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是张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个性特长的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1.整体定位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2.加强课程的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3.体现基础性,加强课程整合;4.加强探究性课程、技术和艺术课程。
一、矛盾:高考物理成绩与教学时间不足
高考要成绩而学生掌握得太少,老师普遍抱怨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新课都上不完,高考分数怎么能上得去。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成绩好就意味着高中阶段的物理就学好了,对于老师又何尝不是高考成绩好就能获得奖励和社会好评?于是学生们想方设法想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老师们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学生们想方设法找没有见过的题目来做,找新题来做,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甚至把近几年的题目全部印成册,归纳所有模型,让学生背模型。老师们普遍抱怨时间不够,实际上就是没有时间讲更多的题目,没有让学生们把所有的类型题目和模型题目都讲完。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发给学生很多卷子,让学生自己做回家做,然后老师检查。于是什么解题技巧、解题方法、题海、题典之类的书到处都是。最后学生成绩好了,分数高了,而能力差了。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做题机器,学生的分数高了,而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反而大大降低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背物理公式、物理概念,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可以想象这样学习物理到底能够考多少分。
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探究花时间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花时间多,让学生讨论花时间多,这样的教学会耽误学生练习的时间,学生得不到概念的及时巩固,见的题型少,到时物理公式不会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好,家长不高兴,学生不高兴,学校领导也不会高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更有可能影响自己的饭碗。于是一些老师早就打算“管你咋个改,我还是老样子教,大不了检查的时候我上探究课。如果学校排的课不够的话,就利用课余时间补上,哪怕就是义务补课也行”,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到时候高考成绩还是较好,于是该得到的荣誉照拿。
其实老师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完全靠做题和见题多的叠加而完成的。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没有灵活的思维是不行的,没有创新的思维也是不可以的。基于以上的矛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二、矛盾的解决策略
我教高中物理多年,在实践中认为,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跳出题海,实现新课程课时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强迫性地学习是学不好物理的,即使当时考的分数还过得去,也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办法很多,如物理典故、魔术、机器原理、高端科技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发现。
2.要使学生有信心。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太难,要循序渐进,要选择性地布置作业,适合学生做的作业,不要每讲完一个内容就马上给一个很难的高考题。只要学生认为物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难学,就不会丧失信心。
3.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也不能只记模型,不能陷进题海中,想把所有类型的题目都做完,这是不明智的。学生学习物理一定要理解定律和定理的真正含义,理解每个公式或式子的物理意义,即使在课余时间做题也不能拿到题目就全做,要会选作。有的学校给学生征订有资料,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哪些一定要做,哪些可以不做,哪些一定不做,否则学生一定会全做,在某些难题上可能花一两个小时,耽误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有效性很差,实在是不值。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多,其中利用物理知识来研究的也很多,物理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搞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巩固物理知识,并且有时教材内容的进度还没有到,学生也会主动去查阅资料,将物理知识提前弄明白。
5.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利用废品制作一些物理实验仪器,或利用物理知识制作一些魔术、生产生活用品、演示实验器材等,学校提供一间教室做展览馆,然后鼓励学生以组或小团队或个人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完成一些小制作,这些小制作都统一放到展览馆中,注明是某届某班的哪位同学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例如:上一届我讲完动量定理后,让学生充分想象利用动量定理知识搞一次小制作,其中有一个小组表演的是“摔不碎的鸡蛋”。具体做法是:拿一张布,让四个人分别捏住四个角,使布基本竖直,然后下面的两个角向上卷起来一些,找班上力气最大的一位同学拿着一个鸡蛋用全力向布砸去,连续多次都没有将鸡蛋砸坏。有的同学在惊奇的同时要求实验小组的同学给予详细的解释,小组的同学给予解释后同学们得到了共同进步,还可以提出其它有关动量定理的生活现象给予解释。这节课实际上就是一节动量定理的复习课,课后同学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增。这以后我上动量定理这节内容之前首先就以这个实验来导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搞好概念的教学。高考时一些学生最怕做的是选择题,因为他们在做选择题时总是感觉模棱两可,究其原因是学习概念时没有理解其内涵。只有学生将概念掌握清楚之后才能举一反三,对物理选择题才不会丢分太多。相反,有的老师在概念都还没有讲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做练习,结果学生总是感觉学不懂,久而久之学生就因此而厌学。
7.讲课要简明扼要。有的老师讲课时总是害怕学生没有听明白而多次强调,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就没有备好课。教师要注意备讲课的语言,尽量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使学生听起来感觉轻松不费力,这样会大大地节约时间。
8.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这样会使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更深刻。西南实验区新课程物理组专家作过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动手实践。学生实践是学习物理的很好的方法,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容易记住,在实践中通过理解的记忆是最好的记忆。学生能动手操作和具体实践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能力。我们都有体会,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溺爱,孩子们与社会接触少,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所以自己实践的机会少,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现在的孩子玩具多,实际上这些玩具只要求孩子会用,而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操作创造。在这个方面农村孩子就要占一定的优势,虽然农村孩子的玩具少,但是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制造出来的。在物理课堂上往往都是农村孩子学习物理要有优势一些。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实践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多么重要。
9.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
我认为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不会存在课时不够,也不会存在学生在高考时成绩差的局面。
怎样的学生才容易得高分?学得活、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最容易得高分。而靠平时做题多,靠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学生物理成绩往往不理想,这就是每年高考的压轴题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看的原因。每年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的同学中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得高分,因为竞赛题目就是考查的学生的能力。新课程只是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利用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探索和发现,学生自己经过实践所获得的物理知识更能充分灵活地应用。我们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不要总是放不开,要大胆尝试。现在教育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管对学生本身还是对祖国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国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矛盾:高考物理成绩与教学时间不足
