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新电改正逐步展开。2015年7月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实现清洁能源的充分消纳,加上售电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发展铺平了道路。
光伏电站分为集中式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前者在我国仍是主角。但浙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郑丹丹却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进步等因素影响,分布式光伏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后,分布式光伏在当年光伏新增发电容量中的占比将超过40%,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仍有并网难、融资难、屋顶获取难、维护难、质保难等众多因素制约分布式光伏发展,但有迹象显示,投资者们已经开始新一轮屋顶上的竞逐。
大屋顶成香饽饽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通常建设在家庭住宅或工商业建筑屋顶、院落内。在欧美国家,分布式光伏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德国近九成的光伏发电来自分布式光伏系统,家庭住宅屋顶电站数量超过100万个。普氏亚洲石油市场编辑总监Jonty Rushforth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分布式光伏良好的经济性及环保价值,西班牙政府已经考虑由鼓励性的补贴转为征税。
但中国却处在不同的发展区间。截至去年底,我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共2800万千瓦,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装机容量达2330万千瓦,占绝对多数,而分布式光伏仅为470万千瓦。在综合考量土地资源、国家资金补贴和电网输送能力等因素后,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分布式光伏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只需出资十分之一就能建站的时代也就再维持两三年。”一直在从事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的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张善忠说。
嗅觉十分敏锐的民资正瞄准分布式光伏市场。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从去年开始进入光伏领域的,其旗下的“晶科家庭光伏”已经开始布局家庭分布式光伏市场和5兆瓦以内的中小型商业项目。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也连续在山东、安徽等地拓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宣布将在年底前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比例提升至三分之一。
随着愈来愈多企业进入分布式光伏领域,屋顶资源正成为众家争夺的焦点。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洋坦言,“分布式光伏市场竞争的焦点正从多晶硅、光伏组件的生产转为屋顶资源的争夺。”特别是优质的屋顶,正变得像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一样稀缺。
一个具备开发潜质的屋顶需要具备如下特征,首先是所有者本身就是高耗电企业;其次是屋顶面积够大;最后是地方补贴力度大或者工商业电价高。
首先,经济性是最重要的标准。拥有屋顶的业主本身最好就是用电大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发布的1638号文件,分布式光伏每千瓦时补贴0.42元。其中,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这就是说,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商将电卖给用户价格约为1.32元/千瓦时(工业电价0.9元+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余量上网价格为0.82/千瓦时(标杆电价约0.4元+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其次是屋顶的可开发规模。因为5兆瓦以内的光伏项目开发成本基本相当,电站投资者自然希望发电量更大。最后是所在地点。有天合光能的负责人表示,上海和浙江等地补贴较高,较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有些地方工商业用电价格高也比较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
“这样看,往往是国企、央企和大型上市公司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业内投资人士表示。2015年初,位于广州市的广汽本田汉能17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发电。建设该项目使用的屋顶总面积为24万平米,年发电量为1900万千瓦时。有广汽本田内部人士说,这可以使企业使用上价格低于当地工商业电价的清洁能源。
小屋顶的大梦想
拥有大屋顶的成了香饽饽,数以亿计的小屋顶呢?或许,将规模较小屋顶资源集中起来打包再转租出去是最现成的解决方式。
宜家家居就是现成的案例,他们将中国地区的十几家门店屋顶,和60多家供货商的屋顶集中打包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已建成的8坐屋顶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仅仅0.59兆瓦,规模最小的只有0.24兆瓦。
由于规模所限,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这样的电站并不吸引人,以宜家家居北京四元桥店为例,其屋顶电站的年发电量仅够其照明用电的80%,可谓杯水车薪。但是从社会效益角度看,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却对其树立企业形象具有良好作用。
也许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小型光伏电站(规模在1兆瓦以内),仍不那么完美,但却不能掩盖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郑丹丹说:“因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具有项目投资小、安装灵活、基本不产生边际新增占地、可自发自用等优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机构预测,五年后,该市场最为活跃的分子将是1兆瓦规模以下的小型光伏电站。
这并非空口白话,分布式光伏在国外的发展路径便遵循着先易后难,从大规模集中式向小规模分布式发展的路径。目前,可见的趋势是从大规模集中式电站向着大规模分布式项目转移。
相较于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热火朝天,民用小规模分布式电站依然少人问津。郑丹丹说:“并网难、融资难、屋顶获取难、维护难、质保难,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站在用户的角度,由于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远远低于工商业电价,这就使得花费“巨资”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漫长”的投资回报期。一直从事家庭光伏业务的晶科能源市场部经理张丽说,“家庭用户要回收成本大概需要8年时间,如果并网遇到问题,将不能享受国家0.42元/度的补贴,最后就是缺少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会拿数万元建一个光伏电站。”
除了上述原因,小型电站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屋顶。大多数中国人都居住在楼房中,只有少数别墅业主和农村居民拥有独立住房。眼下,农村居民受生活水平所限,用电量不大,缺少使用分布式光伏的动力。只有少数居住在别墅区的高收入人群适合安装。但他们也需要在协调电网、邻居、物业和开发商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时耗费大量精力,令人望而却步。在美国、德国,民用电价远高于工商业电价,家庭会有更大动力选择分布式光伏,而中国户用光伏系统的尝鲜行为目前还是靠户主的环保意识推动,缺乏经济上的必要性。
有人提出,可以将社区屋顶整理打包,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即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与屋顶业主——同时也是用能单位——签订合同,租借其屋顶建造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按低于电价的价格卖给用能单位,以此抵免屋顶的租赁费用。)的方式进行运作。但小区屋顶产权归属、发电收益分配、发电使用分配等仍是摆在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面前现实的困境。
