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粪土”二字放在此处文辞不雅,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不好。还有,“万户侯”应该是指有钱人,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土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学少年”为何对有钱人如此痛恨?难道有钱人就一定是坏人吗?有钱就是有罪?更何况在那个年代,许多有良知的开明乡绅包括富农都愿意拿出自己的钱物积极支持民主革命啊!非要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吗?
师:这个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是“粪土”二字放在这里有辱斯文,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不好;二是为什么毛泽东要把所有的有钱人一棍子打死,视他们为“粪土”,不理解。
生:我认为此处使用“粪土”一词还是很恰当的,至少在朗读时会给人一种很有气势的感觉,我在读这句话时会不自觉地在“粪土”二字上加重语气,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其实我们平时在表达淡泊名利之情时常说“视金钱如粪土”。此处使用“粪土”一词,更加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学少年”对“万户侯”的蔑视与愤慨,所以我认为“粪土”用在这里很恰当。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刚才一位同学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论语》里的一个小故事: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宰予,宰予这个人口齿伶俐,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将来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了懒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在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翘课”了,于是派其他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正在寝室里呼呼大睡呢!此刻,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气不打一处来,一下子“发飙”了,他训诫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用了“朽木”“粪土”表达对宰予懒惰的严厉批评和极度失望。
师: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同学都有困惑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谁来说说看?(生沉默)此处的“万户侯”确切的意思是什么?书下注释有吗?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师:那好。根据书下注释,这里的“万户侯”可以直接解释为“有钱人”或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土豪”吗?
生:不能完全等同。
师:为什么?
生:我认为这里的“万户侯”更应当指权贵、统治者、剥削阶级。
师:那么权贵、统治者和有钱人、“土豪”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我查了一些资料,“万户侯”指食邑万户的侯爵。“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所以“万户侯”更应當指权贵、统治者,他们拥有的财富是通过剥削压榨百姓的劳动果实而强占的,而“有钱人”手中的财富或许是他们通过辛苦劳作获得的,所以“万户侯”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有钱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那么,强调这是“当年”的“万户侯”有什么作用?
生:影射了当今的权贵、统治者、剥削阶级。
师:很好。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
生:1925年。
师: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PPT放映):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形势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师:根据写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是哪些人成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他们反对、抨击的又是哪些人。
生:尽管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但是依然埋藏着危机,国民党反动派、大军阀、大官僚肆意破坏民主革命,成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所以遭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的强烈抨击和顽强抵抗。
师: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让我们再次诵读这句话,感受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案例评析
妙在“借”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谢老师具有浓厚的学生意识,能够把质疑的权利让给学生,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于是引来一个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关于“粪土”和“万户侯”的两个独特问题。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很有深度,并非一般学生所能想到,但确实有人大胆提出来了,这正说明尊重差异的课堂大有存在的必要。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先有一位学生认为“粪土”一词读起来“很有气势”。显然,他表达的是自己的直观感受,而对“气势”的深层底蕴缺乏揭示。接下来又有学生将“气势感”具体化,还原出“粪土”一词潜藏着的“蔑视与愤慨”。这明显有了进步,但仍然未能直击“粪土”一词的雅俗问题。此时,如果教者在对话中缺席,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而谢老师深知助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适时互联,用《论语》里的一个小故事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通过一向讲究礼仪的孔子“对宰予懒惰的严厉批评和极度失望”来解读毛泽东用语的所谓“不雅”,从而把前面学生关于“蔑视与愤慨”的“气势说”解说最终聚焦到语言的层面,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学习境界。在这里,学生“发力”,教者“借力”,完美地演绎着一个“借力打力”的细腻过程。
就第二个问题来说,教者先引导学生看书下注释,并提醒他们思考“万户侯”与“有钱人”或“土豪”的区别,结果有学生较快、较好地解读出其中的不同来。到此一步,学生的理解已经不错了。不过仍有缺憾:他们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工具书”层面上,而缺乏与文本深层底蕴的对接,缺乏对深刻主旨的把握,缺乏“入境”“入情”的鉴赏高度。于是乎,教者继续追问:“强调这是‘当年’的‘万户侯’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这就把学生的感知拓展至更大的语境,把已成历史的那个时代牵引到当下的教室,从而使对历史比较隔膜的中学生深度理解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的意蕴。
什么叫助学?助学就是像谢老师这样,不先入为主、单向灌输,也不省略过程、一步到位,更不直接托出、枯燥说教。简单地说,助学就是“借”,就是教者在学生“发力”的基础上灵活地“借力”,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一个“借”字,把学生和教师、学和教无缝对接起来,从而达成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学习为王”的时代,“借”的艺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单位:谢超,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陈淮高,江苏省清河中学)
生:“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粪土”二字放在此处文辞不雅,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不好。还有,“万户侯”应该是指有钱人,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土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学少年”为何对有钱人如此痛恨?难道有钱人就一定是坏人吗?有钱就是有罪?更何况在那个年代,许多有良知的开明乡绅包括富农都愿意拿出自己的钱物积极支持民主革命啊!非要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吗?
