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劳动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关键词 劳动实践活动 互助合作 探究性学习 形成技能 陶冶情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育方针。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人民健康生活的需要。江总书记在2000年初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强调,要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挖掘实践知识和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劳动美德,陶冶情操的生动品德课。所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开拓视野、形成技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以及培养自主性,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是农村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劳动的成果不珍惜。只有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努力改造学生的劳动观。首先,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我们联系更多的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活动一路绿灯。我们安排学生参观劳动基地。事先与基地的主人取得联系,能从创业、管理、风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使每次活动有针对性。参观结束后,安排讨论、写参观日记等,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养猪场,学生还没进入养猪场,个个已经掩起了鼻子,而当他们听了主人的介绍后,手不知不觉放下了,还争先恐后地向主人提问,从各个方面了解养猪场,了解如何管理,了解主人如何面对各种困难,从思想上,认识上,行为上都有很大变化。这样,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不易,知道要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二、 选择实践基地,学习劳动技能
单有参观还不够,我们选择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示范园区提供劳动场地,并指导我们学习栽培技术。学生们第一次去示范园区,问长问短,求知的欲望很强烈。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请教、实践,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栽培技术。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的自由度,更熟练地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试验基地,运用劳动技能
劳动的技能、劳动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须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必备条件,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正地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经常的义务为庄稼锄草,学生们因为有了前面活动作基础,劳动热情分外高涨,衣服弄脏了,手划破了,衣服汗湿了,都没有一个同学抱怨,一眨眼工夫,庄稼的杂草被锄了。农民伯伯很感激,同学们十分喜悦,很有成就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长了见识掌握了劳动技巧,为社会作出贡献。假期中,我们还组织学生自己组成小团体,参加诸如小饲养员、营业员等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长久化、正常化,并深入开展。
四、在劳动实践中张显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思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改革了传统教育的狭隘的空间。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教育改革的思路。学生走出课堂,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
(二)促进学科教学,优化学科课程。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最明显的是为学生的写作、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三)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完善学生人格。作为一切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积极自主的个人独立的活动,而一切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都应该归结为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跟他人互动,跟环境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这种合作互助精神也带入到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形成良好班风、校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并试着用自己掌握的劳动技术服务于社区,把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心奉献于社会。这样,既能激发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从什么都不会,到如今能像模像样地翻地、种植、管理、销售,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
(五)沟通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在开展劳动实践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受到热烈欢迎,并为我们作了精心的准备。如精心准备介绍材料,提供劳动场地和器具,提供人员陪同等等。家长们也由原来的不支持到赞赏我们的做法,督促子女重视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也看到了子女的可喜变化。社区居民也非常支持,我们基地第一次收获的蔬菜由学生拿到菜场销售,居民不但自己购买,也为我们做广告。我们也通过劳动,有了可贵的劳动基金。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儿童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情景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也切实改变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使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得发展。
关键词 劳动实践活动 互助合作 探究性学习 形成技能 陶冶情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育方针。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人民健康生活的需要。江总书记在2000年初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强调,要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挖掘实践知识和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劳动美德,陶冶情操的生动品德课。所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开拓视野、形成技能、培养特长、发展个性,以及培养自主性,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是农村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劳动的成果不珍惜。只有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才能努力改造学生的劳动观。首先,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我们联系更多的实践基地,保证实践活动一路绿灯。我们安排学生参观劳动基地。事先与基地的主人取得联系,能从创业、管理、风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使每次活动有针对性。参观结束后,安排讨论、写参观日记等,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养猪场,学生还没进入养猪场,个个已经掩起了鼻子,而当他们听了主人的介绍后,手不知不觉放下了,还争先恐后地向主人提问,从各个方面了解养猪场,了解如何管理,了解主人如何面对各种困难,从思想上,认识上,行为上都有很大变化。这样,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不易,知道要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二、 选择实践基地,学习劳动技能
单有参观还不够,我们选择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示范园区提供劳动场地,并指导我们学习栽培技术。学生们第一次去示范园区,问长问短,求知的欲望很强烈。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请教、实践,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栽培技术。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的自由度,更熟练地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辟试验基地,运用劳动技能
劳动的技能、劳动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须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必备条件,在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正地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经常的义务为庄稼锄草,学生们因为有了前面活动作基础,劳动热情分外高涨,衣服弄脏了,手划破了,衣服汗湿了,都没有一个同学抱怨,一眨眼工夫,庄稼的杂草被锄了。农民伯伯很感激,同学们十分喜悦,很有成就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劳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长了见识掌握了劳动技巧,为社会作出贡献。假期中,我们还组织学生自己组成小团体,参加诸如小饲养员、营业员等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长久化、正常化,并深入开展。
四、在劳动实践中张显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思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改革了传统教育的狭隘的空间。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教育改革的思路。学生走出课堂,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
(二)促进学科教学,优化学科课程。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最明显的是为学生的写作、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三)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完善学生人格。作为一切教育过程基础的应该是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共同活动而形成的积极自主的个人独立的活动,而一切教育的科学与艺术都应该归结为通过互动合作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自主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跟他人互动,跟环境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这种合作互助精神也带入到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形成良好班风、校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激发劳动热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本领,并试着用自己掌握的劳动技术服务于社区,把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心奉献于社会。这样,既能激发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从什么都不会,到如今能像模像样地翻地、种植、管理、销售,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
(五)沟通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我们在开展劳动实践之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受到热烈欢迎,并为我们作了精心的准备。如精心准备介绍材料,提供劳动场地和器具,提供人员陪同等等。家长们也由原来的不支持到赞赏我们的做法,督促子女重视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也看到了子女的可喜变化。社区居民也非常支持,我们基地第一次收获的蔬菜由学生拿到菜场销售,居民不但自己购买,也为我们做广告。我们也通过劳动,有了可贵的劳动基金。
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儿童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情景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也切实改变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使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