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农村社会管理的概念,并以本人工作所在地河北保定容城县为例分析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以及农村社会管理上的不足。
【关键词】 社会管理;农村;容城
农村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和努力。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格局,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整合型社会管理体系。
1.农村社会管理概念
农村社会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依法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农村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节农村收入分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社会管理就是在社会主义县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起领导负责作用、社会起协同协调作用、在村民参与基础上以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的的对农村各项社会事务和事业建设的统筹管理和支持培育。
2.容城县农村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容城县地处中原,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北邻首都北京,东依经济中心天津,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保津城际铁路在县城设有白洋淀站。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辖五镇三乡、127个行政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白洋淀面积389公顷,坑塘218公顷,是典型的农业县。虽然缺少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但地处内陆,土地资源肥沃,特产丰富,是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域。
2.1完善措施维护农村安全稳定
“民以安为先”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才有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政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职能,作为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安全,给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容城县在全县实施了“千人、千网、千眼”的“三千工程”,并与“边界联防制”相辅相成。积极动群员众查找基层社会存在的治安和矛盾问题,真实了解群众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满意度。还针对综治维稳的特殊性采取“一站式”服务,定期采取“大集中”模式综合办公,各职能部门之间资源共享,通力合作,实现联防、联调、联勤、联治、联管、联创“六联”工作机制,改变了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治安不良的局面。
2.2进行村容整治,建设新型乡村
2.2.1农村电网建设方面
容城县的农村线路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线路布局和设施,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线路安全性和适用性已经面临极限,农民私拉乱扯,偷电漏电,电闸、安全保护器等都不适应现实需要。作为河北省首批农网升级工程建设试点单位,容城县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投资2900万元进行容城县农网升级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容城县已完成投资2770万余元,达到全部投资计划的95%以上,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75个,近7万群众从中受益。使得容城县农村电网结构持续优化,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明显改善,农村电气化水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质量大大提升,改变了过去农村线路“脏乱差”的局面,有效避免了农村私拉乱扯现象,增强了电网安全性和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
2.2.2农村环境方面
和全国农村一样,容城县农村也存在着乱到乱扔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严重化的趋势,农村墙壁广告乱涂乱画,河道堵塞河水污染,基于河流水和地下水互相补给的原理,地下水也受到较大污染。秸秆乱堆乱放、散乱,焚烧现象比较多,特别是风季雨季空气污染更是严重。容城县组织成立镇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将“清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到各村、站所和各单位,并定期对“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和分析。积极组织镇村干部深入街道、商铺、村组和农户,进行实地宣传,增强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對镇村两级环卫设施投入,加大了村级垃圾清运保洁工作力度。
2.3强化乡村文化教育建设
2.3.1在农村文化方面
农村文化教育对于农民生产生活意识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农村整体素养的提高,对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的顺利化都有明显的帮助。意识对物质生活方式也产生反作用,新的生活观念和理念的传入也促进了农村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容城县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从多个方面向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政策宣传,解答农民生产技术、政策法规难题。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活动以传播先进文化为主题,以普及科技知识和卫生知识为重点,以倡导文明新风为重要内容,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提高了广大农民素质、丰富和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
2.3.2农村教育方面
教育保障是解决农村孩子出路,不论孩子长大后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还是走向城县都能有效改变农村现状,改善农村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容城县实施了危房改造、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改造校舍6.6万㎡,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63所,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15所。208所农村学校实施了“农远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模式一学校21所、模式二学校157所、模式三学校30所。进一步加强辖区校园安全建设,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3.农村社会管理上的不足
3.1农民自治意识、参与意识薄弱
虽然农民在对待新农村建设中有很高的积极性和期待性,但是多是集中在政府主导规划下的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期望上,对于自己的参与性认识还不足,一直认为就是政府的事情,自己只要服从政府政策安排就行了。村民也是认为自我参与的角色发挥纯属作秀,也就对政府要求群众参与时不屑一顾。选举中也是觉得候选人能为自己办事就好,不管候选人的真正素质。
3.2人口流动性大,自我发展乏力
由于容城县服装加工业发展较好,农民收入一直靠打工的方式取得,农村劳动力多以老弱、妇女为主。这对于加强农村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这些人对于国家的政策认识和理解都存在很在偏差,而且在组织社会管理活动时存在人力障碍。本地服装业的发展导致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大,也导致了管理具有一定障碍,逢年过节,秋收农忙时是管理活动频繁的时候,诸如新农保、合作医疗等的推动主要是靠这两个时段推广,时间短,工作量大。
3.3社会政策执行存在缺陷
由于乡、村各方面因素,对于政策认识和执行也大打折扣,出现了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落实,曲解、歪解政策的诸多行为。如在新农保中要求是家中有老人符合了参保条件,即可直接享受基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为了执行这项要求县农保中心就要求,子女至少一人应当参保缴费,但是其他子女参不参保确是自愿。
4.结语
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进步,完善农村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所以要加大农村社会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修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管理体制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26-29.
[2]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4.
