否有进步。
2.对幼儿活动中的能力评价
幼儿语言能力具体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倾听能力、早期阅读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等。听、说、读、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四个基本关键点,教师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听——形式模仿,内化迁移。
“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部分,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听不仅是为了模仿,更重要的是内化迁移。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倾听能力做出评价,对于倾听习惯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帮助其加以改正。
(2):说——主题讲述,个性表达。
“说”是自主表达的一个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幼儿之间的话题源源不断:生活中的琐事、图片中的故事都可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对幼儿话语的连贯性、话题的内容等进行评价,对一些说话断断续续或交流时总是打断别人话语的幼儿给予建议及帮助。
(3):读——感悟重点,初识文字。
学前儿童并不能完全通过认字的方法来读文章,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念出相应的儿歌或者诗歌。“读”与“说”不同,“说”是自由的,而“读”是“写”的基础,是有相对应的的文字符号的。教师要对幼儿的发音、断句、情感等做出评价,帮助幼儿更准确、更有感情的朗读。
(4):写——巧用图画,形象表征。
首先是书写,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书写的练习是必要的。教师应当对幼儿书写时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等做出评价。再者是画画,语言区的画画内容可以是仿编或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作品分析法,对幼儿创编故事的情节性、画面的想象力、线条的连贯性等做出评价。 除了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幼儿活动后的习惯评价
(1)是否主动整理区域材料。
对材料进行整理也是区域活动的一项内容,语言区的材料有很多,整理的时候需要幼儿记住材料的摆放位置,并一一对应将其放好。教师要及时观察、捕捉幼儿此时的表现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价,对迅速收拾整理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他整理的成果,以发挥其榜样作用,帮助其他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2)是否能关注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活动结束时,会有一些作品呈现,如:名字的书写、自制的图册、幼儿讲故事的录音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完整性、复杂性、创造性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让幼儿自评、互评,通过幼儿之间评价,教师也能了解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
四、以准确评估幼儿能力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教师指导作出评价
只有及时、合理、正确的指导才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教师指导做出评价,其实就是对教师观察、分析、反思等业务能力做评价,。
1.建立简单规则评价
建立一些清晰易懂的规则,比如:进区后保持安静;规定区域人数;图书、材料轻拿轻放;用完后放回原处等。教师制定规则的能力在幼儿活动时一眼就能看出,此外,规则是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进行改变的。
2.注重个体差异评价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里就要评价教师能否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对于讲述能力较强的幼儿,应当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对于能力中等或较弱的幼儿,可作适当的示范提示,让他们模仿。
3.坚持观察记录评价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定人或定点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记录,只有细致地观察、如实的记录,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清楚幼儿的纵向发展情况。评价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评价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细心的捕捉幼儿行为中细微的有價值的表现,教师才能更加准确的对幼儿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帮助,这样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真正需求。
4.处理特殊事件评价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比较强,加上现在幼儿获得信息的来源比较广泛,在与同伴交流时,难免会起冲突,比如意见不合而争吵等,此时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就考验到教师的应变能力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来争论自己的观点,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或者矛盾进一步激化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介入,引导而非一刀切断。
五、以提高幼儿自我认知为目的,让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作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幼儿提高自我认知、反思自身问题的重要步骤,区域活动结束时的谈话就是幼儿一次活动的总结提升,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1.回忆前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制定本此计划。
在区域活动前,幼儿要先制定计划,但有的幼儿不够坚持:前一次不足的地方已经认识到了,却没有勇气再尝试,这时教师可以对其态度进行评价,给予一些鼓励或小奖励,让他再去挑战。有的幼儿虽是有了计划,但是执行力稍弱,玩着玩着就忘了自己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督促他按计划进行,如有变化可以在旁边标出,在活动最后作为评价的依据。
2.挑战不同难度的材料,展开自我评价
区域中的材料难度各有不同,但是在活动中,有些幼儿总是会选择低难度的、或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也是对自己评价的不够准确。所以我们要制定评价量表,让孩子对材料的难度、自己的完成度作评价。在表格的帮助下,幼儿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以及和别人的能力差异,从而相互学习,取得进步。教师也能够了解材料的适宜度,能够更加直观的、整体的看到幼儿的能力。
因为幼儿的记录能力有限,刚开始实行自我评价时,可以在难度和完成度一栏里设计两个变量。在幼儿熟悉表格,能够正确记录后,教师可以增加变量为:简单/一般/较难、好/较好/非常好。
3.对活动中的事件进行自评或互评,进行总结提升
区域活动的最后,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自评和互评,简单来说就是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活动中发生的开心/不开心的事情,教师进行追问,小结提升。
例:一次区域活动结束时,还没等我提问,隽隽就抢先说到:“今天我在语言区里看一本恐龙的书,很好看,可是一会会子涵和小羽讲讲故事打起来了,弄得我都没法看书了。”隽隽说罢,其他在语言区的幼儿也跟着纷纷抱怨起来。
隽隽的这句话中包含着他对自己认知行为的评价,也包含着对他人不良行为的评价,这是一个自评到他评的转向。于是我顺势提问,了解子涵和小羽的情况:原来两人打架的原因是两人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后续内容不同,导致两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这时我让全体幼儿加入这一问题中,来“评评理”,希望能从他们的观点中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一番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子涵和小羽应该向隽隽和语言区的其他幼儿道歉;子涵和小羽的故事内容没有对错,即使和原来的内容不一样,大家可以轮流讲,让同伴们听一听、评一评,比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改编的更精彩。
以上就是语言区内对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因素细致化后的评价策略,在老师们发现问题后,可以参考以上内容进行相对应的评价,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此文系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6121112
参考文献:
[1]孟繁慧.幼儿园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18(11):119-122.
