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东方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明个展对于法中两国的艺术、文化界而言意义重大。世界顶尖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为一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奉上了至高礼遇。集水墨、陶瓷、雕塑创作于一身的中国艺术家白明在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个人专展,将其最传统却又最当代的艺术以极高雅的姿态进入世界的视野,在最严苛的艺术审视下接受世人的赞誉。
  中国从不缺乏艺术的土壤,扎根于几千年文化土壤的中国艺术一度令世界为之痴迷,然而在19世纪,聚集到法国的艺术家们开创了当代艺术的思潮,引领法国成为了世界艺术的中心。如今,以其亚洲馆藏和学术研究著称于世的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何以选择了白明?
  首先,我们需要对博物馆自身的眼光及学术权威性做一个了解: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又名赛努齐博物馆)是世界最重要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1896年,法国知名收藏家赛努奇将其收全部藏品馈赠给了法国巴黎国立博物馆。1898年法国巴黎国立博物馆将这批藏品设立专馆收藏,即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赛努齐博物馆)。
  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只举办最高规格的展览,从不接受商业展览。例如2000年台北故宫顶级文物展、2003年三星堆文物展、2013年中国皇家青铜展等。该馆对于艺术展览的要求更加严格,2011年该馆曾举办过留法中国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徐悲鸿、林风眠等)群展,这些展览都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引发了欧洲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的浓厚兴趣,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博物馆极具前瞻性,1946年赵无极还从未来过法国,博物馆便慧眼识英雄,便给他做了个展,赵无极本人于1948年来法国留学,并取得了极高的国际地位。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还给张大千做过个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近20多年来,中国艺术家只有吴冠中在1993年在此举办过个展,如今,白明重续21年前中国艺术家和博物馆的情缘。
  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对白明的评语是:“著名艺术家,其造型创作与教学工作为中国当代陶艺注入深层的新意与活力。他把传统技艺和式样与最当代的造型表达相融合。在绘画领域,他油画与水墨都运用娴熟,其风格多变,介于几何形的构图与随性的笔触之间。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抽象明显;构图别具一格;并且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包容共济的关系,见证了一股中国传统生生不息的活力。”
  邀请白明做个展,是该博物馆第一次选择一个当代中国本土成长的艺术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引起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重视和认可,这也是国际艺术界对当代中国近几十年艺术发展创新的重视和认可。在此,我们不妨借用著名艺评家、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主持人王鲁湘的一席话:“白明的作品中,最主要的就是他的传统性和他的当代性的结合,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性,欧洲人觉得你是他的附庸;如果只有传统性,没有当代性,我们没有必要对话。但是光有这两个欧洲人也不觉得满足,尤其对法国人来说,最好中间还有一个什么?高雅。一定要有一种高雅。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的艺术家,如果缺少高雅,不会得到人家的尊重。我觉得白明之所以被赛努奇艺术博物馆聚焦,被瞄准的就是传统性、当代性、中国文化的高雅和神秘,这些东西在他的作品中全部都有,所以他就被博物馆“寻获”了,他就被对焦了,所以才有一个突破性的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我把这个事情叫做‘白明事件’。”
  艺术间的对话从来都是双向交流,孤芳自赏则毫无意义。而此次展览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不仅收获了国内的一致好评,也得到诸多社会名流重视:德意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主席J ean Audouze先生和印度数码财团总裁M ike Soopram anien等诸多重要人士从外地赶来观看展览。这次展览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在国际上推荐一个中国艺术家,而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厚积薄发,在国际艺术界的一个辉煌亮相。
  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请出去”的难得事件!通过此次展览,白明会将世界对当代中国艺术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由于有中法建交50周年的良好背景以及白明强大的艺术号召力,还未开展,中法媒体便做了大量的宣传报导,可以说达到了地毯式的宣传效果,除了中国的上百家主流媒体不断报导此次展览,早在2014年春节。法国知名媒体《费加罗》文化专刊便介绍了白明的作品以及枫丹白露宫中法国皇家珍藏的中国顶级文物。世界报集团的《Teleram a》文化杂志、《观点杂志》、《新观察家杂志》、法国《艺术》杂志、法国《陶瓷》杂志、巴黎新闻网、法国艺术网、“中国文化指南”、法国航空公司等网站等数十家西方主流媒体主动联系主展方,在主页上和宣传册上主推荐白明展览,撰写评论文章。
