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尺,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学习中,学生们的作文能力普遍低效。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作文的教学方法吃透。笔者认为,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观察法、情境法、想象法、体验法、引经据典法来实施小学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法 想象法 观察法 引经据典法 体验法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一线教师怎样做到在作文教学中“文可以养而至”,如何“养气”呢?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一、观察法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是找不到写不出好作文的学生,而是我们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就如学生发现不了身边事物的特点一样。观察法在作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常用、比较简单的作文方法,观察有序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在教学中“观察香蕉”这一作文题目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先指导学生观察香蕉的颜色,接着让学生观察香蕉的外形,并让学生用比喻句来描述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让学生闻一闻香蕉的味道,接着让学生慢慢的剥开香蕉让学生尝一尝香蕉,在尝的时候指导学生说出香蕉的滋味,最好用上几个成语。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香蕉的用途,对于这一个环节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几个成语参考,如生津止渴、通畅肠道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就会有逻辑性,因为这样的观察是基于一定的顺序的,是由外到内的。所以,在观察法指导下的作文还是比较高效、实用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总结此类方法,慢慢引导学生写作。
二、情境法
布鲁纳说:“教学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任务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合适的情境。情境法有很多,如:故事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作文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可以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情境法作文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运用情境法时教师要适度,不能乱用情境法,因为有的作文可能不需要设置情境。还有,情境的设置不宜过长,太长的作文情境不仅浪费写作时间,甚至有时候会本末倒置。
三、想象法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教学生写作的内容不全是具体的,有的需要靠想象来完成,尤其是在写一些童话故事时更需要想象。
在指导学生写语言类作文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作文时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写作。这些技巧和方法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度理解和挖掘,而不是凭空的胡乱捏造。比如,在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作文时,就告诉学生本文是童话故事,写作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但是想象要符合作者写作风格和文章色彩。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随便写了,而是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创作了。
四、体验法
毛荣富在《说“体验”》一文中明确指出:“對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的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发现,学生的作文毫无真情实感,都是一些词句的堆砌,反思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少,所以在作文中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并一定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教会学生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工作和生活的不易,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文题目——《我当家的日子》,为了让学生写好这篇作文,我事先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家长配合作文工作。然后,我给予学生具体的“当家任务”:打扫卫生、早起做饭、管理生活费用、给父母洗衣服、置办家庭用品等,让学生切实走进生活。等到下次作文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开始作文。这样的方法收效很好。好多学生都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尤其是体谅了父母的辛苦。
用体验法让学生去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学生只有实践了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在作文中抒发真情。这样以来,作文中无情感的问题就解决了。
五、引经据典法
引经据典就是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能否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运用引经据典法来教学学生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步骤。方文山在写《青花瓷》的时候,为了写出有南方意境的中国风歌词,就翻阅了大量的文学典籍。其中“帘外芭蕉惹骤雨”中的“芭蕉”的灵感就来自于李煜的《长相思》中,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两三颗,夜长人奈何。由此可见,引经据典法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内容不是在现代,而是在古代的文学中。
我在教学作文的时候,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我常常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一些文学内容。在一次写作《秋天》的作文时,我们班有个学生开篇就引用了刘禹锡的《秋词》,一句经典诗词的运用也让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起码它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怎能有厚积薄发。
在引经据典法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学素材的积累。只有学生多积累了在作文的时候才有话可说,只有多积累了才能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方法,学生要在教师指导的方法下刻苦练习才能逐渐实现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效益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上),2015(04)
【2】张彪.紧抓“情”字不放松——例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J】.读书文摘,2014(06)
【3】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4】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
作文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标尺,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作文学习中,学生们的作文能力普遍低效。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作文的教学方法吃透。笔者认为,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观察法、情境法、想象法、体验法、引经据典法来实施小学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法 想象法 观察法 引经据典法 体验法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我们一线教师怎样做到在作文教学中“文可以养而至”,如何“养气”呢?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推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一、观察法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是找不到写不出好作文的学生,而是我们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优点,就如学生发现不了身边事物的特点一样。观察法在作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常用、比较简单的作文方法,观察有序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在教学中“观察香蕉”这一作文题目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先指导学生观察香蕉的颜色,接着让学生观察香蕉的外形,并让学生用比喻句来描述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让学生闻一闻香蕉的味道,接着让学生慢慢的剥开香蕉让学生尝一尝香蕉,在尝的时候指导学生说出香蕉的滋味,最好用上几个成语。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香蕉的用途,对于这一个环节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几个成语参考,如生津止渴、通畅肠道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就会有逻辑性,因为这样的观察是基于一定的顺序的,是由外到内的。所以,在观察法指导下的作文还是比较高效、实用的,因此,我们要善于总结此类方法,慢慢引导学生写作。
二、情境法
布鲁纳说:“教学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和任务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合适的情境。情境法有很多,如:故事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实物情境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作文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可以用课文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画形式再现写作情境。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情境法作文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运用情境法时教师要适度,不能乱用情境法,因为有的作文可能不需要设置情境。还有,情境的设置不宜过长,太长的作文情境不仅浪费写作时间,甚至有时候会本末倒置。
三、想象法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教学生写作的内容不全是具体的,有的需要靠想象来完成,尤其是在写一些童话故事时更需要想象。
在指导学生写语言类作文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作文时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写作。这些技巧和方法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深度理解和挖掘,而不是凭空的胡乱捏造。比如,在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作文时,就告诉学生本文是童话故事,写作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但是想象要符合作者写作风格和文章色彩。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随便写了,而是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创作了。
四、体验法
毛荣富在《说“体验”》一文中明确指出:“對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的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发现,学生的作文毫无真情实感,都是一些词句的堆砌,反思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少,所以在作文中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并一定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教会学生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父母工作和生活的不易,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文题目——《我当家的日子》,为了让学生写好这篇作文,我事先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家长配合作文工作。然后,我给予学生具体的“当家任务”:打扫卫生、早起做饭、管理生活费用、给父母洗衣服、置办家庭用品等,让学生切实走进生活。等到下次作文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开始作文。这样的方法收效很好。好多学生都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尤其是体谅了父母的辛苦。
用体验法让学生去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学生只有实践了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在作文中抒发真情。这样以来,作文中无情感的问题就解决了。
五、引经据典法
引经据典就是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能否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运用引经据典法来教学学生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步骤。方文山在写《青花瓷》的时候,为了写出有南方意境的中国风歌词,就翻阅了大量的文学典籍。其中“帘外芭蕉惹骤雨”中的“芭蕉”的灵感就来自于李煜的《长相思》中,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两三颗,夜长人奈何。由此可见,引经据典法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内容不是在现代,而是在古代的文学中。
我在教学作文的时候,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我常常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一些文学内容。在一次写作《秋天》的作文时,我们班有个学生开篇就引用了刘禹锡的《秋词》,一句经典诗词的运用也让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起码它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怎能有厚积薄发。
在引经据典法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文学素材的积累。只有学生多积累了在作文的时候才有话可说,只有多积累了才能迸发出写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方法,学生要在教师指导的方法下刻苦练习才能逐渐实现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只有这样,小学作文的课堂教学效益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晏.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上),2015(04)
【2】张彪.紧抓“情”字不放松——例谈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J】.读书文摘,2014(06)
【3】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
【4】张彪.浅析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J】.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