关键词: 大班语言区 因素 评价
一、以吸引幼儿进区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环境作出评价
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语言区的区域选址、环境布置、空间分隔等。
1.安静明亮的地理位置
大班幼儿视觉神经还没完全发育好,过暗的光线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反之,过强的光线也会损害幼儿的眼睛,而在明亮的光线下,幼儿才能轻松地看清东西,所以,语言区应选择光线明亮的地方。另外,还要选择周围刺激较小,相对安静的地方。
2.温馨美观的环境布置
幼儿总是对美的事物爱不释手,想要吸引幼儿来到语言区,就要让这里成为教室里最舒适、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因此,语言区的环境应该是温馨美观的:梦幻的沙帐、柔软的地毯、可爱的抱枕,这些都能让幼儿爱上语言区。
3.不同功能的区域分隔
同一区域内不同的阅读形式也要分隔开来,这样幼儿才不会相互干扰。教师可以将语言区划分为几个块面和空间,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静态阅读区、动态表述区、展示区、修补区等。
二、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材料作出评价
材料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必要物质条件,可以从语言区材料的来源、选择、投放与更换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材料来源的多样性
收集材料的渠道有很多种,教师可以从园内、家长与社区资源方面入手。一是园内现有的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等;二是家长收集的一些低结构材料:纸箱、易拉罐等;三是社区生活的一些经验:“逛大润发、我喜欢谁”等等一些话题。
2.评价材料选择的针对性
(1)题材方面: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主题课程、园本课程、微课程等教学内容投放材料,也可以《指南》提出的要求、圍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投放相关材料。根据这几点,可以从题材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2)形式方面:由阅读材料、表述材料和书写材料构成。阅读材料和表述材料相结合,可以提供绘本、手偶、故事盒等等。书写材料可以提供纸笔或沙子等新型材料,将表达和绘画结合起来开展活动。不同形式的材料锻炼着孩子不同的语言能力,因此,评价材料形式是否全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评价材料投放与更换的及时性
大班幼儿的注意力还总是集中在新鲜事物上,如果投放的材料不及时更换,幼儿很容易对此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材料投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情况。2.投放的内容需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3.投放材料需根据幼儿语言课程的推进进行交替更换。4.材料争取一物多玩,可操作性强。
三、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为目的,对区域内幼儿活动过程作出评价
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可以以活动前、中、后三个时间点为分割线,对幼儿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方面进行相关评价。
1.对幼儿活动前的行为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大班幼儿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区域活动体现在: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区域、材料和游戏对象;能否主动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寻求合作;能否解决活动中的矛盾,不气馁。
(2)是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区域活动。
大班幼儿计划性差距较大,目的性、计划性较强的幼儿在区域活动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材料;而目的性、计划性较弱的幼儿会随着材料的出现而改变原有的活动,对于这些幼儿,教师要在活动前帮助他们建立活动计划,并督促实行,避免活动的盲目性。教师在横向评价幼儿目的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纵向观察幼儿自身是否有进步。
2.对幼儿活动中的能力评价
幼儿语言能力具体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倾听能力、早期阅读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等。听、说、读、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四个基本关键点,教师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听——形式模仿,内化迁移。
“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部分,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获得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听不仅是为了模仿,更重要的是内化迁移。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倾听能力做出评价,对于倾听习惯差的幼儿,教师可以用一些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帮助其加以改正。
(2):说——主题讲述,个性表达。
“说”是自主表达的一个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幼儿之间的话题源源不断:生活中的琐事、图片中的故事都可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对幼儿话语的连贯性、话题的内容等进行评价,对一些说话断断续续或交流时总是打断别人话语的幼儿给予建议及帮助。
(3):读——感悟重点,初识文字。
学前儿童并不能完全通过认字的方法来读文章,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念出相应的儿歌或者诗歌。“读”与“说”不同,“说”是自由的,而“读”是“写”的基础,是有相对应的的文字符号的。教师要对幼儿的发音、断句、情感等做出评价,帮助幼儿更准确、更有感情的朗读。
(4):写——巧用图画,形象表征。
首先是书写,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书写的练习是必要的。教师应当对幼儿书写时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等做出评价。再者是画画,语言区的画画内容可以是仿编或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作品分析法,对幼儿创编故事的情节性、画面的想象力、线条的连贯性等做出评价。 除了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幼儿活动后的习惯评价
(1)是否主动整理区域材料。
