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加强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的对策分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本文主要对地方政府加强保障性住房保障性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和目标群体的广泛性决定了政策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与合作。我国现行住房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管理主体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决策“碎片化”等问题,导致在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出现了协同失灵的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法律体系,构建高规格、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实现政策与管理并轨,搭建信息协同共享平台,提升保障性住房政策中政府协同治理的整体效能。
  一、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方式
  目前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项目招标建设方式,即地方政府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经招标交由开发企业进行投资开发,项目建成成后开发企业根据政府限价,直接对政府确认的保障房需求家庭进行销售;二是政府回购方式,即地方政府将土地交由开发企业投资开发后,由政府对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审计,确定项目的建设成本、利润后由政府出资回购,分配给保障房需求家庭;三是代建方式,即由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大多没有开发资质、人力和技术力量,所以大多数是向社会公开招标,招聘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代建方,来实施保障房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根据代建方建设的成本给代建方固定的管理费率和利润率等;四是指定建设方式,即由政府指定或专门成立保障房实施机构负责保障房项目的建设。
  在上面的四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是政府部门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质量、工期等进行监管。第二种方式不需政府部门的监管,只需对项目竣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审计核算。第三种方式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等要全过程的参与管理、控制协调,确保在项目的投资上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项目质量、工期上达到要求。第四种方式全部由保障房实施机构负责保障房项目的造价、质量、工期等控制。
  二、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用地供给严重不足。确保土地足量供应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然而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依赖性很高,特别是一些财政收入匮乏的城市,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大多以行政划拨方式为主,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各省市地区均把商品住房用地作为主要的供给对象,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在计划目标中占比严重不足,完成率也较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受到极大的影响。用地供给严重不足是我国保障性住房最大的现实问题。
  2、法制化程度低,住房保障机构不全
  (1)法制化程度低。我国从住房制度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相关环节把关也不严,加上国务院、建设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等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方面的行政规章或是地方性法规各成体系,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权威性不够强,政策措施的强制性力度不足,存在随意性、不可持续性的弊端,法律效力和问责机制不足,导致近些年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管理乱象频出。同时,随着“夹心层”参与保障房分配,对其收入水平的甄别、分配资格的鉴定难度增大,保障房分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更多,如何堵住这些漏洞,需要未雨绸缪。
  (2)缺乏统一专业的住房保障机构。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发展中,中央承担了制定政策的责任,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执行,地方政府因身兼执行者、管理者、监督者多个职能导致政策执行乏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财政、国土、住房管理、民政等多个部门的配合,一些地方特别是许多县、区没有设立保障性住房专门管理机构,大量工作人员为兼职,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资金管理、政策执行及监管等多头管理,效率低下,整体运作效率不高。因此,保障性住房需要有专门的住房保障机构来负责规划、建设监督、分配管理等事务,在各环节明确责任和问责机制。
  3、保障供给结构不完善,“夹心层”保障不足。近几年,国家通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更多地向低收入家庭倾斜。随着保障房持续大规模建设,结构性的矛盾有所显现。部分地区建成的保障房出现空置现象,有的地方廉租房申请人数量远低于廉租房建设数量,许多经济适用房小区实际入住率不到85%,造成公共资源浪费;而高收入家庭则通过市场购买商品房;剩下那些超出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又买不起普通商品房的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成为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夹心层”。目前,在我国限价房和公租房还在起步阶段,“夹心层”的住房仍然十分困难。
  三、地方政府解决保障性住房建管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思想认识到位。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住有所居”、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舉措,各地方政府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组织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唯GDP观念,纠正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的偏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落实,切实把保障性住房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从思想和行动上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科学规划,保障供应到位。地方政府应始终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的是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户型小、功能齐、质量可靠的住房,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合理配置住房内部空间。此外,还应全面考虑医疗、教育、就业等多种需求,尽可能在交通便捷、配套公共设施较完善的区域选址建设。同时,各地要科学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类型,形成以公租房和廉租住房为主,以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为补充的建设格局。
  3、动态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结构。在我国当前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典型的租赁型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房等则属于产权型保障房。住房保障政策必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收入和不同住房条件的家庭而设定,政府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使住房保障政策与保障对象收入经济条件的具体情况对接起来,实现住房保障政策对号入座。基于现实的选择,不断发展的租赁型保障房正逐步成为主流,产权型保障房则成为补充。政府应努力实现租赁型保障房与产权型保障房之间的政策衔接,使产权型与租赁型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4、积极运作,资金供应到位。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单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拓展融资渠道,以弥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落实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政策,建立稳定投入机制,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不低于10%的部分用于保障房建设,吸引金融机构贷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只有多渠道、多领域的筹集资金,才能打破制约各地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瓶颈”。
