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与不断创新的品质. 激活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应是数学课永恒的价值追求. 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每一个个体精神上的蓬勃朝气,思维、表达、学习中的主动性.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每一个个体精神上的蓬勃朝气,思维、表达、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了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的同时,舒展生命空间,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
一、教学设计灵活弹性,充分保障课堂活力
新课标提倡的是框架设计,教师从学生的现状作出多种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并在运用中随时调整. 在预设的方案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从而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
二、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通过课件出示一幅大自然的画,画里的蝴蝶、树叶、蜻蜓故意画成不对称,让学生谈谈看图后的感受,并找出画中的错误,然后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帮忙对画作出修改. 学生在当“小老师”的激励下,个个跃跃欲试.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解例题,而是设计了游戏情境. 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米老鼠、机器猫、蜡笔小新,调查学生最喜爱的卡通人物,让学生在得出喜欢各种人物的人数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过程和方法. 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其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拓展探究空间,彰显师生生命活力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开发教材资源
数学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里,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 教材中的许多公式,性质都有着极严谨的推理过程.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推理过程直截了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会掩盖数学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 学生就很难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建构.
1. 有机整合
数学本身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 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将新旧知识沟通起来,利用知识迁移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尝试运用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灵活运用的水平. 例如 “梯形的面积” 教学,就是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内容,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先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炼并归纳方法,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探究的方法、过程与结论,使学生在和同学相互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成就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从学生探究出的多种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度的发展.
2. 恰当取舍
我在设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一课时,感觉到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直观,于是根据需要,重新选择设计了一个更有效的情境来展开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实物(长绳和短绳)提出问题:若把长出的那部分留下来,应怎么办?解决办法:孩子们提出把“和短绳同样长的部分”剪掉. 感悟道理:从中感受到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抽象的问题瞬时得以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多么地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强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提出较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一年级“数数”课,一位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自由地数数,学生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们吃惊:有的数乒乓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小树、大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钮扣……有一群鸟从空中飞过,同学们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许多不是数学吗?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真的会让我们应接不暇. 又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了不断创新的自我的有效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每一个个体精神上的蓬勃朝气,思维、表达、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了不断创造新的自我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的同时,舒展生命空间,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满足生命成长的需要.
一、教学设计灵活弹性,充分保障课堂活力
新课标提倡的是框架设计,教师从学生的现状作出多种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是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并在运用中随时调整. 在预设的方案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从而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
二、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通过课件出示一幅大自然的画,画里的蝴蝶、树叶、蜻蜓故意画成不对称,让学生谈谈看图后的感受,并找出画中的错误,然后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帮忙对画作出修改. 学生在当“小老师”的激励下,个个跃跃欲试.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解例题,而是设计了游戏情境. 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米老鼠、机器猫、蜡笔小新,调查学生最喜爱的卡通人物,让学生在得出喜欢各种人物的人数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过程和方法. 这样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其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拓展探究空间,彰显师生生命活力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开发教材资源
数学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里,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 教材中的许多公式,性质都有着极严谨的推理过程.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推理过程直截了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会掩盖数学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 学生就很难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建构.
1. 有机整合
数学本身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 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将新旧知识沟通起来,利用知识迁移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尝试运用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灵活运用的水平. 例如 “梯形的面积” 教学,就是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内容,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先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炼并归纳方法,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探究的方法、过程与结论,使学生在和同学相互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成就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从学生探究出的多种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度的发展.
2. 恰当取舍
我在设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一课时,感觉到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直观,于是根据需要,重新选择设计了一个更有效的情境来展开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实物(长绳和短绳)提出问题:若把长出的那部分留下来,应怎么办?解决办法:孩子们提出把“和短绳同样长的部分”剪掉. 感悟道理:从中感受到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抽象的问题瞬时得以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量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孩子们在交流中不断发出欢呼声说:“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我们已经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多么地高兴,他们那成功后激动兴奋的样子,真让人感动至极.
(三)强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提出较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同时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一年级“数数”课,一位教师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自由地数数,学生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们吃惊:有的数乒乓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小树、大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钮扣……有一群鸟从空中飞过,同学们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难道许多不是数学吗?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他们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真的会让我们应接不暇. 又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了不断创新的自我的有效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学生的生命活力,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