对材料进行整理也是区域活动的一项内容,语言区的材料有很多,整理的时候需要幼儿记住材料的摆放位置,并一一对应将其放好。教师要及时观察、捕捉幼儿此时的表现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价,对迅速收拾整理的幼儿进行表扬,并在全体幼儿面前展示他整理的成果,以发挥其榜样作用,帮助其他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2)是否能关注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活动结束时,会有一些作品呈现,如:名字的书写、自制的图册、幼儿讲故事的录音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完整性、复杂性、创造性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让幼儿自评、互评,通过幼儿之间评价,教师也能了解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高低。
四、以准确评估幼儿能力为目的,对语言区内的教师指导作出评价
只有及时、合理、正确的指导才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教师指导做出评价,其实就是对教师观察、分析、反思等业务能力做评价,。
1.建立简单规则评价
建立一些清晰易懂的规则,比如:进区后保持安静;规定区域人数;图书、材料轻拿轻放;用完后放回原处等。教师制定规则的能力在幼儿活动时一眼就能看出,此外,规则是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进行改变的。
2.注重个体差异评价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里就要评价教师能否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对于讲述能力较强的幼儿,应当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对于能力中等或较弱的幼儿,可作适当的示范提示,让他们模仿。
3.坚持观察记录评价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定人或定点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记录,只有细致地观察、如实的记录,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清楚幼儿的纵向发展情况。评价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评价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细心的捕捉幼儿行为中细微的有價值的表现,教师才能更加准确的对幼儿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帮助,这样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真正需求。
4.处理特殊事件评价
大班幼儿自我意识比较强,加上现在幼儿获得信息的来源比较广泛,在与同伴交流时,难免会起冲突,比如意见不合而争吵等,此时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就考验到教师的应变能力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来争论自己的观点,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或者矛盾进一步激化时,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介入,引导而非一刀切断。
五、以提高幼儿自我认知为目的,让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作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幼儿提高自我认知、反思自身问题的重要步骤,区域活动结束时的谈话就是幼儿一次活动的总结提升,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1.回忆前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制定本此计划。
在区域活动前,幼儿要先制定计划,但有的幼儿不够坚持:前一次不足的地方已经认识到了,却没有勇气再尝试,这时教师可以对其态度进行评价,给予一些鼓励或小奖励,让他再去挑战。有的幼儿虽是有了计划,但是执行力稍弱,玩着玩着就忘了自己的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督促他按计划进行,如有变化可以在旁边标出,在活动最后作为评价的依据。
2.挑战不同难度的材料,展开自我评价
区域中的材料难度各有不同,但是在活动中,有些幼儿总是会选择低难度的、或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这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也是对自己评价的不够准确。所以我们要制定评价量表,让孩子对材料的难度、自己的完成度作评价。在表格的帮助下,幼儿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以及和别人的能力差异,从而相互学习,取得进步。教师也能够了解材料的适宜度,能够更加直观的、整体的看到幼儿的能力。
因为幼儿的记录能力有限,刚开始实行自我评价时,可以在难度和完成度一栏里设计两个变量。在幼儿熟悉表格,能够正确记录后,教师可以增加变量为:简单/一般/较难、好/较好/非常好。
3.对活动中的事件进行自评或互评,进行总结提升
区域活动的最后,将幼儿集中在一起,进行自评和互评,简单来说就是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活动中发生的开心/不开心的事情,教师进行追问,小结提升。
例:一次区域活动结束时,还没等我提问,隽隽就抢先说到:“今天我在语言区里看一本恐龙的书,很好看,可是一会会子涵和小羽讲讲故事打起来了,弄得我都没法看书了。”隽隽说罢,其他在语言区的幼儿也跟着纷纷抱怨起来。
隽隽的这句话中包含着他对自己认知行为的评价,也包含着对他人不良行为的评价,这是一个自评到他评的转向。于是我顺势提问,了解子涵和小羽的情况:原来两人打架的原因是两人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后续内容不同,导致两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这时我让全体幼儿加入这一问题中,来“评评理”,希望能从他们的观点中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一番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子涵和小羽应该向隽隽和语言区的其他幼儿道歉;子涵和小羽的故事内容没有对错,即使和原来的内容不一样,大家可以轮流讲,让同伴们听一听、评一评,比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改编的更精彩。
以上就是语言区内对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因素细致化后的评价策略,在老师们发现问题后,可以参考以上内容进行相对应的评价,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此文系苏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游戏精神关照下的幼儿园阶梯课程构建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16121112
参考文献:
[1]孟繁慧.幼儿园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林区教学,2018(1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