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截瘫患者在康复护理中应用间歇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截瘫患者51例,本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均采取间歇导尿给予临床应用,通过分析根据患者残余尿量情况,将间歇导尿频率合理调整,与膀胱功能训练全面配合。结果:本组截瘫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的膀胱容量,尿量在膀胱残余量均<100ml。其中15例患者有着充盈的膀胱后能够自行排尿,36例成为反射性膀胱。本组研究对象在康复过程中有3例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后,均能够痊愈,没有出现肾积水等其他严重合并症状。结论:截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间歇导尿能够使反射性排尿得到建立,从根本上促进截瘫患者恢复正常的排尿,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截瘫患者;间歇导尿;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88-01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丧失收缩功能以及其他自主性神经活动导致尿潴留等症状,采用导尿管留置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1]。如患者长时间将尿管留置,会导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肾功能,对生存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51例截瘫患者的资料,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51例截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31例,女20例,年龄在18~8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2.3±2.1)岁。患者受伤时间在1~12个月之间,平均受伤时间为(5.6±2.1)个月。其中12例腰椎损伤,29例胸椎损伤,10例颈椎损伤。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进行间歇导尿操作之前应该详细的解释,良好的疏导患者,使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使患者的思想负担得到减轻。确保操作人员对导尿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对膀胱尿道生理解剖基本知识以及操作要点全面降低,使患者心理对导尿操作存在的恐惧情绪得到有效消除。同时告知患者饮水量限制对到病情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全面配合护理、医疗活动。
1.2.2间歇导尿操作
根据患者年龄的差别,选择合适软硬度的导尿管,导尿前应该对尿管全面润滑,确保有着轻柔的操作,防止对尿道粘膜产生损伤。通过石蜡油对尿管进行充分润滑,将尿管插入时提起阴茎,缓慢的在尿道口将2~5ml的无菌石蜡油注入,完成注入操作后有1~2min的停顿,确保整个尿道处于充分滑润的状态时将尿管插入。操作者通过左手将阴茎提起,使其和腹部能够形成60°的角度,采取右手以缓慢的速度把导尿管慢慢的插入大概20~22cm的深度,如发现流出尿液,在往内插入大概1~2cm的深度,采用饮尿器接出尿液。护理人员在实际导尿过程中,应该以男性尿道解剖基本特征作为基础,一旦在尿道内口发现阻力时,则应该停留几分钟,尝试转换阴茎角度或者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顺利插入尿管,防止尿道粘膜出现损伤的情况[2]。全部排出尿液后以缓慢的速度将尿管拔出,同时对膀胱区进行轻轻触压,确保能够彻底排空膀胱。
1.2.3膀胱锻炼
如患者是处于T12以上损伤的情况,则应该采用叩击“扳机点”的方式对大腿外侧、臀部、会阴等位置进行刺激。如患者损伤情况在T12以下,那么则应该通过Crede法进行压迫处理使腹压得到增加,同时通过手法对膀胱给予按摩挤压。给予间歇导尿操作之前应该将手掌在膀胱底部防止,从膀胱底部位置逐渐往后身下方向进行挤压,有着从轻到中的施压理想,大概3~4cm的深度。还能够通过GM200中频治疗仪在患者腰骶部或者下腹部互相对应的穴位给予大概20min左右的电机刺激操作,多数患者在接受电机刺激治疗时,在下腹膀胱位置会出现小球变硬等症状。部分患者则会将尿液排出。因此,护理人员在应用间歇导尿发之间应该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操作,时间大概为15~20min。护理人员在进行膀胱训练操作之前,应该将膀胱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1.2.4常规护理干预
告知患者需要戒烟戒酒,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对饮水量要严格控制,饮水量应该控制在每小时100~120ml的范围内。如天气较为炎热,则合理增加饮水量。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防止结肠内堆积粪便导致膀胱受到压迫出现尿急等症状。
2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干预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的膀胱容量,尿量在膀胱残余量均<100ml。其中15例患者有着充盈的膀胱后能夠自行排尿,36例成为反射性膀胱。本组研究对象在康复过程中有3例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后,均能够痊愈,没有出现肾积水等其他严重合并症状。
3 讨论
脊椎截瘫患者手术后均是采用导尿管留置作为主要的排尿方法,但由于留置尿道管会使泌尿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尿路进入细菌后会在导尿管表面包裹,大量繁殖细菌,出现组织表面损伤以及炎症等,造成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提高[3]。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导致出现炎症性尿道狭窄、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症状。尿路管理措施中间歇导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能够促进患者将留置导尿管拜托,以周期性的方式排空以及扩张膀胱,确保膀胱能够在与生理状态接近的情况下维持,使反射性膀胱得到建立,加快改善、恢复功能的速度。其主要的依据体现如下:(1)过度充盈膨胀以及突然增加膀胱内部压力会造成突然减少膀胱血流量。(2)膀胱能够发挥细菌抵抗的作用,突然降低膀胱血流量容易使膀胱受到细菌的干扰。(3)以周期性的方式排空充盈给粘膜血流量的状态提供保障,降低感染的概率,对膀胱排尿能力的重建以及恢复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脊椎截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间歇导尿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留置导尿术与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4(09): 722-723.
