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内部自我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为例,就如何实现质量提升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质量提升;教学诊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12-02
2015年6 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同年12月再次颁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随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全国职业院校内逐步推进,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由外部向职业院校自身转变,意味着职业院校必须建立自己自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使全体师生认同教育教学质量的价值,发挥质量生成主体作用,同时找准质量建设切入点,全面落实诊断与改进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树立质量文化意识
诊改是一项长期的自主化工作,因此,需要强调理念先行,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质量文化意识,真正理解诊改的意义与目的。诊改工作不单是管理者的事情,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动,教师、学生都是质量生成的主体,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把质量提升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使质量保证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我校学校管理者先进行学习、调研,之后再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与学习,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与培训,形成全员参与学习质量文化的氛围。学院展开了以“质量大家谈”为专题在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旨在树立教师的质量文化意识,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风建设讨论,正确认识教风、学风相促相长的关系。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针对教风、学风大讨论进行了有序的组织和报道。我校的诊改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学校是质量的第一主体,逐步实现学校由管理变治理,形态上由“一时”变为日常运行的常态化。
二、明晰核心突破点——课程质量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层面。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抓住诊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找出核心突破点。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中,课程是质量生成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质量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其余四层面诊改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因此,课程是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突破点,要以课程为支撑点推动“诊改”工作,探索稳步推进诊改的工作方法。
学院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及指导性文件,系列文件为各二级院部提供一些方法指引,要求各二级院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开展课程层面的诊改。首先打造出课程目标链与标准链,随后再精准课程定位,明确诊改基础,从企行业、学生及同行为出发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照课程质量诊断点,依据“8字螺旋”改进方法进行诊断与改进确定新一轮的方向与目标。课程诊改质量的“8字螺旋”持续上升,联动着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层面的诊改及质量上升需求,由此,学校横向五个层面的诊改全面铺开。
三、完善诊改监督反馈机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主阵地,是教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诊改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而学校课程的诊改以及专业、教师诊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在不断强化质量自主保证意识的基础上,完善课堂监督反馈机制,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督导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基本制度,它不仅要有监督、评价的职能,还应具有指导、协调等职能。学校组建了由多位专职督导、30位左右的专任教师担任的兼职督导队伍,对这支督导队伍实施分组,交叉听取相关院部的课堂教学,保证每位任课教师至少被不同的三位督导听课一次以上。督导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小组活动,有计划地听取教师课程,检查教案,并及时将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帮助、指导教师在教学及课堂管理上不断进步。学校还出台了干部与教师听课规定(见表1),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听课队伍,利于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与提高,听课评教的反馈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通过教师的听课记录量表评价,生成了教学质量状况的大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质量衡量依据。此外,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学校出台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学生评教(五个指标、一堂一评)占百分之五十,专兼职督导及各类听课人员的听课评价占百分之四十,院部同行评价占百分之十的比例算出最终得分,量化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挂钩,为教师提供了纵横比较的依据,鞭策教师相互学习并不断进步。
四、实施绩效考核——质量目标动力机制
绩效,指成绩和成效的综合,是工作方式、行为与结果产生的影响,在企业等组织中,绩效用于评定员工工作完成度、履职及成长情况等。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帮助组织增强竞争优势。一是战略方面,学院的战略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将员工工作活动与学院目标联系起来,部门员工绩效的达成,也就是学院目标的达成。二是管理方面,为学院在绩效分配、岗位晋升、教职工培养等多项管理决策中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三是发展方面,通过绩效考核,提高部门(职工)的工作业绩及能力素质,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考核设计的宗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绩效过程的行为与素质。
我校从校情出发,根据职能部门与二级院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实施部门任务年度绩效量化考核改革。所设计的考核指标与学院具体质量目标任务相关联,并伴随目标任务的动态发展生成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的客观性。质量生成主体的二级教学单位的绩效考核任务书主要包括:(1)基础考核部分,教学工作、科研及培训工作、党政综合管理工作;(2)学校重点工作考核;(3)加分项目考核部分,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人才培养成效、教学管理成效、突出成效、师资成效、学团工作、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及其他成效。保证质量提升的职能部门的考核任务书主要包括:具体业务工作部分、公共考核部分、获奖加分部分。通过发布考核任务书让每个部门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各部门教职员工共同协力,分工协作,共同致力于部门任务的完成;对于考核结果进一步鞭策各部门及教职员工的责任与荣誉意识,使其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确立更高一步的质量目标,循环改进,有效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动力机制作用。
五、结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选择。开展诊改工作是立于我国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之大计,职业院校要有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要坚持内涵发展,为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鹏飞,胡新岗.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
