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完整地阐述了出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特点,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其它学科服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因此笔者就从自身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试着探析为何识字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发展,识字教学效率却停滞不前。并针对原因提出识字教学高效性方案。
一、识字教学低效原因探析
(一)忽视了识字与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
课标中强调了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中的重要性,因为识字量大了,才能够大量阅读,才能提高表达。但有些老师对此认识是有偏颇的。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形式的语文训练就可以削弱或忽略。单纯,大量的识字教学,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生字,但脱离语境机械地记忆生字并没有让学生理解汉字,学生容易忘记,并且在运用中会大量出错。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综合的发展而不是某个阶段发展识字,某个阶段发展阅读,某个阶段发展口语交际的。所以识字教学应该与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口语交际等语文训练也是巩固生字、学会运用生字的有效方法。但在教学中多数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硬生生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二)识字教学方法多样,但只注重形式,不能够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识字教学方法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识字法特色不同切入点不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识字效率。但这些识字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一些老师没有认识分析到这些识字方法的优劣想当然的就随便运用。从学生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只能用分析自形的方法。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多数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运用了。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更不要说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看似新颖的学习方式,但很刻板没有抓住精髓。课课都是一个模式,长此久往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有些老师喜欢运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因为这样的识字方法可以大量识字,效率高,但也存在着回生率高的问题;注音识字,借助拼音识字正音,但没有关注到汉字的特点;联想法识字,存在着识字规范化问题……
(三)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家长是孩子识字学习的启蒙老师,家长对孩子识字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孩子入学前的识字量。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孩子入学前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在我们边疆即使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程度地限制,也只能干着急。再加上一些老师也不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或者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老师完全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校学,回到家就忘的现象。
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针对以上造成识字教学低效的原因,提出了一下提高識字教学的方法。
(一)认清语文具有工具性这一特点,识字教学与其它语文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学习的重点,并不是说大量识字,除了会认字写字会运用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展开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有兴趣的自主阅读,既能让学生自主识字,又能巩固已学过的汉字。教师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笑话比赛,脑筋急转弯,介绍朋友、猜字谜等活动,提高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和识字的能力,更加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扩大识字量,又加深对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语文时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校园的告示牌,黑板报上的大字,教室里、走廊里的名人名言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1.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识字不能脱离汉字构字规律。因为汉字是具象、表意的文字,不知道汉字的构字规律,学起来就比较繁杂,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反之如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识字。声旁“主”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住”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所以从亻。“蛀”是被虫子咬坏,所以从虫。“拄”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所以从扌。“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从马。在识字中慢慢渗透学生便知道形旁是表示它的意思,学生便知道同一部首的字义。例如学象形字、会意字是使学生通过看懂图意体会照字的原理。如一年级上册的“人(他)、木(村)、水(清)、”所配的图,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出这些字的照字原理。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们能主动获取并运用汉字的原理知识,学会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根据不同的课文、生字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对于一些不符合造字规律的汉字教师可以抓住字形的特点来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或谜语帮助学生记忆。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识字量这一点,笔者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对于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家长,老师首先是要给家长讲一些管理教育孩子的一些正确的理念,让家长之间也相互传授经验。要让家长明白平时自己也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认识到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一、识字教学低效原因探析
(一)忽视了识字与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的关系
课标中强调了识字教学在小学低段中的重要性,因为识字量大了,才能够大量阅读,才能提高表达。但有些老师对此认识是有偏颇的。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形式的语文训练就可以削弱或忽略。单纯,大量的识字教学,看似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生字,但脱离语境机械地记忆生字并没有让学生理解汉字,学生容易忘记,并且在运用中会大量出错。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综合的发展而不是某个阶段发展识字,某个阶段发展阅读,某个阶段发展口语交际的。所以识字教学应该与阅读等其他语文训练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口语交际等语文训练也是巩固生字、学会运用生字的有效方法。但在教学中多数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硬生生地将它们割裂开来。
(二)识字教学方法多样,但只注重形式,不能够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识字教学方法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识字法特色不同切入点不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识字效率。但这些识字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一些老师没有认识分析到这些识字方法的优劣想当然的就随便运用。从学生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只能用分析自形的方法。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多数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运用了。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更不要说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看似新颖的学习方式,但很刻板没有抓住精髓。课课都是一个模式,长此久往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有些老师喜欢运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因为这样的识字方法可以大量识字,效率高,但也存在着回生率高的问题;注音识字,借助拼音识字正音,但没有关注到汉字的特点;联想法识字,存在着识字规范化问题……
(三)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家长是孩子识字学习的启蒙老师,家长对孩子识字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孩子入学前的识字量。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孩子入学前的识字量是成正比的。在我们边疆即使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程度地限制,也只能干着急。再加上一些老师也不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或者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老师完全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校学,回到家就忘的现象。
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针对以上造成识字教学低效的原因,提出了一下提高識字教学的方法。
(一)认清语文具有工具性这一特点,识字教学与其它语文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学习的重点,并不是说大量识字,除了会认字写字会运用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展开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有兴趣的自主阅读,既能让学生自主识字,又能巩固已学过的汉字。教师经常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笑话比赛,脑筋急转弯,介绍朋友、猜字谜等活动,提高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和识字的能力,更加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扩大识字量,又加深对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语文时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校园的告示牌,黑板报上的大字,教室里、走廊里的名人名言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1.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识字不能脱离汉字构字规律。因为汉字是具象、表意的文字,不知道汉字的构字规律,学起来就比较繁杂,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反之如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他们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识字。声旁“主”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住”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所以从亻。“蛀”是被虫子咬坏,所以从虫。“拄”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所以从扌。“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从马。在识字中慢慢渗透学生便知道形旁是表示它的意思,学生便知道同一部首的字义。例如学象形字、会意字是使学生通过看懂图意体会照字的原理。如一年级上册的“人(他)、木(村)、水(清)、”所配的图,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出这些字的照字原理。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们能主动获取并运用汉字的原理知识,学会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根据不同的课文、生字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对于一些不符合造字规律的汉字教师可以抓住字形的特点来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或谜语帮助学生记忆。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识字量这一点,笔者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对于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家长,老师首先是要给家长讲一些管理教育孩子的一些正确的理念,让家长之间也相互传授经验。要让家长明白平时自己也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要让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认识到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