光伏电站分为集中式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前者在我国仍是主角。但浙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分析师郑丹丹却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进步等因素影响,分布式光伏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后,分布式光伏在当年光伏新增发电容量中的占比将超过40%,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仍有并网难、融资难、屋顶获取难、维护难、质保难等众多因素制约分布式光伏发展,但有迹象显示,投资者们已经开始新一轮屋顶上的竞逐。
大屋顶成香饽饽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通常建设在家庭住宅或工商业建筑屋顶、院落内。在欧美国家,分布式光伏是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德国近九成的光伏发电来自分布式光伏系统,家庭住宅屋顶电站数量超过100万个。普氏亚洲石油市场编辑总监Jonty Rushforth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分布式光伏良好的经济性及环保价值,西班牙政府已经考虑由鼓励性的补贴转为征税。
但中国却处在不同的发展区间。截至去年底,我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共2800万千瓦,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装机容量达2330万千瓦,占绝对多数,而分布式光伏仅为470万千瓦。在综合考量土地资源、国家资金补贴和电网输送能力等因素后,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分布式光伏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己只需出资十分之一就能建站的时代也就再维持两三年。”一直在从事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的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张善忠说。
嗅觉十分敏锐的民资正瞄准分布式光伏市场。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从去年开始进入光伏领域的,其旗下的“晶科家庭光伏”已经开始布局家庭分布式光伏市场和5兆瓦以内的中小型商业项目。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也连续在山东、安徽等地拓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宣布将在年底前将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比例提升至三分之一。
随着愈来愈多企业进入分布式光伏领域,屋顶资源正成为众家争夺的焦点。航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洋坦言,“分布式光伏市场竞争的焦点正从多晶硅、光伏组件的生产转为屋顶资源的争夺。”特别是优质的屋顶,正变得像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一样稀缺。
一个具备开发潜质的屋顶需要具备如下特征,首先是所有者本身就是高耗电企业;其次是屋顶面积够大;最后是地方补贴力度大或者工商业电价高。
首先,经济性是最重要的标准。拥有屋顶的业主本身最好就是用电大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发布的1638号文件,分布式光伏每千瓦时补贴0.42元。其中,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这就是说,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商将电卖给用户价格约为1.32元/千瓦时(工业电价0.9元+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余量上网价格为0.82/千瓦时(标杆电价约0.4元+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其次是屋顶的可开发规模。因为5兆瓦以内的光伏项目开发成本基本相当,电站投资者自然希望发电量更大。最后是所在地点。有天合光能的负责人表示,上海和浙江等地补贴较高,较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有些地方工商业用电价格高也比较适合建设分布式光伏。
“这样看,往往是国企、央企和大型上市公司具备这样的条件”有业内投资人士表示。2015年初,位于广州市的广汽本田汉能17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网发电。建设该项目使用的屋顶总面积为24万平米,年发电量为1900万千瓦时。有广汽本田内部人士说,这可以使企业使用上价格低于当地工商业电价的清洁能源。
小屋顶的大梦想
拥有大屋顶的成了香饽饽,数以亿计的小屋顶呢?或许,将规模较小屋顶资源集中起来打包再转租出去是最现成的解决方式。
宜家家居就是现成的案例,他们将中国地区的十几家门店屋顶,和60多家供货商的屋顶集中打包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已建成的8坐屋顶电站中,规模最大的仅仅0.59兆瓦,规模最小的只有0.24兆瓦。
由于规模所限,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这样的电站并不吸引人,以宜家家居北京四元桥店为例,其屋顶电站的年发电量仅够其照明用电的80%,可谓杯水车薪。但是从社会效益角度看,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却对其树立企业形象具有良好作用。
也许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小型光伏电站(规模在1兆瓦以内),仍不那么完美,但却不能掩盖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郑丹丹说:“因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具有项目投资小、安装灵活、基本不产生边际新增占地、可自发自用等优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机构预测,五年后,该市场最为活跃的分子将是1兆瓦规模以下的小型光伏电站。
这并非空口白话,分布式光伏在国外的发展路径便遵循着先易后难,从大规模集中式向小规模分布式发展的路径。目前,可见的趋势是从大规模集中式电站向着大规模分布式项目转移。
相较于大规模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热火朝天,民用小规模分布式电站依然少人问津。郑丹丹说:“并网难、融资难、屋顶获取难、维护难、质保难,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站在用户的角度,由于我国的居民用电价格远远低于工商业电价,这就使得花费“巨资”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漫长”的投资回报期。一直从事家庭光伏业务的晶科能源市场部经理张丽说,“家庭用户要回收成本大概需要8年时间,如果并网遇到问题,将不能享受国家0.42元/度的补贴,最后就是缺少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会拿数万元建一个光伏电站。”
除了上述原因,小型电站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屋顶。大多数中国人都居住在楼房中,只有少数别墅业主和农村居民拥有独立住房。眼下,农村居民受生活水平所限,用电量不大,缺少使用分布式光伏的动力。只有少数居住在别墅区的高收入人群适合安装。但他们也需要在协调电网、邻居、物业和开发商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时耗费大量精力,令人望而却步。在美国、德国,民用电价远高于工商业电价,家庭会有更大动力选择分布式光伏,而中国户用光伏系统的尝鲜行为目前还是靠户主的环保意识推动,缺乏经济上的必要性。
有人提出,可以将社区屋顶整理打包,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即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与屋顶业主——同时也是用能单位——签订合同,租借其屋顶建造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按低于电价的价格卖给用能单位,以此抵免屋顶的租赁费用。)的方式进行运作。但小区屋顶产权归属、发电收益分配、发电使用分配等仍是摆在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面前现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