高考要成绩而学生掌握得太少,老师普遍抱怨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新课都上不完,高考分数怎么能上得去。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高考成绩好就意味着高中阶段的物理就学好了,对于老师又何尝不是高考成绩好就能获得奖励和社会好评?于是学生们想方设法想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老师们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学生们想方设法找没有见过的题目来做,找新题来做,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甚至把近几年的题目全部印成册,归纳所有模型,让学生背模型。老师们普遍抱怨时间不够,实际上就是没有时间讲更多的题目,没有让学生们把所有的类型题目和模型题目都讲完。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发给学生很多卷子,让学生自己做回家做,然后老师检查。于是什么解题技巧、解题方法、题海、题典之类的书到处都是。最后学生成绩好了,分数高了,而能力差了。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做题机器,学生的分数高了,而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反而大大降低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背物理公式、物理概念,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可以想象这样学习物理到底能够考多少分。
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探究花时间多,让学生独立思考花时间多,让学生讨论花时间多,这样的教学会耽误学生练习的时间,学生得不到概念的及时巩固,见的题型少,到时物理公式不会用,会大大影响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好,家长不高兴,学生不高兴,学校领导也不会高兴。这样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更有可能影响自己的饭碗。于是一些老师早就打算“管你咋个改,我还是老样子教,大不了检查的时候我上探究课。如果学校排的课不够的话,就利用课余时间补上,哪怕就是义务补课也行”,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到时候高考成绩还是较好,于是该得到的荣誉照拿。
其实老师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完全靠做题和见题多的叠加而完成的。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没有灵活的思维是不行的,没有创新的思维也是不可以的。基于以上的矛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二、矛盾的解决策略
我教高中物理多年,在实践中认为,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跳出题海,实现新课程课时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强迫性地学习是学不好物理的,即使当时考的分数还过得去,也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办法很多,如物理典故、魔术、机器原理、高端科技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发现。
2.要使学生有信心。不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布置的作业也不能太难,要循序渐进,要选择性地布置作业,适合学生做的作业,不要每讲完一个内容就马上给一个很难的高考题。只要学生认为物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难学,就不会丧失信心。
3.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学习不能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也不能只记模型,不能陷进题海中,想把所有类型的题目都做完,这是不明智的。学生学习物理一定要理解定律和定理的真正含义,理解每个公式或式子的物理意义,即使在课余时间做题也不能拿到题目就全做,要会选作。有的学校给学生征订有资料,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哪些一定要做,哪些可以不做,哪些一定不做,否则学生一定会全做,在某些难题上可能花一两个小时,耽误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有效性很差,实在是不值。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很多,其中利用物理知识来研究的也很多,物理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搞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巩固物理知识,并且有时教材内容的进度还没有到,学生也会主动去查阅资料,将物理知识提前弄明白。
5.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利用废品制作一些物理实验仪器,或利用物理知识制作一些魔术、生产生活用品、演示实验器材等,学校提供一间教室做展览馆,然后鼓励学生以组或小团队或个人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完成一些小制作,这些小制作都统一放到展览馆中,注明是某届某班的哪位同学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例如:上一届我讲完动量定理后,让学生充分想象利用动量定理知识搞一次小制作,其中有一个小组表演的是“摔不碎的鸡蛋”。具体做法是:拿一张布,让四个人分别捏住四个角,使布基本竖直,然后下面的两个角向上卷起来一些,找班上力气最大的一位同学拿着一个鸡蛋用全力向布砸去,连续多次都没有将鸡蛋砸坏。有的同学在惊奇的同时要求实验小组的同学给予详细的解释,小组的同学给予解释后同学们得到了共同进步,还可以提出其它有关动量定理的生活现象给予解释。这节课实际上就是一节动量定理的复习课,课后同学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增。这以后我上动量定理这节内容之前首先就以这个实验来导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搞好概念的教学。高考时一些学生最怕做的是选择题,因为他们在做选择题时总是感觉模棱两可,究其原因是学习概念时没有理解其内涵。只有学生将概念掌握清楚之后才能举一反三,对物理选择题才不会丢分太多。相反,有的老师在概念都还没有讲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做练习,结果学生总是感觉学不懂,久而久之学生就因此而厌学。
7.讲课要简明扼要。有的老师讲课时总是害怕学生没有听明白而多次强调,有的教师在讲课之前就没有备好课。教师要注意备讲课的语言,尽量做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使学生听起来感觉轻松不费力,这样会大大地节约时间。
8.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这样会使学生理解的物理知识更深刻。西南实验区新课程物理组专家作过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动手实践。学生实践是学习物理的很好的方法,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容易记住,在实践中通过理解的记忆是最好的记忆。学生能动手操作和具体实践的能力才是最好的能力。我们都有体会,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溺爱,孩子们与社会接触少,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所以自己实践的机会少,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现在的孩子玩具多,实际上这些玩具只要求孩子会用,而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操作创造。在这个方面农村孩子就要占一定的优势,虽然农村孩子的玩具少,但是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制造出来的。在物理课堂上往往都是农村孩子学习物理要有优势一些。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实践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多么重要。
9.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
我认为做到了以上几点,就不会存在课时不够,也不会存在学生在高考时成绩差的局面。
怎样的学生才容易得高分?学得活、爱动脑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最容易得高分。而靠平时做题多,靠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学生物理成绩往往不理想,这就是每年高考的压轴题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看的原因。每年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的同学中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得高分,因为竞赛题目就是考查的学生的能力。新课程只是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利用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探索和发现,学生自己经过实践所获得的物理知识更能充分灵活地应用。我们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不要总是放不开,要大胆尝试。现在教育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管对学生本身还是对祖国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国真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