  为什么对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白明个展,西方媒体的好评如此一致?诚如策展人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Christine Shim izu女士和M ael Bellec在评论文章中说,“白明这样的艺术家,不需要立刻通过直白的手段以‘过去’来完成自我定位。创作全新的和世界性的作品,不需要否认自己的文化,也不需要在全球化语境中消融自己的原创性。白明与其他艺术家尝试展现中国艺术的能力:内生的能量,加上对西方技法和风格的兼收并蓄,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论、美学以及历史。他们证明了中国艺术有能力创新和革新。白明凭借其作品的丰富以及跨度,必定成为这一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得到中国和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本身也证明了这些中国艺术家的雄心正在变为现实!”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26日,由新疆当代美术馆主办,张子康任学术主持,7坊街创意产业聚集区、乌鲁木齐晚报社协办的“九条腰/天虫——左正尧、白明双个展”,在新疆当代美术馆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新疆文化厅、新疆画院、新疆美协的相关领导,以及新疆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百余位师生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大学城美术馆馆长左正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美术馆执行副
期刊
新疆的土地、文化、文脉、厚重的历史,以及人文环境体现出的人文景观,都有母语文化的深刻内涵。母语文化的本质在我们自身。整个成长环境,包括言语,包括文字,它们是一体的,就每个个体自身情感来说,在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已经自然流露到作品之中。材料和文化紧密相关。水墨、陶瓷两种材料,正是我们自身母语文化生发出来的。这些材料生长于自然,经过时间的洗礼和转化,宣纸,是手工的,因此每张宣纸都不一样。瓷土,
期刊
自行车,两个大轮子,一前一后,骑上100多斤重的人能行走自如,这是找对了速度中平衡的方法;一架大飞机,庞然大物,能一飞上天,这是从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平衡运动学中找对了运行与上升的方法。  找对一种方法就是成功。  画画、艺术创作同理,找对一种方法,造型的、表达的、呈现的、形式的。总之,方法决定着结果。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曹不兴是找对了一种线条的表达方法;齐白石从木工雕刻中找到了一种笔墨
期刊
百度搜索马德升,很快跳出:马德升(1952—)北京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获派任绘图工人。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马德升与“星星画会”成员亦在北京展示现代派作品,率先以个人化、表现主义手法创作,开始了中国现代派艺术的进程。  马德升的名字是与星星美展开端的中国当代艺术相连。在当年一张关于艺术自由的游行图片中他的图像极为突出。画面里一个酷如乡下农民的矮个子男人穿着一套军装,拄着双拐,站在人群前面大声
期刊
面对绘画,人们总是重新开始,从空白开始,但这块画布本身却有着历史。古往今来的绘画似乎都是在这块“无意识”的画布上反复不停地抹除,因为既然无意识不可能成为明确的意识语言,既然原初创伤不可能当场被感知,那就只能是事后,而事后一定是事后之事后的再次追忆,那就只能在画布上反复抹去踪迹。因此,这层看似原始而粗糙的画布或者纸张,就承载着历史与个体无数的记忆,只是有待于绘画者个体发明自己涂抹的手法,留下个体微弱
期刊
三十年听来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但1979年的北京就像茶几旁边未读完的昨天的报纸;里面那段宣布改革开放的新闻,仍叫人半信半疑。中国挣扎了百多年,忽然在朦胧间露出一线拐点。然后,会往何处去?  马德升正出现在这个关头上。这就是命数,他跑不掉,中国当代艺术的转折也跑不掉。就在北京西单民主墙前面,他和一群“星星”点了火,就不可收拾,烧红了整整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心。接着,我们有“85新潮”,以及后来的种种。马德
期刊
欣赏雅公的画作,有耳目一新之感。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有云:“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用以形如其画,可谓契合无间。中国画坛到现在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流派林立,名家辈出。南有岭南画派的雅致清秀,北有长安画派的沉郁苍茫,各家各派亦各有特点。可品读雅公之画,却无任何明显的流派渊源,可谓独成一家。他的画构图奇特,用笔或简淡、或苍秀、或遒劲,不
期刊
金黄,也许是徐晓燕最喜欢的色彩。它好像骄阳下的烈火,将希望和理想慢慢燃尽。这燃烧的过程,是如此灿烂、辉煌、波澜不惊,又如此残酷......  浮世华光,是属于徐晓燕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当徐晓燕与家人从河北闯进京城起,她即开启了自由个体与这个急速变化着的城市之间的博弈。她被时代发展的洪流卷入而不得不直面关于生存、荣誉、诱惑、亲情、迁徙、挫折等一连串问题;当然,这里首当其冲
期刊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艺术家周虹肯定是受了美国波普艺术的启示。熟悉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所谓波普艺术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一个艺术流派。其最早为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韦所创名。据史料记载,波普艺术兴起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举办的两个展览:一个是 “拼贴与物品展”;另一个则是“人类、机器和运动”展,代表性艺术家为汉弥尔顿。之后,也就是在60年代,波普艺术奇异
期刊
首次看到苏梓寒的画是被其色彩打动的,干净、冷峻、艳丽不俗,但有吸魂的气场牵引。我有些愕然。身在宋庄这个藏龙卧虎、良莠不齐的大染缸里绝然没有宋庄格式般的血腥和狂躁,我很兴奋;于是,我走进了他的艺术里。  梓寒的画多是对过去时光的记忆和追述,无线索、片段式的。没有那些空洞、虚无、高大上的教条和做作习气,完全依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心绪来经营自己的画面。然而,这画面绝不是写实的、记录性的客观摹写。这些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