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肯德基?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你是喜欢巨无霸,还是偏爱鸡腿堡,又或者习惯喝可乐,而不是挑百事,这些细微的口味差别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麦当劳是全球餐饮第一品牌,但在中国却不是,因为有肯德基。
  如果雷·克罗克尚在人世,当他亲眼目睹自己一手缔造的王国在偌大一个中国市场却不敌后来者哈兰·山德士创办的肯德基,这位“快餐业巨人”、“麦当劳之父”又会作何感想?
  有人说,肯德基PK麦当劳,肯德基赢在合情合理,麦当劳则输得心服口服,理由是中国人偏好鸡肉的饮食习惯让肯德基在与麦当劳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美国人偏好牛肉,所以在美国,麦当劳一路领先,而在中国,人们偏好猪肉及鸡肉。
  当然,这种解释未免太过片面和牵强。道理很简单,正如我当初在评论《肯德基在中国》一书时提到,相对于茶和咖啡,中国人无疑是更偏好茶,但是星巴克的出现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代甚至更多代中国人的茶饮休闲习惯。他们更喜欢喝咖啡而不是喝茶,他们更喜欢一整天待在咖啡馆而不是待在茶楼。
  由此可见,单纯的饮食习惯不能主导麦当劳、肯德基之间的竞争输赢。另外,针对有些人说的,麦当劳全球统一的“我就喜欢”和肯德基因地制宜地推出“快乐齐分享”,这足以表明,一个奉行国际化,另一个遵从本土化,一个玩的是年轻人的炫与酷,一个讲的是大家庭的亲与爱。
  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表现:一个在全球精采绝伦,而一个在中国大放异彩。然而,这并不代表肯德基一定在扎根本地上比麦当劳更胜一筹,别忘了,作为全球快餐业老大的麦当劳不可能不懂得“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重要性。
  所以,在我后来阅读《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时,我会时常假设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在中国的竞争劣势,如果克罗克老人家还在,他会怎么做?书中记载,克罗克认为快餐业最重要的两个标准是“整洁”和“廉价”。1961年,当成功说服麦当劳兄弟以270万美金转让餐厅后,克罗克便大刀阔斧地对麦当劳进行了“改造”、“升级”。
  从整体店面到停车场,从厨房地板到店员制服,克洛克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苛刻的程度近乎偏执,他常说:“如果你有功夫站着,你就一定有时间收拾整洁。”克罗克积极倡导“廉价”,也是源自他对大众消费趋势的敏锐把握。他打造下的麦当劳致力于为美国人提供一种随意、轻松、便捷的连锁餐厅服务,他希望人们永远记住(也是他刻意强化的)麦当劳的宗旨—是“吃东西”而非“用餐”。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整洁”还是“廉价”,它们都不可能成为麦当劳扳倒肯德基的制胜法宝,毕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几乎是快餐业的通行标准。但即便如此,克罗克的不少经营智慧还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克罗克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竞争是无止尽的。
  为此,他在奶品、汉堡包的肉质等选用上,无一不是花费巨资实验得来的;他认为质量(包括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产品质量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他推崇企业现代化管理、标准化作业。麦当劳公司对其工作人员作业的标准化要求毫不含糊,比如服务员如何拿杯子、开关机器,加盟者如何追踪存货、准备现金报表、制定工作进度等,都在麦当劳手册中事无巨细地进行了规定。
  除此之外,就像麦当劳前纽约地区副总裁保罗·法赛拉在《麦当劳准则》中写道的:“沟通、关系和赞赏。这些只是我在书中总结出的部分原则,其他重要原则还包括标准、诚实与廉正、勇气和榜样的力量。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是我观察到的麦当劳成功之道。”
  在法赛拉看来,他归纳的“麦当劳法则”不论全面、正确与否,但正是麦当劳之所以为麦当劳,不是其他快餐店的核心要素。法赛拉16岁就在麦当劳打工,起点很低,是从餐厅柜台做起的。到了他任副总裁期间,他领导的纽约地区麦当劳餐厅利润翻了4倍,餐厅数量增长了90%,销售收入创纪录地达到6亿美元。
  34年的职业生涯让法赛拉对麦当劳了如指掌,加之他同麦当劳极富传奇色彩的领导人包括克罗克和历任首席执行官弗雷德·特纳、麦克·昆兰、杰克·格林伯格、吉姆·斯金纳私交甚好,使得法赛拉对麦当劳的成功解读并非“外行看热闹”,而是相对的专业和权威。
  其实就麦当劳为何能在全球范围遥遥领先、远胜肯德基有了明确的答案。但具体到中国市场的实践上,不可否认麦当劳的有些做法的确制约了它自身拓展,以至于最终不如肯德基的“败局”所在。
  当年,麦当劳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克罗克小心谨慎地选择连锁加盟者、并控制其经营方法。而这一思路直接导致麦当劳曾长期一味坚持“直营连锁”策略,迟至2003年8月方在中国实施“特许连锁”模式,而肯德基则早在1999年就先行一步,且在2003年业已发展了40多家特许加盟店。这一点也大大影响了麦当劳在中国市场圈地扩张的速度,因此以至于在对同一个目标店铺选址的决策过程中,往往为肯德基捷足先登。
  对于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比较下来的不同境遇,我的想法还是一致的,不管是读过《麦当劳之父的创业冒险》和《麦当劳准则》,还是当初只读了《肯德基在中国》。
  由于麦当劳、肯德基对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定位不一致、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在战略决策几个主要因素的分野,由此决定了两者在中国市场连锁店的扩张速度与发展数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肯德基赢未必真的是赢,而麦当劳输未必真的是输。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关于用人的谚语极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一例。尽管关于这条谚语有过观点上的争论,但这条谚语的含义是强调建立用人的信任机制,应该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基本的信任,就会极大增加用人的成本。如果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不但会使资源消耗于内部,而且还妨碍形成真正的合力和团队,严重影响事业发展。  还有一条谚语,叫做“使功不如使过”。说这条谚语人也很多,从秦穆公用孟明(百里
