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j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对学生全面素质要求的提升,对学困生的教育与培养逐渐成为当前教學中的重要问题,帮助高中化学学困生解决困难是高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简述当前高中化学学困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深刻剖析当前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提出解决困难的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使其由学困生向优秀学生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学困生;解决措施
   当前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尊重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但是在高中阶段,化学知识要求难度较大,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紧随教师的学习进度。这对高中阶段的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抓住其中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当前化学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化学学习效率较低,不愿意主动学习,因此也就无法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掌握和钻研,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也就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度不足,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2.外界因素影响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老师在课堂中对化学知识的讲解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效率,不同的学生对教师讲解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从而使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困难,化学学习效率低。而在高中阶段,家长对于学生过度监督或者监督不足,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安全感不足,加上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对学生的诱惑,使得学生无心学习,导致在化学学习中存在困难。
   二、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学困生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对于自己的认识不够充分,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有较为清晰规范的学习规划。其仅仅是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习化学知识,并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去进行学习,因此就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不足,在上课时容易与教师的教学思路产生差距,对学到的知识理解不充分,在遇到化学问题时自己不能够解决,也不去主动向教师请教,导致与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就更加不愿意学习化学。高中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会使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化学。当前学生无法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只能掌握较为零散的知识点,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也不能转化为能力。
   三、帮助高中化学学困生解决困难的措施
   1.化学教师因材施教
   化学教师要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学困生学习化学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等,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化学教师要从化学基础知识讲授开始,让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适当设置难度系数低的问题,引导学困生回答,培养自信心。
   2.与学生充分沟通,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要具有包容心,要充分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与学困生平等交流,多关注多引导,以和善友好的态度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从而拉进学困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感悟知识。教学中充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实验,获得知识,增强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3.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家校联系
   教师要对化学课堂进行优化,根据学科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微观粒子、抽象化学理论变为可视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枯燥难懂的化学知识。如利用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材比较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用精密pH计测定弱酸、弱碱的pH值,及加入其他电解质对弱酸、弱碱的pH值的影响,建立起直观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模型,展示弱电解质微观粒子示意图及电离平衡移动模型,使抽象的理论可视化。利用高中化学实验特点,增加分组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化学实验,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
   通过对当前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充分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从而提出教师因材施教,充分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状况等,同时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升化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融入化学课堂中,并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推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许明明.高二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黄云鹏.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8(1):78-79.
   [3]谭雨生.浅谈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J].农家参谋,2017(16):86.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以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例,分析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探究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法;应用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由于其理论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期间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对化学实践活动难以形成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采用项
摘 要: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恰当地将两者进行结合,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首先分析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意义和要点,其次阐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具体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融合意义;具体举措   一、信息技術与化学教学融合的要点   (一)注重两者结合的密切性   从整体上看,化学是一门偏应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中最为常见的数学解题思想之一,能够做到在“数”与“形”的综合与转化之中解决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因此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来明确其应用的方式和相应的解题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学不仅是一门需要技巧和思考的学科,更需要高中生具有数
摘 要: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科的基本能力,新课标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翻译能力虽然排在末尾,但却是前面几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考查,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路径,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主要结合教学经验,论述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翻译能力;中学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素质快速提升的阶段,这段时期的教育尤
摘 要:《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内容涵盖该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教学难度较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教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总结解决教学问题的对策,强化历史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高中历史;史料   《中外历史纲要》是新课改下的全新历史课程用书,教材内容更为丰富,知识点密度大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味地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教师们应用。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获得各种思维能力。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看图说话的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看图说话;小学语文;信息技术   语文是小学主要科目之一,学好语文,有利于学习其他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人际交
摘 要:高中生的心智已经趋近成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所以,高中教学中除了要按照课本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最基本的学科教学,更要从课本出发,由点及面,努力延伸课程内容,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而传统文化的渗透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更能从中汲取文化营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学科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各科教育不再是单一围绕着高考考试大纲展开教学,更多是从学生学科核心素质培养出发,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实际之中。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提出将会为高中各学科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但在生物学中由于知识点内容较多,开展探究性学习时难以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并在相关教学设施的配置上还不够完善,教育工作者应针对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完善,我国企业正在逐渐往国际化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英语能力。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发展。对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如何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