  5、理顺机制,责任落实到位。确立科学有效的建设运营机制,明确职责,是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的必要条件。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事先做好顶层规划,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和标准,另一方面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在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要创新机制,可利用单独储备、划拨和商品房配建等方式,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充足;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信誉好、技术高的企业进行开发,加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建设标准。只有各方明确责任,形成合力,才能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优质工程。
  6、严格审核,监督问责到位。一是要强化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地方政府应与中央政府紧密配合,对政策落实到位、建设进度滞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问责;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督查管理,坚决杜绝寻租和腐败现象,对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二是要加强住房分配监督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房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专门的保障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监管职能,做好辖区内居民、房屋、收入、就业等信息的基础统计工作,依靠基层力量抓好动态监管;严把“准入退出关”,做到以机制规范行为,以制度堵塞漏洞。
  四、结束语
  总之,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的举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支持。因此在把好质量关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政府投资得到合理的运用,这样更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提高项目的整体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郭芳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探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
  [2]韩金风.健全我国住房社会保障制度[J].山东社会科学,2011.
  [3]陈佳.保障房将保障谁的房?——浅谈保障房中“公平”问题[J].宏观热点,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從目前我国的桥梁建设现状来看,还是会有一些桥面出现早期破坏现象,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而究其病害原因发现,早期破坏大都是因为桥面防水处理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加强桥梁桥面防水处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对桥面防水层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桥面施工;防水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防水层的施工是整个工程中重要的工作环节,它可以保证公路
期刊
【摘 要】 作为地下交通动脉,地铁的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因此,要加强对各环节的造价管理,以最低的投入建造出最优质的工程。本文主要对地铁工程造价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地铁工程;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施工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各阶段的工程项目实施是紧密相连的,对施工企业而言,工程项目在不同实施的阶段,工程造价的运用方式和内容也不同,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工程造价同时也在指导着各阶段的工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路桥项目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建了一批又一批质量好、进度快、造价省的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改善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路桥施工项目管理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公路路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一、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路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植筋技术的定义、植筋技术施工材料的选择、建设市政道桥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植筋施工、道路桥梁植筋施工加固的意义五个方面对路桥施工中桥梁植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桥梁;植筋;施工  一、前言  桥梁工程的关键,就是拼接技术。植筋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桥梁增加承载力并起到加固的作用。下文将对桥梁植筋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二、植筋技术的定义  在桥梁施工中使用植筋技术,是现在桥
期刊
【摘 要】 中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高速公路的养护工程则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其治理问题也应运而生。由于高速公路养护作业面很小,再加上恶劣的天气、汽车噪声和尾气、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违章超车、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及爆胎现象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地增加了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危险性。通过列举影响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的因素,提出建议防范措施,加强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管理,严禁非作业人员上路操作,施工
期刊
【摘 要】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冻性以及与路面结合好的特点,被广泛应于于各重工程领域,但由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处理不善,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等病害,从而成为严重影响水泥稳定粒料路而基层质量的个关键性问题,该文就水泥稳定粒料产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粒料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
期刊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高速公路这是现代物质流通以及市场高速运作的重要标志,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较差,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进而直接推动者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当前公路规划以及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做好高速公路氧化工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高速公路养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养护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高速公路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关系到诸
期刊
【摘 要】 为了提高桥涵混凝土外观的质量,本文从桥涵混凝土常见的外观缺陷的现象及危害、桥涵混凝土外观缺陷的原因分析,以及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技术措施这三个方面对高速公路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涵;混凝土外观;质量  一、前言  现在,由于科技的进步,混凝土的施工已实现机械化,并且机械化程度和施工工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因此,施工者只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与要求,然后分析了路基工程中常见的病因,最后探讨了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的质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公路路基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必须保证它的施工建设,从而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公路工程的建设与我国经济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砟铁路长铺机铺轨流程,然后分析了铁路长铺机铺轨施工方式和过站铺轨施工方式,最后探讨了铁路铺轨的施工技巧。  【关键词】 铁路铺轨;铺轨流程;施工方式;施工技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今的交通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交通规模也愈见扩大,并日益发达。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推动铁路建设的发展,因而在近几年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