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古诗词的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到元曲;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苏轼、李清照,众多诗人的人格思想熠熠闪光,产生、流传在华厦大地的诗作,灿若星河,诉说着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个人际遇。学习古典诗词,能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一、古韵悠悠,引人入胜
  我国古代的诗词在产生的最初阶段总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正像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诗词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体现其抒情性。诗词与音乐一样,不管抒发的是欢快或悲戚、壮烈或缠绵的感情,都必须给听觉以美感,它必须是悦耳动听的。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作为情境教学和审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就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
  比如我在教学《蒹葭》一课中,我先播放了一曲《在水一方》,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对水边佳人的一种思念与爱慕之情,通过乐曲,再回到课文的教学上,就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 例如,我们学习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欣赏古琴曲:《幽兰》,《幽兰》曲短精悍,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引子,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题。节奏缓慢,表现了空谷幽兰那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表达了抑郁伤感的情绪。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会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情画意,流连忘返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占典诗词所讲究的意境,就是指诗中要有画。而“作者胸有境”的“境”也指的是画。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诗词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元曲《天净沙 秋思》中,在学生朗读完作品之后,我给他们播放了一段沙画的视频,画中展现了树、鸦、桥、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还有一个神情哀愁的游子,通过观看这沙画,学生感受得很真切,这几种景物是怎样把一个游子思乡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很形象直观。在观看沙画同时还配以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三、穿越时空,了解背景
  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有它自己的背景;每一位诗人背后,都有他们独特的故事。想要透彻地体会古诗词的精髓,对诗词所处背景的理解必不可少。讲课之前,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把诗词中的背景、人物、事件,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当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杜甫写自家的茅屋被风吹破,却在结尾写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诗人的生平背景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了。此诗作于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弃官归家的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学习诗词时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学生只有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叙事性较强的古诗词,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置换成文中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词的背景、人物的内心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融入角色,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见解上的共鸣,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就不再是件枯燥无味的事。
  在教学《石壕吏》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了老翁、老妇和官吏,再现了战争征兵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情景,通过剧中老妇人的独白,表现了战争给这家人带来的灾难,最后老妇被带走,剩下年迈的老翁和孙子的母亲相依为命。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再现诗词的情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达到“乐学”的目的。
  文学、音乐、绘画和表演,它们是互相交融,关系密切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创设古诗词中的情景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之趣、古诗词之美、古诗词之真。在美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自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境界,为古诗词的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其他文献
所谓人文素养,简单讲就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应该具有必备的学识、风度、工作态度等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谈吐儒雅而不俗气、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古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口语教学应该“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应该注重修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不
期刊
又是一个早晨,但隐隐约约地感到窗外透出的光亮有些与平日不同。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一股浓重的雾气扑面而来,雾,初夏难得一见的晨雾!  伫立窗前,但见雾气随着清凉的晨风浓烟般地搅天弥漫,直觉告诉我:能见度绝不超过五米!对面商铺那惹眼的招牌已经淹没在沉沉雾气里,行人模糊得只剩下一些绰绰的影子,偶尔驶来的机动车大亮雾灯也不得不放慢脚步,身后留下一条瞬起瞬灭的“隧道”。可近窗的那棵香樟树与桂花树依然清晰可辨
期刊
阅读是需要一种定力的。这种定力,必然建立在阅读内容带给阅读者首次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是读者因为感兴趣而持续、深度的读下去,要么是不感兴趣走马观花草草浏览。  语文文本的教学,显然不应该是学生仅仅浏览的内容。巧抓文本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技巧和必然。  那么,怎样巧抓文本的切入点呢?  一、 发掘标题内涵切入法。  文章标题高度精炼的文字背后,往往涵盖了以下信息:主要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其实语文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高中语文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语文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
期刊
在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也许有很多人都忽视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小诗,毕竟没有燕许大手笔的劲健,没有李白、杜甫的才情,没有白居易的针砭时弊。可是,她却一枝幽艳,别有韵味,实在是不容易啊!  平淡中有至味  本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涵盖了叙事诗的要求:人物、情节、环境、内容。其秘密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贾岛独具匠心的运用问答体——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虽省略了“我”,即寻隐者
期刊
教育,家校双方缺一不可,那就决定了家长、学生、教师必须构建一个良性而稳固的“铁三角”,才能使教育得以稳步实施,使学生逐渐成长。家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作为“铁三角”中重要的一点,身为老师,很多时候都要和家长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交流,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呢?就是应该明确“位置”,才能让沟通顺畅。  一、明确自身位置,建立良好形象  教师和家长的每一次见面,
期刊
文章的头开得好,自然就越写越顺,读者也爱看,头若开得不好,写时定会步步为艰,读者就会不满意。正因为开头重要,所以写文章的人没有不注意开头的。  先说一个例子——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足足酝酿了四年,可是动笔时,却怎么也开不好头。  他苦恼极了。  一天,他走进大儿子的屋子,看见大儿子正在读普希金的小说。托尔斯泰拿过书,随便翻翻。他的目光停留在《宾客齐集在别墅中》这个片段上,那里的开头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教师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而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前进行有效的准备是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切实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评价什么、达成什么”的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一类诗作抒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这种方法称之为“对写法”。品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的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
期刊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表格题频频亮相,它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表格来源于社会生活,它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反映事物的特点、数量及其变化发展,从而考查学生理解、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表格题已成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题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把表格题做好并非易事。他们在审题、分析数据、整合信息、表述答案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由此看来小表格暗含大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