[3]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作者简介:孙杰,省委党校2012级公共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
【关键词】 社会管理;农村;容城
农村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和努力。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格局,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一个整合型社会管理体系。
1.农村社会管理概念
农村社会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农村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维护农村的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依法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农村社会利益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调节农村收入分配、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社会管理就是在社会主义县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起领导负责作用、社会起协同协调作用、在村民参与基础上以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的的对农村各项社会事务和事业建设的统筹管理和支持培育。
2.容城县农村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容城县地处中原,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石三角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北邻首都北京,东依经济中心天津,西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保津城际铁路在县城设有白洋淀站。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辖五镇三乡、127个行政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白洋淀面积389公顷,坑塘218公顷,是典型的农业县。虽然缺少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但地处内陆,土地资源肥沃,特产丰富,是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域。
2.1完善措施维护农村安全稳定
“民以安为先”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才有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政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职能,作为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安全,给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容城县在全县实施了“千人、千网、千眼”的“三千工程”,并与“边界联防制”相辅相成。积极动群员众查找基层社会存在的治安和矛盾问题,真实了解群众对社会治安工作的满意度。还针对综治维稳的特殊性采取“一站式”服务,定期采取“大集中”模式综合办公,各职能部门之间资源共享,通力合作,实现联防、联调、联勤、联治、联管、联创“六联”工作机制,改变了农村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治安不良的局面。
2.2进行村容整治,建设新型乡村
2.2.1农村电网建设方面
容城县的农村线路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线路布局和设施,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线路安全性和适用性已经面临极限,农民私拉乱扯,偷电漏电,电闸、安全保护器等都不适应现实需要。作为河北省首批农网升级工程建设试点单位,容城县认真组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投资2900万元进行容城县农网升级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容城县已完成投资2770万余元,达到全部投资计划的95%以上,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8个,新农村电气化村75个,近7万群众从中受益。使得容城县农村电网结构持续优化,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明显改善,农村电气化水平、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质量大大提升,改变了过去农村线路“脏乱差”的局面,有效避免了农村私拉乱扯现象,增强了电网安全性和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
2.2.2农村环境方面
和全国农村一样,容城县农村也存在着乱到乱扔生活垃圾,白色污染严重化的趋势,农村墙壁广告乱涂乱画,河道堵塞河水污染,基于河流水和地下水互相补给的原理,地下水也受到较大污染。秸秆乱堆乱放、散乱,焚烧现象比较多,特别是风季雨季空气污染更是严重。容城县组织成立镇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将“清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到各村、站所和各单位,并定期对“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和分析。积极组织镇村干部深入街道、商铺、村组和农户,进行实地宣传,增强干部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對镇村两级环卫设施投入,加大了村级垃圾清运保洁工作力度。
2.3强化乡村文化教育建设
2.3.1在农村文化方面
农村文化教育对于农民生产生活意识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农村整体素养的提高,对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的顺利化都有明显的帮助。意识对物质生活方式也产生反作用,新的生活观念和理念的传入也促进了农村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容城县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从多个方面向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政策宣传,解答农民生产技术、政策法规难题。文化、科技、卫生为内容的“三下乡”活动以传播先进文化为主题,以普及科技知识和卫生知识为重点,以倡导文明新风为重要内容,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提高了广大农民素质、丰富和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
2.3.2农村教育方面
教育保障是解决农村孩子出路,不论孩子长大后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还是走向城县都能有效改变农村现状,改善农村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容城县实施了危房改造、初中校舍改造、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改造校舍6.6万㎡,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63所,建成省级标准化学校15所。208所农村学校实施了“农远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其中模式一学校21所、模式二学校157所、模式三学校30所。进一步加强辖区校园安全建设,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3.农村社会管理上的不足
3.1农民自治意识、参与意识薄弱
虽然农民在对待新农村建设中有很高的积极性和期待性,但是多是集中在政府主导规划下的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期望上,对于自己的参与性认识还不足,一直认为就是政府的事情,自己只要服从政府政策安排就行了。村民也是认为自我参与的角色发挥纯属作秀,也就对政府要求群众参与时不屑一顾。选举中也是觉得候选人能为自己办事就好,不管候选人的真正素质。
3.2人口流动性大,自我发展乏力
由于容城县服装加工业发展较好,农民收入一直靠打工的方式取得,农村劳动力多以老弱、妇女为主。这对于加强农村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这些人对于国家的政策认识和理解都存在很在偏差,而且在组织社会管理活动时存在人力障碍。本地服装业的发展导致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大,也导致了管理具有一定障碍,逢年过节,秋收农忙时是管理活动频繁的时候,诸如新农保、合作医疗等的推动主要是靠这两个时段推广,时间短,工作量大。
3.3社会政策执行存在缺陷
由于乡、村各方面因素,对于政策认识和执行也大打折扣,出现了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落实,曲解、歪解政策的诸多行为。如在新农保中要求是家中有老人符合了参保条件,即可直接享受基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为了执行这项要求县农保中心就要求,子女至少一人应当参保缴费,但是其他子女参不参保确是自愿。
4.结语
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进步,完善农村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所以要加大农村社会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修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管理体制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26-29.
[2]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4.
[3]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作者简介:孙杰,省委党校2012级公共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