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关乎全民族发展大计,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实力。科普资源的利用能够最直观地向未成年人展示科学原理,最直接地使未成年人掌握科学方法,最有效地使未成年人获得科学资料,最高效地使未成年人记忆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科普资源。这是科学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科学。
【关键词】:科普资源 未成年人 科学素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关乎全民族发展大计,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实力。科普资源的利用能够最直观地向未成年人展示科学原理,最直接地使未成年人掌握科学方法,最有效地使未成年人获得科学资料,最高效地使未成年人记忆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科普资源。
一、社会、学校及家庭是科普资源的主要来源
培养未成年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和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科技教育的重要辅助资源,所以应把社会和家庭纳入教育的范围。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技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技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社会有众多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种植园区、生物研究所、科普知识展等,家庭生活中的音像传媒、生活小窍门、书籍等都可以作为对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平台。因此,应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普教育的操作体系,发挥它潜在的巨大作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普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领导落实问题.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领导网络体系,才有助于学校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以上级主管部门为工作指导,建立以分管校长---教科处和少先队大队部或团委---科技辅导员——班主任——各科技小组的校园网络体系,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科普委员会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向社会、家庭辐射的网络体系。有这样的领导网络体系,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才有指导方向,才能有组织、有目的、有序的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依靠领导组织解决教师配备、活动时间、地点及经费等问题,把活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活动开展才能得到保证。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普资源的整合互补,所形成的科技教育氛围,给未成年人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科技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塑造人作用。
科普资源的利用还要结合科普器材、科普场馆的利用。
科技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掌握使用仪器的技能,以及科技方法和科技能力。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未成年人才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学校要确定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未成年人介绍科技知识,发展未成年人科技创新的技能,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
科技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技能力。但是,任何科技问题的认识与掌握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技能与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精神。科技教育过程是未成年人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动态综合系统工程。未成年人只有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彻底解决问题。下面分几个方面陈述:
(一)学校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内容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将科技课安排到每周的课表中。
科技教师的水平决定着科技课的质量。科技教师缺乏或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问题,让在职的科技教师分期分批进修,系统学习科技知识及科技课的教法,提高科技课的质量,设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面向社会招聘有科技特长的教师任教。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青少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和成果展览。建立科技作品陈列室.未成年人建立科技教育活动成长档案。
(二)社会科技教育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每期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参观科技博物馆,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的历程,当前科学的动态,科学的发展。
组织或号召未成年人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的各种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的科学技能得到提高,让向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发展的场所。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因此,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有效的措施办法:
定期聘请科技专家来校给未成年人进行科普讲座、授课。
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公益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尽可能的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未成年人课后实践的场地。
(三)家庭科技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家长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支持并介入此项活动之中.因此:聘请科技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科普讲座。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通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向广大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都来关心和支持科教工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提高父母的科学素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科学素质对于未成年人的科学青少年文化素质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自身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家长多了解科学动态,经常看书看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各种媒体为载体,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利用媒体的传播,让未成年人能够了解报纸上、书刊上介绍的关于一些科协的新的进展,而且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哪些报道是正确、哪些是错误。这些对于参与社会的决策是非常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未成年人更快更好的了解当前科学的动态,从而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以创新大赛为平台,展示未成年人的科学才华。每年全国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未成年人在自我操作中,在参观别人的作品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1、组织未成年人全员参与学校的创新大赛活动。2、组织未成年人参观每年一度的区级、市级、省级等各级创新大赛。让未成年人在参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此外,科教活动需要必要的设备、经费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通过多方面共同筹措,形成一套完善的科教体系,使活动开展得到保证。
(五)科普活动为核心,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普活动这一科普资源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抓好常规活动。每年的科普活动月,全校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实践活动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习科普知识,增强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质。
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好各种宣传活动。如:世界环境日等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安全避险、青少年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青少年环保体验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科学,在活动中用科学,从而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有效利用科普资源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手段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研究性学习,辅助科学素质的培养分五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反思阶段。
三、科普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而是科学方法科学技巧的学习
习得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坚持孜孜不倦,事实求是,克服,墨守成规,才能终成正果。
习得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思维也是一种力量,多角度思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是科学素质的培养。
习得科学的实践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合作中实践,在交流中实践,在实践中实践,是求知的正确态度。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培养科学素质。
最后,反思与自我反思,评价与自我评价,总结利用科普资源习得的知识技巧方法,教师、未成年人、家长、社会都不能漏掉这一任务,教者、受教者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下一轮学习作准备,在不断反复中逐步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李大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目的到底是什么].《民主与科学》
