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第一个关键时期,正处于启蒙时期的他们开始思考社会问题,探究人生意义。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开展有效教学呢?将以人教版下册《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为例展開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有效教学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课本以事例和数字说明了科技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教师应当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本文从课堂导入、正式教学、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分别具体谈一谈如何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一、有效課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教学一开始就先声夺人、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明显的形象性特征,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从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导入。课本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小学生而言,他们面对这些蚂蚁般的文字,只会生出畏惧之情,无法产生形象理解。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阶段借助多媒体设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课堂导入阶段,笔者在课件上展现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电冰箱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和汽车的使用等图片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因此,学生非常热情,叽叽喳喳在下面讨论,很快有学生回答: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美好,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趁此时机,笔者适时说道:“不错,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除了以上这些内容之外,科技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奇妙变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课。”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此后再开展课堂教学,他们就配合得多,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也相当顺利,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创设问题情境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于问题,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完成传承,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效建构,教学效果进一步强化,有效教学的目标也顺利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也要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在思辨中成长,在思辨中升华教学品质。
  在《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紧紧抓住“什么”这一关键问题不断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挖掘“什么”这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利弊两方面内容,促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首先,笔者抛出一个简单问题:大家喜欢使用汽车、电冰箱这些科技产品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喜欢,特别方便。笔者进一步追问:最近天气好吗?很多北方城市都停课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几位学生看了看教室外面,沉重地说道:有雾霾,空气污染太严重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汽车尾气、氟利昂的排放都会给空气带来污染,但这些都是使用汽车、电冰箱所不能避免的,大家换一个角度思考,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三、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对于品德与社会有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以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笔者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不重视课后作业,导致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虽然这门课程不是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但是为了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后作业布置的认识,利用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200字的学习心得,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和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并将见解独特、观点新颖的文章拿到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升华情感、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前导入、课上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后作业布置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必须紧密配合、层层落实,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教师应当深入解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这样就能演绎精彩课堂,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储启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做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2]陈学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5).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我园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在园内进行了开放户外区域游戏的大胆尝试。户外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组织形式,它的开展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以及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的过程相融合进行的。  关键词:户外环境;愉悦性;多元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怎样的环境,就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鲜活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正是学生传承与交流的最好资源。调研学校的孩子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教育进入关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程实施依然是教育主阵地。“国家认同”“家国情怀”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美术学科中,我们希望依托教材“乡土美术”为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回应学校特有的生源的成长需求,让他们不忘乡土、不改初心。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程开发  一、追根溯源,开启
摘 要:传统“填鸭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不易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趣味性的阅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思考、交流、合作与探究中锻炼逻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认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探究  阅读是学生认知世界、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效率、高质量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课题《提高小学生书法兴趣》的研究,书法课题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在几年的研究实践中,发现书法的学习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出一辙,书法课堂也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渠道,以提高学生书法的兴趣和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
摘 要:在当下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中,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经验认为,“他人”在师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以名人为镜、以孩子为镜、以同事为镜、以自己为镜四个方面论述了他人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师德建设;学校环境;镜子  《旧唐书·魏征传》曾记载过,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我班幼儿普遍年龄偏小,跟平行班孩子相比,艺术表现的能力比较弱,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很少甚至不会用蜡笔;很少独立完成作品等;个体差异较大等。如何通过玩色游戏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表现、创造美,班级老师也进行了思考并尝试以兴趣为抓手,开展丰富新颖的玩色游戲。  一、小专题目标与内容的设定  一线教师可谓真正的“草根型”研究人员。在“玩色课题”开展之初,班级两位教师也是零经验,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根据班情
摘 要:小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语文学习充满这渴望和憧憬,语文有识字课程,在识字的过程中,当今教师更加关注图文并茂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阶梯式教学,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字到词,从词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让学生的表达更加顺畅,将学生引入语言学习的海洋中。  关键词:说话训练;一年级;识字;课文;教材  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当中已经有了关于字词的概念,但不是十分明确,基本是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
摘 要: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型组织模式之一,主张以单元为核心,将单元内多篇文章进行整合,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群文阅读突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对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宽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例,简要探析了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苏教版  一、依据课文主题,挖掘群文教
宋朝文学家苏辙曾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和个人气质、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個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现代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习作应该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书写真情实感,写出属于
摘 要:泥塑课社团以纸粘土为载体,通过实体三维造型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概括的表现力,为今后动漫三维造型设计及场景设计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为我校动漫技术的发展提供直观认识与物质基础。泥塑活动是深受儿童喜欢的,它是儿童艺术活动中具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的特点的体验课程。废旧物的利用是永恒的话题,同时泥塑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之一。新型材料纸粘土色彩鲜艳、可塑性强。它和多种废旧物材料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