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每个教师必须跨过的一道坎,传统的分析过于烦琐枯燥,学生学得痛苦不堪。怎样把它上得既有趣又能使学生学有所得?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能有条件每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各种手到即来的事物,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现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如简易模型或简单模拟表演)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因此很多教师教学中首先想到的是多媒体。可笔者却觉得,生活中有很东西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例如《北京》这一课,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可以变废为宝,利用纸盒、易拉罐等这些生活废品“重现”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激活学生对学习对象拥有一定的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趣味盎然,也间接受到了思想教育。至于模拟表演,我想有很多老师会比我更清楚它的好处,在此也不赘言。但笔者认为,有时这些表演不必过于求好,简单粗劣也无防,只要能到达目的,因为,咱们这是语文课,不是戏剧学院的表演课。
二、让“聚宝袋”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能够利用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是新大纲对学生的一个要求。背景资料能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尤其是那些讲述革命年代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可搜集背景资料这件“小小”的事,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来说(还有那大量的流动学生),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以笔者所在的班级为例,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有条件上网;全班学生能接触到课外读物的地方,是班内作文选的图书角和小小的学校图书室;至于报纸,只有三个学生家中有《泉州晚报》,没有一个学生家中订过学生学习类报纸。面对这样的现实,我除了发动大家多订阅书报外,还在班里设置“聚宝袋”,建立资料库。具体做法是,在班里安一个趣味袋子,再发动全体学生,每读到一份自己认为有用的课外知识,就把它摘录下来(图片能剪的也剪下),投到宝袋中,然后隔两三天请学生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粘贴成册供大家阅读。众人拾柴火焰高,“聚宝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收集了很多,帮了不少忙。如学习《囚歌》,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体会叶挺的不屈精神很困难。刚好在“聚宝袋”的资料里有里“革命先烈”叶挺的革命事迹和图片资料,上课时我和学生们就地取材,轻松解决了一个难题。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难道会比看多媒体资料来得差?
三、科学动手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中国结》这篇课文,中国结所代表的那种团结向心力,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单纯的阅读和观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教学生利用毛线学打中国结,让他们在动手中真真切切认识中国结,体验中国情。通过这一动手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习中,有几个学生指出,不只中国结有这样的象征意义,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蕴含着这种特殊情感。一个人起了个头。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课堂有点“离题”,可学生们却都成了神采奕奕的大学者。
人情入境是阅读教学的最好方法,这情和境怎么来?“生活即是学问”,我认为从生活人手,能更好地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一、现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如简易模型或简单模拟表演)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因此很多教师教学中首先想到的是多媒体。可笔者却觉得,生活中有很东西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例如《北京》这一课,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可以变废为宝,利用纸盒、易拉罐等这些生活废品“重现”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激活学生对学习对象拥有一定的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趣味盎然,也间接受到了思想教育。至于模拟表演,我想有很多老师会比我更清楚它的好处,在此也不赘言。但笔者认为,有时这些表演不必过于求好,简单粗劣也无防,只要能到达目的,因为,咱们这是语文课,不是戏剧学院的表演课。
二、让“聚宝袋”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能够利用背景资料来帮助理解课文,是新大纲对学生的一个要求。背景资料能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能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尤其是那些讲述革命年代的文章,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可搜集背景资料这件“小小”的事,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来说(还有那大量的流动学生),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以笔者所在的班级为例,全班只有一个同学有条件上网;全班学生能接触到课外读物的地方,是班内作文选的图书角和小小的学校图书室;至于报纸,只有三个学生家中有《泉州晚报》,没有一个学生家中订过学生学习类报纸。面对这样的现实,我除了发动大家多订阅书报外,还在班里设置“聚宝袋”,建立资料库。具体做法是,在班里安一个趣味袋子,再发动全体学生,每读到一份自己认为有用的课外知识,就把它摘录下来(图片能剪的也剪下),投到宝袋中,然后隔两三天请学生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粘贴成册供大家阅读。众人拾柴火焰高,“聚宝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收集了很多,帮了不少忙。如学习《囚歌》,那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体会叶挺的不屈精神很困难。刚好在“聚宝袋”的资料里有里“革命先烈”叶挺的革命事迹和图片资料,上课时我和学生们就地取材,轻松解决了一个难题。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难道会比看多媒体资料来得差?
三、科学动手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课文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中国结》这篇课文,中国结所代表的那种团结向心力,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难点,单纯的阅读和观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教学生利用毛线学打中国结,让他们在动手中真真切切认识中国结,体验中国情。通过这一动手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学习中,有几个学生指出,不只中国结有这样的象征意义,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蕴含着这种特殊情感。一个人起了个头。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课堂有点“离题”,可学生们却都成了神采奕奕的大学者。
人情入境是阅读教学的最好方法,这情和境怎么来?“生活即是学问”,我认为从生活人手,能更好地优化小学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