[2]郭廣军,方建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9).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质量提升;教学诊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12-02
2015年6 月,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同年12月再次颁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随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全国职业院校内逐步推进,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由外部向职业院校自身转变,意味着职业院校必须建立自己自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使全体师生认同教育教学质量的价值,发挥质量生成主体作用,同时找准质量建设切入点,全面落实诊断与改进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树立质量文化意识
诊改是一项长期的自主化工作,因此,需要强调理念先行,要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质量文化意识,真正理解诊改的意义与目的。诊改工作不单是管理者的事情,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动,教师、学生都是质量生成的主体,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把质量提升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使质量保证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我校学校管理者先进行学习、调研,之后再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与学习,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与培训,形成全员参与学习质量文化的氛围。学院展开了以“质量大家谈”为专题在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旨在树立教师的质量文化意识,注重教学质量提升,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风建设讨论,正确认识教风、学风相促相长的关系。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针对教风、学风大讨论进行了有序的组织和报道。我校的诊改工作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学校是质量的第一主体,逐步实现学校由管理变治理,形态上由“一时”变为日常运行的常态化。
二、明晰核心突破点——课程质量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涉及学院的各个层面。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抓住诊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找出核心突破点。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架“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中,课程是质量生成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质量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到其余四层面诊改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因此,课程是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重要突破点,要以课程为支撑点推动“诊改”工作,探索稳步推进诊改的工作方法。
学院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及指导性文件,系列文件为各二级院部提供一些方法指引,要求各二级院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开展课程层面的诊改。首先打造出课程目标链与标准链,随后再精准课程定位,明确诊改基础,从企行业、学生及同行为出发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照课程质量诊断点,依据“8字螺旋”改进方法进行诊断与改进确定新一轮的方向与目标。课程诊改质量的“8字螺旋”持续上升,联动着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层面的诊改及质量上升需求,由此,学校横向五个层面的诊改全面铺开。
三、完善诊改监督反馈机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主阵地,是教授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诊改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而学校课程的诊改以及专业、教师诊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在不断强化质量自主保证意识的基础上,完善课堂监督反馈机制,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督导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基本制度,它不仅要有监督、评价的职能,还应具有指导、协调等职能。学校组建了由多位专职督导、30位左右的专任教师担任的兼职督导队伍,对这支督导队伍实施分组,交叉听取相关院部的课堂教学,保证每位任课教师至少被不同的三位督导听课一次以上。督导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小组活动,有计划地听取教师课程,检查教案,并及时将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帮助、指导教师在教学及课堂管理上不断进步。学校还出台了干部与教师听课规定(见表1),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听课队伍,利于教师互相之间的学习与提高,听课评教的反馈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通过教师的听课记录量表评价,生成了教学质量状况的大数据,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质量衡量依据。此外,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学校出台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学生评教(五个指标、一堂一评)占百分之五十,专兼职督导及各类听课人员的听课评价占百分之四十,院部同行评价占百分之十的比例算出最终得分,量化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等挂钩,为教师提供了纵横比较的依据,鞭策教师相互学习并不断进步。
四、实施绩效考核——质量目标动力机制
绩效,指成绩和成效的综合,是工作方式、行为与结果产生的影响,在企业等组织中,绩效用于评定员工工作完成度、履职及成长情况等。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帮助组织增强竞争优势。一是战略方面,学院的战略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将员工工作活动与学院目标联系起来,部门员工绩效的达成,也就是学院目标的达成。二是管理方面,为学院在绩效分配、岗位晋升、教职工培养等多项管理决策中提供必要信息和依据。三是发展方面,通过绩效考核,提高部门(职工)的工作业绩及能力素质,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考核设计的宗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绩效过程的行为与素质。
我校从校情出发,根据职能部门与二级院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实施部门任务年度绩效量化考核改革。所设计的考核指标与学院具体质量目标任务相关联,并伴随目标任务的动态发展生成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的客观性。质量生成主体的二级教学单位的绩效考核任务书主要包括:(1)基础考核部分,教学工作、科研及培训工作、党政综合管理工作;(2)学校重点工作考核;(3)加分项目考核部分,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人才培养成效、教学管理成效、突出成效、师资成效、学团工作、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及其他成效。保证质量提升的职能部门的考核任务书主要包括:具体业务工作部分、公共考核部分、获奖加分部分。通过发布考核任务书让每个部门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各部门教职员工共同协力,分工协作,共同致力于部门任务的完成;对于考核结果进一步鞭策各部门及教职员工的责任与荣誉意识,使其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确立更高一步的质量目标,循环改进,有效发挥出绩效考核的动力机制作用。
五、结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选择。开展诊改工作是立于我国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之大计,职业院校要有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要坚持内涵发展,为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鹏飞,胡新岗.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
[2]郭廣军,方建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