期刊
汤蒂因是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的企业并不大,以现在的眼光看只是一个家庭作坊规模的企业,但却在激烈的竞争和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存活下来,最终成就了国货名牌—绿宝金笔。汤蒂因的事业在建国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短暂辉煌,但很快就加入了公私合营行列,尽管仍在从事管理工作,但不再是资本家的身份了。   汤蒂因1916年生于上海,其父很早就从苏州到上海做生意,小有成绩,家境曾经尚为宽裕,儿子汤蒙锡
期刊
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Pygmalion)。他用一支洁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亚(Galatea)。比马龙深深的爱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后精诚所至,神被比马龙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少女,比马龙和加拉蒂亚终成眷属,永浴爱河。比马龙与加拉蒂亚的故事,后来成为心理学上广被研究与讨论的主题: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期刊
全球经济复苏范围扩大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全球经济的复苏已扩大至大多数主要发达国家。2009年第二季度,日本与一些主要欧洲国家经济增长开始回归;第三季度,美国与整个欧元区一样,摆脱了经济危机。尽管第三季度英国GDP数据有一点点下降,但是随着新数据的发布,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大幅度(甚至全部)调整。  调查显示,在主要经济体中第四季度复苏会进一步发展,一些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制造业与服务业
期刊
三十年改革的重要变化是私营企业差不多成为国民经济半壁江山,而私营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能否健康持续成长就不仅仅是家族企业自身的问题了。正因为如此,家族企业的管理与成长就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  家族企业的形态、管理模式与成长路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譬如,如果有多位家族成员共同创业,那么随着企业的成功创业和发展,多半会出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分歧律”,即创业的家
期刊
最近,“危机时期的领导”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  ◎86%的人认为在危机时期能够找到机会,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70%的公司表明它们裁员了。  ◎55%的公司进行了全面地减少预算。  ◎51%的人表明他们公司要重新思考竞争战略。  ◎45%的公司表明它们采取了全面的招聘冻结措施。    在特殊时期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现在很多公司遇到的情况都是以前几代人没有遇到过
期刊
兄弟分家,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不仅在中国不少见,在韩国也有现代、三星等企业类似的情况。所不同的是,有的分家之后,大家都有好发展;但另外一些企业,分家之后每况愈下,现在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正因为有这样的分别,所以,我们往往也更关心很多“幕后”的分家细节。  这个案例写作上采用春秋笔法,专讲大故事。短短几千字,线索非常清晰,没有纠结于小报所常常颇费笔墨的“冲突”。但行文之中 ,意味又
期刊
经过两次“分家”,刘氏兄弟的产权已经完全明晰,但希望集团这个“母体”并没有分。从法律意义上讲,四兄弟各自拥有的集团公司都属于希望集团的二级集团,刘氏兄弟可谓“财分情连”。不同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四兄弟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在“分家”后的十余年中,四兄弟大体上各走各路,其间有合作,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竞争。     “小希望”的不同发展路径    刘永言是个科学家型的企业家,在四兄弟中最低调,他从小
期刊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MBA2009(第五届)企业案例大赛的总决赛案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代表队分别就案例企业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今年是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下简称河南金穗)成立以来的第13个年头。作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许继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承担“金税工程”中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
期刊
爱迪思根据他对企业管理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了四种管理角色,并对这四种角色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作用与表现、常态与病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他对企业的诊疗方法。    四种管理角色    爱迪思认为,管理具有四大职能,管理者因此而承担四种角色。首先,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角色(perform the purpose of the organization),这就需要明确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