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285306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多读、精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积累的基本方法。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朗读的对象的理解、记忆及品悟的过程。学生每一次朗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感受,反复朗读,就能取得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对知识的积累。
  2.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方法。语感是什么?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感受和运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语感培养的惟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就是长期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感的培养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不难理解,朗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能力。
  3.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确系作者强烈情感的结晶,既贴近生活,充满情趣,又语言优美,可读性强,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要。朗读则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酝酿、产生情感,学生在朗读中可凭借联想、想象、揣摩、触发、迁移等思维活动,再现作品的感情,呈现丰满的艺术形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深刻领悟作家的态度、看法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并由此激发爱、恨、敬、憎的思想感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一旦产生,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便逐渐得以提高,从而实现了“陶养性灵,使之日渐于高尚”的目的。
  4.朗读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朗读既然能激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那它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趣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优秀的人物交谈,令人回味无穷,深受感染,心灵震撼,精神振奋,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开展好朗读教学的策略
  不少学生认为熟读、背诵课文是一件苦差事,枯燥无味,毫无乐趣可言。每当需要完成背诵任务时,许多学生叫苦连天,讨价还价,平时能拖则拖,临到检查,抱着书本背得昏天黑地,可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虽然短时间内也能取得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便忘得一干二净,久而久之,学生厌恶背诵的情绪越来越严重,有时甚至会导致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1.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读、乐意去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知道诵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还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背书的故事来激发他们诵读的欲望。如:蔡文姬背古籍,使四百多篇古籍得以保存到现在;韩愈幼时家境贫寒,却“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终于“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还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举行诗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分组背、接力背等,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精选诵读内容。课本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学生诵读的内容,或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的文章,或形象生动,动人心弦的文章,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运用规律,放宽眼界,最终解决诵读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3.朗读的指导。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正确地朗读能够提供朗读的效果。那么,在朗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些什么呢?
  (1)正确处理重音。重音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处理好重音,可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等不同的概念。
  (2)合理安排停顿。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合理安排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不但可以自然地调节朗读者的气息,恰切地显示原作的语气,生动地表现语言的节奏,从而清晰地提示出原作词、短语、句子、层次、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鲜明突出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而且还能给听者留出思索和消化的时间,以便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
  (3)注意语速适宜。朗读的具体形式,主要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它们的运用取决于作品的体裁、内容和人物个性特点。适当掌握朗读的速度,可以使语言节奏生动,形式丰富,表情达意准确。
  (4)恰当运用语调。恰当运用语调的变化来朗读,可以表达不同语气,形成丰富多彩的语调变化,从而生动地表现人物个性,鲜明地区别内容实质,形象地烘托环境气氛。
  目前,语文学习提倡大语文教育,我们提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汉语,多读、多记范的精当的书面语言,通过诵读准确、生动、鲜明的精彩诗文,并把这些语言材料消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读入手,带动说写,养成用规范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其他文献
俄罗斯《电站》杂志1998年第6期报导,俄罗斯研制成功变压器器身振动带电监测系统并已推广应用。简要介绍如下:变压器大修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把绕组和磁导体压紧、固定好。因此,对大型
“双证书”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双证书”获取率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技能+学历”的双优人才,
摘 要:要想在一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射箭运动员,除了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优势外,在赛前的准备工作也不能有忽视。笔者从事多年带队参赛工作经验总结,现将准备工作归纳为如下五种。  关键词:动作技术;状态调整;针对性心理;安全措施  1运动员技术动作巩固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比较容易变形。在赛前不应是追求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训练,技术的基本功也很重要,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
探讨在无临床工作经历的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协调处理好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以及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结合带教经历,简述了处理好三者关系的方法、经验和体会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想,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应该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并将其贯穿在临床教学始终,理论联系实践,从加强诊断学基本功的训练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