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语文教学的过程也要渗透着德育的因素,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人生最容易受影响的阶段培育完善的人格,完善应有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中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中最容易受影响的阶段,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而这个时期的道德培养也就尤为重要。而学校教育中最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无疑是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很重大。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包含有德育教育,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讲诚信、有爱心的人,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人。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在制度上予以保障、教材上予以重视、教法有一定的创新,就能很好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这个优势。
  一、教学制度建设上应给语文教学向德育渗透提供应有的空间
  语文课文中涉及人物传记、故事、散文、诗歌等方面的课文,就其思想性、内涵而言,蕴涵着深刻的启蒙和思想教育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文章结构、生字词等知识点方面,对文章的思想性、教育性方面的讲解则尽可能的淡化,目的少在这上面占课时,另一方面通过课文从思想教育层面上来教育学生则被认为非语文老师分内之事,应是德育老师的责任,由此造成语文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上的缺失。
  影响语文教学向德育教育渗透的因素多且复杂,但从学校教育管理层面上来考察,相关制度建设的缺失是导致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对一个学校而言,它无力改变现行教育体制,但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制度建设来创造语文教学向德育教育渗透的空间。一是应该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通过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向学生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信息,并给思想性强,教育意义深刻的课文设置向德育渗透的课时。二是应该对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促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的思想性,主动发掘其德育素材,对学生开展自觉的德育教育。三是设置学生德育考核目标,其中要包含相关语文课文学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程度。
  二、在教材中发掘德育素材,积极推动语文教学向德育的渗透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择(节选)了许多人文性,思想性,时代性,道德性,知识性很强的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只要能够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积极推动语文教学向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认知状况从课文中发掘德育素材。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行为素养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向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发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而不是刻意将语文教学“渗透”到德育之中,否则,以任何方式使语文教学向德育的渗透都将是消极的,呆板而僵硬的,很容易就成了简单的说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提高四项能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必须提高自己四方面的能力。一是“预见能力”,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对教学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合性、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应有一定的预判,提升自己对教学活动和对学生的把握性,最大限度地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教育预见能力为获得既定的德育效果提供了先决条件。二是“调控能力”,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控制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深层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同时,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愉快乐观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组合环境增强教学效果,要善于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协调师生关系。三是“移情能力”,就是教师既能自我表达感情,也能理解、分享他人的欢乐、幸福、痛苦和忧愁。教育者之间的移情换位对彼此团队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对道德舆论导向、群体心理健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四是“提炼能力”,就是通过语文教学向德育渗透的实践,能够提炼实践经验,并使它上升为理论的能力。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践经验不经过总结、提炼和理论升华,也永远只能是经验。因此,“提炼能力”是语文教学向德育渗透的源动力。
  四、结语
  语文教学作为传统学科中最具有人文性质的科目,有着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成绩的好坏让老师有着莫大的压力,往往是仅仅依靠成绩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效果,使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推行缺少应有的动力。但是教师不能因为德育对成绩的提高无用就放弃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知识素养足够应对将来面临的问题,而道德素养也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只看一时的得失,而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教育出来的学生就代表着教师的追求和理想。语文教学向德育的渗透是一个应该有多方参与的事情,学校应该支持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的推动,毕竟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探索,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桎梏”。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以专门生命教育课为主体,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关注他们的生活。  【关键词】 生命教育实践;桎梏;破解之道  
【摘 要】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难,可大家不知道培智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普通学生难上千万倍。培智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如流口水、吐口水、多动、重复、敲打东西、乱丢、乱画、随地大小便、情绪难控制、打人等。面对这些培智学生,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该如何进行教育呢?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哪些好的方法吗?根据经验和深入分析研究,我将培智生的行为习惯分成了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三个方面
【摘 要】 快乐就是无尽的力量。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既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境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快乐的性格则是比较稳定,它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情感倾向。快乐的性格铺就孩子快乐的人生之路。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孩子的未来,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家长千万要给预高度重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开朗快乐向上的性格,也就为孩子幸福的明天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关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很直接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课中语言的训练、字词句篇章的教学、作文的教学无不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承载着思想品德的育人任务,因此,在对聋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位聋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逐步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劳动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
【摘 要】 传统的观念往往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专职部门的职能,与学科的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学习的科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nternet上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有益信息,也泛滥着不科学、不健康的信息,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后果。信
【摘 要】 德育课程实施的低效已成为新疆中职各学校共同的难题。其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低效的原因有:方法和途径单一、内容陈旧、教学忽视学生的心理规律、课程评价片面、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而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实施具有:转变德育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课程理念及德育内容的更新;以任务解决为目标,有效解决方法、途径和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我们的教育方针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一、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重视和加强差生和劣迹生的教育工作;三、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利用英语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发掘教材中能够利用的素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提高心理素质;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及心理状态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发展个人能力,形成良好品质,塑造性格。结合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
【摘 要】 情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充满情感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享受。培养学生,在重视认识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对情感因素的培养。体现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将情感因素渗透到教学中,用情感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情感;体会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