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这个科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凝聚力以及以史为鉴能力。同时,历史也是课程教育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最近这几年里,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学校领导及各级教师开始愈发重视起了历史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呢?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程教学 提升素养 家国情怀
引言:在人们愈发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历史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的确德育教育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成果的同时,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呢?
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及现阶段所面临的的困难。
什么是家国情怀呢?这是一种于家于国的大爱吗?也对、但也不对,我理解为一种国人对家庭乃至国家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孟子》曰:“天下之本在于国,而国家之本在于家”,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家”与“国”之间“无家不成国,亡国不成家”的密切关系,而在中国历史中,我们经历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呐喊,也经历了为国牺牲的坚强岁月,这也逐渐成为了国人的精神内核。
(一)、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要知道,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加入家国情怀的教育,是十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以历史的课程教学为根基,家国情怀素养将深深地植入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素质教育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学生依然把历史当做“偏科”来对待,究其原因无非是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影响。我们不能否认,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心里,“语”、“数”、“外”三大主科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真实的分析其原因,是素质教育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就引发了很多的问题,给学生们造成一种历史课不重要、历史课可有可无、历史课随便背一背知识点应付考试就可以的错觉。长久以此,学生们在教师和家长们的耳渲目染下受到影响,就会对历史这个科目形成一种带有偏见的认识,而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呢?
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纵观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从远古尧、舜、禹,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教育始终是贯彻始终的,这其中的无数个历史事件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其中总会有人为了国家的生存而奉献和死亡、总会有人为了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不能只是讲授历史事实,应多重视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应偏重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热情。
、改变对历史科目“偏科”的错误认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存在“主科、副科、偏科”的意识,应认真对待历史这个科目,做到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和学习,唯有改变对历史这个科目的错误认知,才能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業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到逐步提升自身、进而影响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必要时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沟通交流。然后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接收、了解到学生们的真实反馈意见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及方法,然后教师基于这些反馈意见和学生的认知态度及方法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联系社会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更加关注历史这门课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要考虑高考志愿,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正是构建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如果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社会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激烈讨论中激发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而提升学生们家国情怀的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国历史、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荣誉感,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归属感及整体凝聚力。但是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做到与时俱进的全面贯彻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浅析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D]. 贺艳.河北师范大学 2019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程教学 提升素养 家国情怀
引言:在人们愈发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历史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的确德育教育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成果的同时,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呢?
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及现阶段所面临的的困难。
什么是家国情怀呢?这是一种于家于国的大爱吗?也对、但也不对,我理解为一种国人对家庭乃至国家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孟子》曰:“天下之本在于国,而国家之本在于家”,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家”与“国”之间“无家不成国,亡国不成家”的密切关系,而在中国历史中,我们经历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呐喊,也经历了为国牺牲的坚强岁月,这也逐渐成为了国人的精神内核。
(一)、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要知道,家国情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加入家国情怀的教育,是十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以历史的课程教学为根基,家国情怀素养将深深地植入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素质教育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学生依然把历史当做“偏科”来对待,究其原因无非是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影响。我们不能否认,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心里,“语”、“数”、“外”三大主科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真实的分析其原因,是素质教育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就引发了很多的问题,给学生们造成一种历史课不重要、历史课可有可无、历史课随便背一背知识点应付考试就可以的错觉。长久以此,学生们在教师和家长们的耳渲目染下受到影响,就会对历史这个科目形成一种带有偏见的认识,而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呢?
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们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纵观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从远古尧、舜、禹,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教育始终是贯彻始终的,这其中的无数个历史事件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这其中总会有人为了国家的生存而奉献和死亡、总会有人为了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的课程教学中不能只是讲授历史事实,应多重视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应偏重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热情。
、改变对历史科目“偏科”的错误认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不应该存在“主科、副科、偏科”的意识,应认真对待历史这个科目,做到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和学习,唯有改变对历史这个科目的错误认知,才能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業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通过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到逐步提升自身、进而影响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必要时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沟通交流。然后通过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接收、了解到学生们的真实反馈意见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及方法,然后教师基于这些反馈意见和学生的认知态度及方法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家国情怀素养。
、联系社会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更加关注历史这门课程。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要考虑高考志愿,这个时候正是他们正是构建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如果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结合社会实际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激烈讨论中激发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而提升学生们家国情怀的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国历史、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荣誉感,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归属感及整体凝聚力。但是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做到与时俱进的全面贯彻实施课程教育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浅析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D]. 贺艳.河北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