师:这个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是“粪土”二字放在这里有辱斯文,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不好;二是为什么毛泽东要把所有的有钱人一棍子打死,视他们为“粪土”,不理解。
生:我认为此处使用“粪土”一词还是很恰当的,至少在朗读时会给人一种很有气势的感觉,我在读这句话时会不自觉地在“粪土”二字上加重语气,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其实我们平时在表达淡泊名利之情时常说“视金钱如粪土”。此处使用“粪土”一词,更加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学少年”对“万户侯”的蔑视与愤慨,所以我认为“粪土”用在这里很恰当。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刚才一位同学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论语》里的一个小故事:孔子有一位弟子叫宰予,宰予这个人口齿伶俐,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将来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了懒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在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翘课”了,于是派其他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正在寝室里呼呼大睡呢!此刻,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气不打一处来,一下子“发飙”了,他训诫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用了“朽木”“粪土”表达对宰予懒惰的严厉批评和极度失望。
师: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更有意思的问题。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同学都有困惑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谁来说说看?(生沉默)此处的“万户侯”确切的意思是什么?书下注释有吗?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师:那好。根据书下注释,这里的“万户侯”可以直接解释为“有钱人”或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土豪”吗?
生:不能完全等同。
师:为什么?
生:我认为这里的“万户侯”更应当指权贵、统治者、剥削阶级。
师:那么权贵、统治者和有钱人、“土豪”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我查了一些资料,“万户侯”指食邑万户的侯爵。“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所以“万户侯”更应當指权贵、统治者,他们拥有的财富是通过剥削压榨百姓的劳动果实而强占的,而“有钱人”手中的财富或许是他们通过辛苦劳作获得的,所以“万户侯”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的“有钱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那么,强调这是“当年”的“万户侯”有什么作用?
生:影射了当今的权贵、统治者、剥削阶级。
师:很好。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
生:1925年。
师: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PPT放映):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形势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师:根据写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是哪些人成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他们反对、抨击的又是哪些人。
生:尽管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但是依然埋藏着危机,国民党反动派、大军阀、大官僚肆意破坏民主革命,成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所以遭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的强烈抨击和顽强抵抗。
师: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让我们再次诵读这句话,感受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案例评析
妙在“借”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谢老师具有浓厚的学生意识,能够把质疑的权利让给学生,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于是引来一个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关于“粪土”和“万户侯”的两个独特问题。应该说,这两个问题很有深度,并非一般学生所能想到,但确实有人大胆提出来了,这正说明尊重差异的课堂大有存在的必要。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先有一位学生认为“粪土”一词读起来“很有气势”。显然,他表达的是自己的直观感受,而对“气势”的深层底蕴缺乏揭示。接下来又有学生将“气势感”具体化,还原出“粪土”一词潜藏着的“蔑视与愤慨”。这明显有了进步,但仍然未能直击“粪土”一词的雅俗问题。此时,如果教者在对话中缺席,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而谢老师深知助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适时互联,用《论语》里的一个小故事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通过一向讲究礼仪的孔子“对宰予懒惰的严厉批评和极度失望”来解读毛泽东用语的所谓“不雅”,从而把前面学生关于“蔑视与愤慨”的“气势说”解说最终聚焦到语言的层面,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学习境界。在这里,学生“发力”,教者“借力”,完美地演绎着一个“借力打力”的细腻过程。
就第二个问题来说,教者先引导学生看书下注释,并提醒他们思考“万户侯”与“有钱人”或“土豪”的区别,结果有学生较快、较好地解读出其中的不同来。到此一步,学生的理解已经不错了。不过仍有缺憾:他们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工具书”层面上,而缺乏与文本深层底蕴的对接,缺乏对深刻主旨的把握,缺乏“入境”“入情”的鉴赏高度。于是乎,教者继续追问:“强调这是‘当年’的‘万户侯’有什么作用?”“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这就把学生的感知拓展至更大的语境,把已成历史的那个时代牵引到当下的教室,从而使对历史比较隔膜的中学生深度理解了“民主革命的绊脚石”的意蕴。
什么叫助学?助学就是像谢老师这样,不先入为主、单向灌输,也不省略过程、一步到位,更不直接托出、枯燥说教。简单地说,助学就是“借”,就是教者在学生“发力”的基础上灵活地“借力”,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一个“借”字,把学生和教师、学和教无缝对接起来,从而达成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学习为王”的时代,“借”的艺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单位:谢超,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陈淮高,江苏省清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