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阐述为主要切入点,从营造良好氛围、有层次的选择欣赏内容、运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四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唤起孩子们听觉神经的策略,并且通过小学音乐欣赏课成功教学案例的分析来实现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为一线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欣赏课 小学音乐 听觉
一、欣赏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使得学生在音乐作品的聆听、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鉴赏能力的强化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作者将自身的情感理念寓于音乐作品之中,经过人为的创造之后可以影响聆听者的身心发展,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中重新塑造学生的听觉形象,促使学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美感内涵;另一方面,音乐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还会帮助学生重构美感框架,在听觉感知能力逐步强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美感[1]。由此可见,在音乐相互作用的影响之下,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听觉朝着完美、优质、美感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使得学生在明确作品情感、意蕴的基础上,适当性的融入自己的所感所悟,实现作品二次创作的目的,这对学生音乐感悟力的提升、自主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聆听某个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音乐作品的虚拟环境中,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過这种情感与情感之间的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迸发创造灵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通过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作品欣赏方法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来形成对生理功能的有效调节,善于利用音乐来调节学生的自我情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对个体的大脑形成有效的平衡控制[2]。其中,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等内容均可以有效刺激集体的神经系统,并且通过大脑神经中枢系统的带动来促使个体处于兴奋良好的状态,从而实现人体机能效果的最大化。
二、如何唤起孩子们听觉的神经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优质良好、宽松和谐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注意力持久性的高度集中,但是却对新鲜事物保有浓厚兴趣。换言之,学生会对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投入全部的精力。
(二)有层次的选择,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选择音乐作品,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欣赏课堂中充分吧自己的耳朵“叫醒”,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对此,教师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科学选择音乐欣赏课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与之相承接的欣赏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升、鉴赏能力的强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三)运用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辅助性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具体的作品视频,使得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下最大限度的调动自身多种感官,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感悟力、理解力和领悟力。对此,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磁带或者录音的同时,通过具体视频、图片等资料的展示来促使学生将作品中的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场景,更好的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想传递的思想主旨。
(四)健全教学评价,全面总结欣赏课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对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并将此作为下一堂课或者下一阶段欣赏课教学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从而完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对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客观点评,对于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要提出表扬,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或者不足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点评方式应以鼓励性为主,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学习热情,并且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指出。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成功案例分析——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牧歌》为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了解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特点,并且感受民歌的表现力;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受、体验歌曲中所呈现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1.教学难点:感受《牧歌》歌曲表现的意境;2.教学重点:掌握并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深入理解《牧歌》的歌曲特点及风格。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1)师:同学们,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2)老师为学生播放歌曲《天堂》,并就这一个歌曲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加以提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就这一民族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3)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段视频资料,我们大家来一起看一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为学生播放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视频)(4)师:在观看完视频以后,同学们可以不可以说一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阐述)
2.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意境美。(1)教师为学生演唱《牧歌》,并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出示歌曲的歌谱及歌词。(2)师: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吗?你们觉得这首歌怎样?(3)教师带动学生轻哼《牧歌》旋律,熟读歌词,并且分析上句歌词与下句歌词之间的联系。
3.欣赏舞蹈《牧歌》,深入理解歌曲内涵(略)。4.学生自主创作,表达情感(略)。5.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领悟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理解作品内在情感、明确音乐作品形式题材、鉴赏音乐流派及作品风格。
【关键词】欣赏课 小学音乐 听觉
一、欣赏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使得学生在音乐作品的聆听、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鉴赏能力的强化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作者将自身的情感理念寓于音乐作品之中,经过人为的创造之后可以影响聆听者的身心发展,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中重新塑造学生的听觉形象,促使学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美感内涵;另一方面,音乐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还会帮助学生重构美感框架,在听觉感知能力逐步强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美感[1]。由此可见,在音乐相互作用的影响之下,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听觉朝着完美、优质、美感的方向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使得学生在明确作品情感、意蕴的基础上,适当性的融入自己的所感所悟,实现作品二次创作的目的,这对学生音乐感悟力的提升、自主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聆听某个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自己融入音乐作品的虚拟环境中,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過这种情感与情感之间的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迸发创造灵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通过小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作品欣赏方法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来形成对生理功能的有效调节,善于利用音乐来调节学生的自我情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音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以对个体的大脑形成有效的平衡控制[2]。其中,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等内容均可以有效刺激集体的神经系统,并且通过大脑神经中枢系统的带动来促使个体处于兴奋良好的状态,从而实现人体机能效果的最大化。
二、如何唤起孩子们听觉的神经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优质良好、宽松和谐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氛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注意力持久性的高度集中,但是却对新鲜事物保有浓厚兴趣。换言之,学生会对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投入全部的精力。
(二)有层次的选择,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选择音乐作品,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欣赏课堂中充分吧自己的耳朵“叫醒”,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对此,教师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科学选择音乐欣赏课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选择与之相承接的欣赏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升、鉴赏能力的强化具有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三)运用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辅助性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具体的作品视频,使得学生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下最大限度的调动自身多种感官,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感悟力、理解力和领悟力。对此,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磁带或者录音的同时,通过具体视频、图片等资料的展示来促使学生将作品中的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场景,更好的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想传递的思想主旨。
(四)健全教学评价,全面总结欣赏课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对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并将此作为下一堂课或者下一阶段欣赏课教学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从而完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对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客观点评,对于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要提出表扬,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或者不足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但是值得说明的是,点评方式应以鼓励性为主,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学习热情,并且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指出。
三、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成功案例分析——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牧歌》为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了解蒙古族民歌的旋律特点,并且感受民歌的表现力;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感受、体验歌曲中所呈现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民族歌曲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及重点:1.教学难点:感受《牧歌》歌曲表现的意境;2.教学重点:掌握并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深入理解《牧歌》的歌曲特点及风格。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1)师:同学们,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2)老师为学生播放歌曲《天堂》,并就这一个歌曲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加以提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就这一民族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3)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段视频资料,我们大家来一起看一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为学生播放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视频)(4)师:在观看完视频以后,同学们可以不可以说一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阐述)
2.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意境美。(1)教师为学生演唱《牧歌》,并通过大屏幕为学生出示歌曲的歌谱及歌词。(2)师: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吗?你们觉得这首歌怎样?(3)教师带动学生轻哼《牧歌》旋律,熟读歌词,并且分析上句歌词与下句歌词之间的联系。
3.欣赏舞蹈《牧歌》,深入理解歌曲内涵(略)。4.学生自主创作,表达情感(略)。5.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领悟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理解作品内在情感、明确音乐作品形式题材、鉴赏音乐流派及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