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情感体验;直观化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
  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
  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
  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
  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
  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
  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其他文献
剪纸艺术是植根于民间沃土之中的一朵奇葩。大体来说,这里的“民间”多指农村。中国的农村,毋庸讳言,亦非世间桃源。但是剪纸艺术,却在偏远穷困之地历久不灭,长盛不衰,除了证明他源远流长的历史、顽强的生命力外,便别无他解了。可能正是因为剪纸艺术这种“低下的”出身,它在众多的艺术品种之中,经常被忽略,不能如国画、书法那样登大雅之堂,值万贯金银。问津这门艺术、关注这门艺术、执着这门艺术者,为数不多。所以我们应
摘 要: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的不断深入,学校基本都配备了素质优良的英语教师及相关的教具、学具,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还局限于“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中,教具、学具未被充分利用。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具、学具,形象、直观、又易操作,同时也迎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它在探究、体验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新课程改革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词教学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
很多学生常常向我诉苦:我很想把数学学好,可我总也学不好,真苦恼啊!对此,我留意观察了一段时期,发现不少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表现的有些偏离重心,他们往往以抄笔记为主,听讲为辅,从而因“满堂记”而影响了听课,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
摘 要: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考试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常常占了很大一块的分值。常见的现代文阅读类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学生要想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现代文阅读类型多、范围广,有着很丰富的考察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从下手,毕竟现代文阅读的题型是固定的,我们常见的几类题型万变不离其宗。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总结归纳出常用常见的几类题型以及对应的答题分析,供广大
有这样一个题目:生活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件不经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某种启示。请围绕“一件小事给我的启发”进行交流,交流结束后,自己命题写下这件小事带来的启示,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名家支招】  说到写事,有的同学觉得容易,可写出来却没有什么深意;有的同学却觉得生活中好像没有值得可写的事情,绞尽脑汁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在眼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时期,辽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
期刊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教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兴趣、掌握方法、训练思路较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有效的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教学的理想是追求“理想的教学”,就是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地最大限度的收获,即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理想是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就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即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实现我们的高效课堂。在这个寒假里,我根据要求进行了相关的学习,渡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辛苦也有,但收获更多。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结合新教学模式和我们的学科特点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