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是一棵脆弱的苇草,但又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是思想让苇草有了韧性。”活跃课堂的标准主要是学生思维的活跃。不断增加思想含量,用问题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一、巧选设疑,方能问旧启新
  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但在何处设问,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处处设问,也不能一问到底,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学新联旧,问旧启新”,以巩固旧有知识,为新知识的掌握铺平道路。
  例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时,可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设计这样的提问:“一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性质,一战和二战之间相隔了多久,文中不是说一战暂时缓解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吗?为什么如此快又发生了二战?”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系统地整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对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起了很大作用,很快就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历史教学中。
  二、巧设问题情境,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于学生来说,它是适应课堂环境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简单地问为什么、怎么样,仍然很难紧紧抓信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合理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以渲染烘托气氛,然后推出有悬念、有曲折、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思维会更主动、更积极。
  如在講授《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学生比较熟悉“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史实,如果只设问中国为何能收回香港,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可以设计以下历史情境: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展示图片),就香港问题举行会谈。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政界是铁碗人物被誉为“铁娘子”,而邓小平也被毛泽东称为“钢铁公司”、“钢小平”,这次谈判是一场钢与铁的碰撞。然后出示撒切尔夫人会谈时“铁”一般的言论。设问:“假如你是邓小平,你会怎样反驳她?”然后倾听伟人的声音(播放邓小平谈判时的讲话)。真实再现的历史场景、形象以及有趣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也突破了香港回归原因这一难点问题。
  三、巧设问题,以便加深理解设问要注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无求异思维则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教师在提问中,可适当提出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或答案不够充分,但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可以发散、引申的问题,并结合现实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讲授“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时,可插入三个小问题:(1)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这些行式,与我们今天吸引外资有何不同?(2)我国已于己于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请回顾历史,香港问题是怎样逐步产生的?(3)美国所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我们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些问题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开阔了学生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有助于认识现实问题,发散了学生思维,富于创造性。
  四、巧设探究主题,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参与才能活。课堂没有学生参与,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作壁上观,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想办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课前巧设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课下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课上选学生代表展示资料,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好途径。课堂上展示和分享搜集的成果和快乐时,学生往往精力集中,热情高涨。
  探究主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比较抽象的问题。如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有一个问题如下:拿破仑在世界历史上是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大独裁者。你是怎样看的?我课前就让学生去查找有关拿破仑的相关史料,准备好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五、开展问题竞答,激活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解答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老师可以找一些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探讨,让他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的豪情与魅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乐趣,提高学识修养,健全人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还要在精心设问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已去“问”。“会问”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给学生问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废除满堂灌,做到堂上精讲,多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勤问。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心理相容,平等自由,学生才敢于大胆质疑。二是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趣。三是巧设课堂空白,提供学生发问的时间和空间。
  二、引导学生“善问”。课堂教学并不是师生间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也就是发问的质量。要培养学生“善问”,教师平常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的问题,给学生以示范性影响。例如在讲授《工业革命》一节分析原因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18世纪中期发生?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是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忙于解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形成答案。这样既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上长到最活跃的状态,又能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供了难得的自主创新的机会,让我们抓住机遇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喜欢走进历史课堂,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在初中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初中音乐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直存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手段落后、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结合对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在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就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改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
[内容摘要] 历史学科由于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想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成功的课堂教学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去努力。成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效果  我们习惯上把历史比做老人,喻意为沧桑。于是,它要么成了学问的代名词,让人感到高深莫测;要么就是经验的代称,年轻人在它的面前只
昆阳磷矿和晋宁磷矿运用型D8K、D8L型带裂土器的推土机于采矿作业,形成了以裂土器凿裂矿岩,推土机集堆,用电铲或前端装载机装载,汽车运输,基本上不用穿孔爆破的露天开采新工
摘要:健身球操是一项持轻器械或者说在器械上完成的有氧运动,配合有节奏轻快的音乐完成一系统的动作,它能很好地锻炼到颈部、肩部、脊椎、腿部等部位。这项新兴、有趣、特殊的體育健身运动,可以提高人的柔韧、力量、平衡、姿态、心肺功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健身球操的实效性研究,研究结果发现:a健身球操对学生的柔韧、上肢力量、肺功能有促进作用,学生的立位体前屈、800米、斜坡倒立、肺活量指标
内容摘要:一节历史公开课,由于课堂教学过程出现了中断而未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的评课方式下被定为“失败”。但如果从新课程理念出发 从新课程角度思考的话,应该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历史课。  关键词:新课程 失败 成功 目的与手段 教材与课外 能力与知识 主体与引导 氛围与参与  一、“失败”的历史课  本节课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知识多姿多彩,浩如烟海。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上历史课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但事与愿违,在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材在编写上过于刻板教条,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其实历史课是可以上得相对有趣和精彩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灵活利用各种素材,巧妙与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  这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的民主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策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关键词]创新素质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地理科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教学方法科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
历史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现实,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才能达到经世致用。历史课教学面大量广,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中外历史又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部分。在历史知识领域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如何让学生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每个历史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  联系现实的契入点  帮助学生正视历史,给学生以反思和借鉴。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
期刊
摘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问题的空间。”《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明确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然而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鍵词:历史 课堂教学 思考及对策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江苏高考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从2008年江苏新高考改革首次把历史学科作为文科必修科目出现在高考考场中,更是它首次以A、B、C、D等级形式划定卷面分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应该感到庆幸,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为人所忽视,学生多不愿意学习,在高考改革之后,以文科必修科目亮相,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文科生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又感到些许担忧,我们学生,包括老师,能否转变思想,真正提升新课改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