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些缺乏爱心的孩子和家长,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存在,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一)自我意识强烈;(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关键词:感恩教育;榜样示范;身教;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中图分类号:G4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些缺乏爱心的孩子和家长,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存在:向父母索取,不知奉献;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多数孩子算计着自己农历生日什么时候?新历生日什么时候?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许多爷爷奶奶不辞辛苦的带着孙子上学放学,而孩子的父母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有点闪失就怪罪起来。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可以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却很少想到将感恩的心植入孩子的心田。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啃老族,吃穿用老人的还对老人呼风唤雨的殊不知这是一种教育误区,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会有多大的作为和承担?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然而这种美德难道渐渐地消失了么?
二、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强烈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
(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
1、父母多注重对孩子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的孩子,容易把父母平时对他(她)的爱的举动视为天经地义,甚至会错误地认为,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父母做了是应该的,如果不做反而对不住他(她)。
2、有的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
三、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在我们这个有着浓厚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文化里记载着数不尽的感恩故事,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以下是我们幼儿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言传
1、经典诵读法
我国古代儒家学派中有大量的著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中记载了人们生活中的真知灼见。利用每天的礼仪十分钟时间,教导幼儿诵读、学习《弟子规》,常怀感恩心。分层讲解《弟子规》,每天朗诵《弟子规》、“感恩词”,使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2、故事、影象教育法
听故事、看影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等,让孩子在故事、影片中受到熏陶的同时,唤醒孩子心灵深沉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情结。还要引导孩子讨论故事情节、人物,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把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二)、身教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家长、教师甚至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责任。特别是家长,他们是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也特别大。我们通过家长会,家教文章的宣传和家长学校的开展充分让家长认识的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朋友的友善、对老人的孝敬、对困难的韧劲、对生活的乐观……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这就是对孩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2、情境陶冶法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让孩子懂得付出也是幸福。我们设计一些“学会关心”、“我爱爸爸、妈妈”、“我可爱的家”、“我是谁”、“我朋友的优点和缺点”、“妈妈的爱好”和“奶奶的生日”等活动,运用丰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关爱他人”,通过正面教育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
3、实践锻炼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孩子从简单的礼貌用语感谢他人给与的帮助,或是在每天的晨间时段请各班的礼仪督导员站在门口示范和引导幼儿进行礼仪问候。
让感恩的心化作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教育漫话》洛克
《厦门市思明区德育工作文集》
关键词:感恩教育;榜样示范;身教;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中图分类号:G4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见一些缺乏爱心的孩子和家长,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存在:向父母索取,不知奉献;只知道受惠不知道感恩;多数孩子算计着自己农历生日什么时候?新历生日什么时候?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自己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许多爷爷奶奶不辞辛苦的带着孙子上学放学,而孩子的父母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有点闪失就怪罪起来。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可以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却很少想到将感恩的心植入孩子的心田。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啃老族,吃穿用老人的还对老人呼风唤雨的殊不知这是一种教育误区,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会有多大的作为和承担?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然而这种美德难道渐渐地消失了么?
二、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强烈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
(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
1、父母多注重对孩子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中的孩子,容易把父母平时对他(她)的爱的举动视为天经地义,甚至会错误地认为,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父母做了是应该的,如果不做反而对不住他(她)。
2、有的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
三、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在我们这个有着浓厚传统美德的礼仪之邦,文化里记载着数不尽的感恩故事,而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以下是我们幼儿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言传
1、经典诵读法
我国古代儒家学派中有大量的著作,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中记载了人们生活中的真知灼见。利用每天的礼仪十分钟时间,教导幼儿诵读、学习《弟子规》,常怀感恩心。分层讲解《弟子规》,每天朗诵《弟子规》、“感恩词”,使学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2、故事、影象教育法
听故事、看影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等,让孩子在故事、影片中受到熏陶的同时,唤醒孩子心灵深沉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情结。还要引导孩子讨论故事情节、人物,与具体生活相联系,把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二)、身教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和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家长、教师甚至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责任。特别是家长,他们是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也特别大。我们通过家长会,家教文章的宣传和家长学校的开展充分让家长认识的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朋友的友善、对老人的孝敬、对困难的韧劲、对生活的乐观……都将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这就是对孩子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2、情境陶冶法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让孩子懂得付出也是幸福。我们设计一些“学会关心”、“我爱爸爸、妈妈”、“我可爱的家”、“我是谁”、“我朋友的优点和缺点”、“妈妈的爱好”和“奶奶的生日”等活动,运用丰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关爱他人”,通过正面教育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
3、实践锻炼法
感恩教育的实践锻炼法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孩子从简单的礼貌用语感谢他人给与的帮助,或是在每天的晨间时段请各班的礼仪督导员站在门口示范和引导幼儿进行礼仪问候。
让感恩的心化作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教育漫话》洛克
《厦门市思明区德育工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