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CBI教学理念强调语言与科目内容相结合,这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CBI理念对公共英语课具有指导性。CBI理念根据语言和科目内容所占比重不同有五种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就CBI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CBI理念;五种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
【作者简介】何秋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困境及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功能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高职公共英语启蒙之初定位模糊,除层次是大专外,更多依附于本科英语教学。发展至今,高职英语的定位和功能已有了全新的含义。以万方数据库为来源,通过搜索关键词“高职英语”“定位”等查阅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归纳为三类:
(1)高职英语为专业/行业服务:基础英语 职场英语/行业英语。“职业英语围绕职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展开,行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所在行业密切相关。”[2] 。具体来说是指高职英语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点,增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以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增强高职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2)由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从重点培养一般用途语言能力转向重点培养专业领域的语言使用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3)“英语 ”走向“学科 ”:即跨学科发展,是指公共英语课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转向知识内容层面。比如围绕某一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学生能力需求,分析所需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
三类定位都凸显高职院校职业的特征,反映出公共英语课已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学,而要着重语言技能培养与未来岗位和专业知识相融通。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功能。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职公共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包括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因为高职英语教育需要融入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也不能将语言学习停留在“学科性”层面,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脱节。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本身富有文化交际的内涵。一方面通过语言了解目的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另一方面也通过语言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这也正是目前高职英语失衡的地方。结合其职业性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还应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或行业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职场环境英语是一种特殊语域中运用的语言,除了大量专业词汇外,还有语言所传递的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场素养。”英语教学的一大隐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在课程外或者课程结束后有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二、CBI教学理论
1. CBI教学理论的内涵及理论基础。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它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科目内容来学习语言。 CB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法语沉浸项目和美国移民群体的双语教育行动。Bernard Mohan在其专著《语言与内容》中首次提出,CBI是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CBI的理论基础主要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识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等。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专注于意义而非形式。Cummins提出语言能力假设,如将语言学习和科目内容学习结合,可以缩短认知学术性语言技能的习得时间。Sticht从认知科学界的角度提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既需要过程 (processes)又需要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CBI就是为学生提供连贯性又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更有益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三大理论都为CBI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 CBI具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CBI理念;五种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
【作者简介】何秋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困境及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功能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高职公共英语启蒙之初定位模糊,除层次是大专外,更多依附于本科英语教学。发展至今,高职英语的定位和功能已有了全新的含义。以万方数据库为来源,通过搜索关键词“高职英语”“定位”等查阅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归纳为三类:
(1)高职英语为专业/行业服务:基础英语 职场英语/行业英语。“职业英语围绕职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展开,行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所在行业密切相关。”[2] 。具体来说是指高职英语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点,增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以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增强高职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2)由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从重点培养一般用途语言能力转向重点培养专业领域的语言使用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3)“英语 ”走向“学科 ”:即跨学科发展,是指公共英语课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转向知识内容层面。比如围绕某一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学生能力需求,分析所需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
三类定位都凸显高职院校职业的特征,反映出公共英语课已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学,而要着重语言技能培养与未来岗位和专业知识相融通。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功能。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职公共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包括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因为高职英语教育需要融入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也不能将语言学习停留在“学科性”层面,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脱节。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本身富有文化交际的内涵。一方面通过语言了解目的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另一方面也通过语言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这也正是目前高职英语失衡的地方。结合其职业性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还应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或行业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职场环境英语是一种特殊语域中运用的语言,除了大量专业词汇外,还有语言所传递的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场素养。”英语教学的一大隐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在课程外或者课程结束后有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二、CBI教学理论
1. CBI教学理论的内涵及理论基础。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它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科目内容来学习语言。 CB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法语沉浸项目和美国移民群体的双语教育行动。Bernard Mohan在其专著《语言与内容》中首次提出,CBI是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CBI的理论基础主要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识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等。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专注于意义而非形式。Cummins提出语言能力假设,如将语言学习和科目内容学习结合,可以缩短认知学术性语言技能的习得时间。Sticht从认知科学界的角度提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既需要过程 (processes)又需要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CBI就是为学生提供连贯性又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更有益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三大理论都为CBI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 CBI具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