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总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Abstract】This text main from 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set out, to 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 of necessity, contents, total request etc. carried on discuss.Combin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this foundation.
【Key words】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Christian Trinity";"Four integral whole
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国家开始从全局和顶层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原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这一提法,建国以来,我们重视的不够,但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却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有着内容十分广泛的朴素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我们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借鉴。例如,儒家的政治理想,是把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是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科学地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断。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尽管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但具体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和现在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走过的弯路,都与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关。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任何事物一样,它有特定的要素构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结构通常被理解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全面的,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的观点应该是把整体的社会结构看成是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统一。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相对独立的“一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四位一体”概念的提出,特别是“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使我们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有人认为,社会建设建设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这显然把社会建设的涵义理解过于狭隘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其涵义和内容要广泛、深刻的多。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样,社会建设也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党不仅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并对它已经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初步回答了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建设的原则、社会建设的理念、社会建设的重点、社会建设的主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社会建设新理论正在形成之中,随着实践的深入,社会建设理论将逐步完善,也会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理论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涵以下内容。
在社会建设的原则上,强调科学发展和公平正义。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就是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原则,社会建设的公平正义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公平正义,就业的公平正义,分配的公平正义,保障的公平正义,医疗的公平正义等,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建设目标上,强调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近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六个基本”,即: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要更加充分,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要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基本形成合理的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要基本健全,远期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建设的理念上,强调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图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解决问题,稳步提高社会建设的水平,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社会建设的重点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民生既要统筹兼顾,又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在社会建设的主体上,强调政府的有效主导和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公益性质,要切实强调政府职责,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不是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
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均衡发展、“四位”缺
一不可。社会建设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保障。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对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的积极回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社会建设是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要求。改革攻坚面临深成次的矛盾和问题,都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我们党站在执政兴国的高度,要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就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正如经济建设有投入才有产出一样,社会建设也要有投入。特别是涉及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事业、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空谈不行,必须出实招,而核心就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轻社会”的财政支出,建立“民生服务型”财政。
长期以来,之所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一腿长”,一条腿短|”、财政支出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思路存在的偏颇。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建设发展观观念是关键中的关键。具体而言,我们要树立以下几个观点。一是投资于社会建设不影响经济发展,二是解决不公平问题不会降低发展活力。三是给社会力量让出空间不会影响政府权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
【Abstract】This text main from 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and reality set out, to 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 of necessity, contents, total request etc. carried on discuss.Combin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n this foundation.
【Key words】China special features socialism society construction;"Christian Trinity";"Four integral whole
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国家开始从全局和顶层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原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这一提法,建国以来,我们重视的不够,但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却由来已久。我国历史上有着内容十分广泛的朴素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我们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借鉴。例如,儒家的政治理想,是把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是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科学地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断。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尽管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但具体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和现在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走过的弯路,都与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关。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任何事物一样,它有特定的要素构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结构通常被理解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其实,这样的划分是不全面的,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的观点应该是把整体的社会结构看成是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统一。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相对独立的“一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四位一体”概念的提出,特别是“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使我们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有人认为,社会建设建设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这显然把社会建设的涵义理解过于狭隘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其涵义和内容要广泛、深刻的多。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样,社会建设也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党不仅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并对它已经作了多方面的阐述,初步回答了社会建设的目标、社会建设的原则、社会建设的理念、社会建设的重点、社会建设的主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社会建设新理论正在形成之中,随着实践的深入,社会建设理论将逐步完善,也会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理论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涵以下内容。
在社会建设的原则上,强调科学发展和公平正义。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就是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原则,社会建设的公平正义主要体现在:教育的公平正义,就业的公平正义,分配的公平正义,保障的公平正义,医疗的公平正义等,坚持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社会建设目标上,强调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有机结合。近期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六个基本”,即: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要更加充分,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要享有基本生活保障,要基本形成合理的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要基本健全,远期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建设的理念上,强调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图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解决问题,稳步提高社会建设的水平,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社会建设的重点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民生既要统筹兼顾,又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在社会建设的主体上,强调政府的有效主导和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公益性质,要切实强调政府职责,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不是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
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均衡发展、“四位”缺
一不可。社会建设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保障。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对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的积极回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社会建设是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要求。改革攻坚面临深成次的矛盾和问题,都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我们党站在执政兴国的高度,要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就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正如经济建设有投入才有产出一样,社会建设也要有投入。特别是涉及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事业、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空谈不行,必须出实招,而核心就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轻社会”的财政支出,建立“民生服务型”财政。
长期以来,之所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一腿长”,一条腿短|”、财政支出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思路存在的偏颇。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建设发展观观念是关键中的关键。具体而言,我们要树立以下几个观点。一是投资于社会建设不影响经济发展,二是解决不公平问题不会降低发展活力。三是给社会力量让出空间不会影响政府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