【关键词】:科普资源 未成年人 科学素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关乎全民族发展大计,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实力。科普资源的利用能够最直观地向未成年人展示科学原理,最直接地使未成年人掌握科学方法,最有效地使未成年人获得科学资料,最高效地使未成年人记忆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科普资源。
一、社会、学校及家庭是科普资源的主要来源
培养未成年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和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科技教育的重要辅助资源,所以应把社会和家庭纳入教育的范围。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技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技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社会有众多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种植园区、生物研究所、科普知识展等,家庭生活中的音像传媒、生活小窍门、书籍等都可以作为对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平台。因此,应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普教育的操作体系,发挥它潜在的巨大作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普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领导落实问题.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领导网络体系,才有助于学校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以上级主管部门为工作指导,建立以分管校长---教科处和少先队大队部或团委---科技辅导员——班主任——各科技小组的校园网络体系,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科普委员会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向社会、家庭辐射的网络体系。有这样的领导网络体系,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才有指导方向,才能有组织、有目的、有序的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依靠领导组织解决教师配备、活动时间、地点及经费等问题,把活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活动开展才能得到保证。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普资源的整合互补,所形成的科技教育氛围,给未成年人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科技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塑造人作用。
科普资源的利用还要结合科普器材、科普场馆的利用。
科技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掌握使用仪器的技能,以及科技方法和科技能力。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未成年人才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学校要确定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未成年人介绍科技知识,发展未成年人科技创新的技能,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
科技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技能力。但是,任何科技问题的认识与掌握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技能与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精神。科技教育过程是未成年人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动态综合系统工程。未成年人只有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彻底解决问题。下面分几个方面陈述:
(一)学校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内容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将科技课安排到每周的课表中。
科技教师的水平决定着科技课的质量。科技教师缺乏或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问题,让在职的科技教师分期分批进修,系统学习科技知识及科技课的教法,提高科技课的质量,设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面向社会招聘有科技特长的教师任教。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青少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和成果展览。建立科技作品陈列室.未成年人建立科技教育活动成长档案。
(二)社会科技教育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每期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参观科技博物馆,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的历程,当前科学的动态,科学的发展。
组织或号召未成年人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的各种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的科学技能得到提高,让向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发展的场所。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因此,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有效的措施办法:
定期聘请科技专家来校给未成年人进行科普讲座、授课。
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公益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尽可能的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未成年人课后实践的场地。
(三)家庭科技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家长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支持并介入此项活动之中.因此:聘请科技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科普讲座。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通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向广大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都来关心和支持科教工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提高父母的科学素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科学素质对于未成年人的科学青少年文化素质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自身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家长多了解科学动态,经常看书看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各种媒体为载体,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利用媒体的传播,让未成年人能够了解报纸上、书刊上介绍的关于一些科协的新的进展,而且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哪些报道是正确、哪些是错误。这些对于参与社会的决策是非常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未成年人更快更好的了解当前科学的动态,从而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以创新大赛为平台,展示未成年人的科学才华。每年全国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未成年人在自我操作中,在参观别人的作品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1、组织未成年人全员参与学校的创新大赛活动。2、组织未成年人参观每年一度的区级、市级、省级等各级创新大赛。让未成年人在参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此外,科教活动需要必要的设备、经费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通过多方面共同筹措,形成一套完善的科教体系,使活动开展得到保证。
(五)科普活动为核心,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普活动这一科普资源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抓好常规活动。每年的科普活动月,全校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实践活动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习科普知识,增强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质。
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好各种宣传活动。如:世界环境日等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安全避险、青少年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青少年环保体验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科学,在活动中用科学,从而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有效利用科普资源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手段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研究性学习,辅助科学素质的培养分五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反思阶段。
三、科普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而是科学方法科学技巧的学习
习得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坚持孜孜不倦,事实求是,克服,墨守成规,才能终成正果。
习得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思维也是一种力量,多角度思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是科学素质的培养。
习得科学的实践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合作中实践,在交流中实践,在实践中实践,是求知的正确态度。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培养科学素质。
最后,反思与自我反思,评价与自我评价,总结利用科普资源习得的知识技巧方法,教师、未成年人、家长、社会都不能漏掉这一任务,教者、受教者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下一轮学习作准备,在不断反复中逐步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李大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目的到底是什么].《民主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