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区域同步教研对农村英语教育的意义

来源 :学习与科普(知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区域同步调研具有互动协作性强的独特优势,推进教师资源、英语资源的区域性整合及共享,尤为适用于农村英语素质教育及人本化教育的现实开展。本文将分析跨区域同步教研的特点,并探究其对农村英语教育的意义及落实途径,以供广大英语教师参考。
  关键词:跨区域;同步教研;农村;英语教育
  引言
  跨区域同步教研下农村英语课堂是常态英语课堂的时代性革新优化及实践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元组合式、资源共享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可推进区域性的教学师资、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资源学校教师和农村英语教师可从不同教学观察点、教学切入点分析教学问题、挖掘教学资源,进而实现农村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资源共享利用,是落实英语同步教研、英语同步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跨区域同步教研的特点
  (一)教师教学实践性
  跨区域同步教研是教师的教学实践行为,其需要在现实实践中探索教学方式及思路,总结梳理教学经验,因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力提升有着宝贵的推进作用。教师可在跨区域同步教研的自身实践中,得到更多的与其他教师、与其他区域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此捕获更多的新型教学方式,并对其进行汲取借鉴,以此重构完善其现有教学思路及方式。而教师在实践新型授课思路及方式时,可接收到更多教师及学生、不同区域教师及学生的教学意见、教学反馈,以此帮助教师从不同维度分析审视自我,将新型教学实践问题具体化,得到统一性的教学认知,进而专业完备的解决问题,落实教师现实教学能力的重建、创新。
  (二)教学资源共享互补性
  跨区域同步教研,是在区域设定下的联合互动、资源优势共享式教学模式,其教学期待是实现联动区域的共同进步、协同提升。通常情况下基于强弱学校跨区域整合联动的原则设定跨区域同步教研目标及开展方式,以此打破空间及区域的对教学资源的限制,让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学校看共享获取更多教学资源、更先进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眼界见识及学习思路。
  二、跨区域同步教研对农村英语教育的意义及落实
  (一)节约师资共享资源
  跨区域同步教研应用于农村英语教育中,可借助共享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更多英语教学资源、更专业英语师资。而农村英语教师还可以与更优秀、专业英语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经验汲取、问题探讨等,以此农村英语教师知识补充现及能力素养提升。跨区域同步教研下,要尽可能打破教学区域、学校区域的局限,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最大化地发挥利用优秀英语教师及资源的教学效用。鉴于此,农村学校及英语教师要积极配合跨区域同步教研教学方式,给与其足够的重视及落实,做到对先进教学方式、思路的汲取学习,并引导学生借助跨区域同步教研英语教学,接触识记更多的英语知识、拓展关联更多的英语思路,切实做到跨区域的英语师资共享、英语资源共享。
  (二)创新教学协同授课
  跨区域同步教研具有宜于操作、实施便捷的教学优势,其通常以资源学校教师为授课主体,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对接收学校学生的授课指导,与此同时接收学校教师需对教学开展进行辅助,以此保障跨区域授课的顺利有效落实。跨区域同步教研教学活动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开展,是创新型、时代型、实践型教学方式,可有效高质的带动农村英语教学水平、英语师资能力的提升。跨区域同步教研下,需双方教师协同分工完成英语授课,常态下,农村英语教师需要与资源学校英语教师协同备课、上课,资源学校英语教师主要负责通过互联网平台授课,对英语课堂进行宏观调控、教学引领,农村英语教师则需要进行课前预习布置、课堂纪律维持、课后答疑巩固等,同时将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全面的传递给英语授课教师,并与其进行积极教学交流及探讨,以此更好的设计调整后续的英语教学。
  (三)教学互动主体活跃
  农村英语教学通过跨区域同步教研教学方式开展,更为注重学生主体活跃性及互动性,这样才能保障资源学校英语教师可更好的把控、调整教学节奏,传递给学生更多的英语知识及现实运用思路。农村英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特点、学情实况等告知英语授课教师,并积极配合英语授课教师,创设实施情景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英语教学主体的互动性及活跃性,引导帮助学生真正参与、乐于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为跨区域同步教研下,农村英语教学创新及教学优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总结
  跨区域同步教研下农村英语课堂具有教学实践性、教学资源共享互补性的特征,农村英语教师要积极配合资源学校教师,及时将学情实况告知英语授课教师,调动学生英语教学主体的互动性及活跃性,与其协同分工完成英语授课,实现农村学校与联动区域英语教育的共同进步、协同提升。
  参考文献:
  [1]伍海英.“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的转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41-43.
  [2]张玉华.跨区域协作,助力小学英语定向师范生职业发展[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05):108.
  [3]沈杰. 輪岗交流背景下跨区域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8.
  重庆市丰都县武平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8226
其他文献
摘要: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生理感觉以及外界环境空间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一种视错觉的视觉效果。这一视觉效果的出现,能够帮助人类产生与自身经验完全不同的一种感觉,从而带来一种较为直观的视觉冲击。在现代艺术设计追求方法多元化的背景下,视错觉能够更好的帮助艺术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本文针对现代艺术设计中视错觉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刻研究分析。  关键词:视错觉;产生原因;现代艺术设计;应用
期刊
摘要: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渐加快,因此对公共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公共艺术有着显著地开放性特征,主要是由公共自由参与以及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的环境设计,并且开始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在我国,对于公共艺术的设计多数都只限于技术方面,缺乏对设计观念以及美学原理相关理论的重视。设计中的美学理念所传递的主要是设计人员的个人情感以及实际地域特色,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中存在的艺术,
期刊
摘要:多媒体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初中语文老师都能够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需要教学老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应用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效用。本文即是从创建多媒体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以及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对于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学策略
期刊
摘要:生活是教育的泉源,又是教育的归宿。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教学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政治教学如何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关键词:生活;思想政治;教学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等许多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将分层教学融入中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它主要研究了分层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级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促进自己的发展。在中学数学中结合分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任务的绩效,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使学习成为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是一种语言类的学科,这种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在阅读与表达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时间的积累,基本的词汇也有所掌握,所以英语阅读对其来说问题不大。英语写作,也就是英语表达,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英语写作是一种多种能力的聚合反映,学生必须掌握足够多的词汇支撑内心的灵感,另外学生也需对语法有大致的了解才能写出完整的正确的句子。这是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之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普及,社会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尤其是中学阶段,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在文化课取得理想的成绩,将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相对来说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学,然而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课程在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体育教学也相应重视起来。当然,社会在变革,体育教学也需要发展,本文主要以篮球教学为例,简要阐述如何
期刊
摘要:“标准化—产品化—产业生态”的产业演进路径,决定了把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对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动力机制的涵义及动力要素构成、转化主体、转化动力机制的运作机理等进行了剖析,揭示了转化过程中诸动力要素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这些动力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并据此构建了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动力机制模型。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标准:动力机制;运作机理  引言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积极有效的德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德育作为小学的必修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提高,而且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以德育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正在逐步增加和发生。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营造校园氛围非常有帮助。同时,它也可以纳入培养文明道德的概念。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的积极影响都将直接扩大,但是道德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许
期刊
一、课程思政改革目的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提升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