[2] 王海燕,刘小曼,张翠红.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20):633-634.
[3] 梁鑫鸿.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9(01):246-247.
【关键词】截瘫患者;间歇导尿;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88-01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丧失收缩功能以及其他自主性神经活动导致尿潴留等症状,采用导尿管留置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1]。如患者长时间将尿管留置,会导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泌尿系统反复感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肾功能,对生存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51例截瘫患者的资料,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51例截瘫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31例,女20例,年龄在18~8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2.3±2.1)岁。患者受伤时间在1~12个月之间,平均受伤时间为(5.6±2.1)个月。其中12例腰椎损伤,29例胸椎损伤,10例颈椎损伤。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在进行间歇导尿操作之前应该详细的解释,良好的疏导患者,使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使患者的思想负担得到减轻。确保操作人员对导尿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对膀胱尿道生理解剖基本知识以及操作要点全面降低,使患者心理对导尿操作存在的恐惧情绪得到有效消除。同时告知患者饮水量限制对到病情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全面配合护理、医疗活动。
1.2.2间歇导尿操作
根据患者年龄的差别,选择合适软硬度的导尿管,导尿前应该对尿管全面润滑,确保有着轻柔的操作,防止对尿道粘膜产生损伤。通过石蜡油对尿管进行充分润滑,将尿管插入时提起阴茎,缓慢的在尿道口将2~5ml的无菌石蜡油注入,完成注入操作后有1~2min的停顿,确保整个尿道处于充分滑润的状态时将尿管插入。操作者通过左手将阴茎提起,使其和腹部能够形成60°的角度,采取右手以缓慢的速度把导尿管慢慢的插入大概20~22cm的深度,如发现流出尿液,在往内插入大概1~2cm的深度,采用饮尿器接出尿液。护理人员在实际导尿过程中,应该以男性尿道解剖基本特征作为基础,一旦在尿道内口发现阻力时,则应该停留几分钟,尝试转换阴茎角度或者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顺利插入尿管,防止尿道粘膜出现损伤的情况[2]。全部排出尿液后以缓慢的速度将尿管拔出,同时对膀胱区进行轻轻触压,确保能够彻底排空膀胱。
1.2.3膀胱锻炼
如患者是处于T12以上损伤的情况,则应该采用叩击“扳机点”的方式对大腿外侧、臀部、会阴等位置进行刺激。如患者损伤情况在T12以下,那么则应该通过Crede法进行压迫处理使腹压得到增加,同时通过手法对膀胱给予按摩挤压。给予间歇导尿操作之前应该将手掌在膀胱底部防止,从膀胱底部位置逐渐往后身下方向进行挤压,有着从轻到中的施压理想,大概3~4cm的深度。还能够通过GM200中频治疗仪在患者腰骶部或者下腹部互相对应的穴位给予大概20min左右的电机刺激操作,多数患者在接受电机刺激治疗时,在下腹膀胱位置会出现小球变硬等症状。部分患者则会将尿液排出。因此,护理人员在应用间歇导尿发之间应该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操作,时间大概为15~20min。护理人员在进行膀胱训练操作之前,应该将膀胱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1.2.4常规护理干预
告知患者需要戒烟戒酒,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对饮水量要严格控制,饮水量应该控制在每小时100~120ml的范围内。如天气较为炎热,则合理增加饮水量。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防止结肠内堆积粪便导致膀胱受到压迫出现尿急等症状。
2 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康复护理干预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的膀胱容量,尿量在膀胱残余量均<100ml。其中15例患者有着充盈的膀胱后能夠自行排尿,36例成为反射性膀胱。本组研究对象在康复过程中有3例出现尿路感染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后,均能够痊愈,没有出现肾积水等其他严重合并症状。
3 讨论
脊椎截瘫患者手术后均是采用导尿管留置作为主要的排尿方法,但由于留置尿道管会使泌尿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尿路进入细菌后会在导尿管表面包裹,大量繁殖细菌,出现组织表面损伤以及炎症等,造成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提高[3]。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会导致出现炎症性尿道狭窄、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症状。尿路管理措施中间歇导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能够促进患者将留置导尿管拜托,以周期性的方式排空以及扩张膀胱,确保膀胱能够在与生理状态接近的情况下维持,使反射性膀胱得到建立,加快改善、恢复功能的速度。其主要的依据体现如下:(1)过度充盈膨胀以及突然增加膀胱内部压力会造成突然减少膀胱血流量。(2)膀胱能够发挥细菌抵抗的作用,突然降低膀胱血流量容易使膀胱受到细菌的干扰。(3)以周期性的方式排空充盈给粘膜血流量的状态提供保障,降低感染的概率,对膀胱排尿能力的重建以及恢复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脊椎截瘫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应用间歇导尿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留置导尿术与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4(09): 722-723.
[2] 王海燕,刘小曼,张翠红.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8(20):633-634.
[3] 梁鑫鸿.留置导尿与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9(01):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