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语文茼效课堂的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首先,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合适“切入点”,合理有序地设计教学活动。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科学的学法指导,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从语文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实际情况;如何采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用问题思维”的良好习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五、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使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容易引起学生个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激情。同时,它又能为想象提供充足的实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海潮拍打礁石的录音,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此时学生纷纷猜测,有些准确地说出是海浪声。我看时机成熟了,马上问:“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海潮什么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说开了。我进一步问:“你们见过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的浪潮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我国的钱塘江大潮。情境创设水到渠成,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时,学生被宏伟壮观的浪潮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学生马上翻开书去寻找答案,课文的学习也就在情境的创设中自然而然地开始。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付诸于语文教学实践,使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层次的把中国古典文学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多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
期刊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优点较多,语文教师觉得它好用,好教是主要的。笔者在三年前才接触到这套教材,经过一轮的使用之后,颇觉这套教材的新颖和实用,尤其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更是以往任何版本的语文教材所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套教材在选编方面尚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 选文中相关知识与其他知识链接缺失  1.七(上)《紫藤萝瀑布》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在《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中学习),学生对文化
期刊
课前预习是一种课堂教学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虽然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课下预习,但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方法,笔者试图从课前预习的几种方法入手浅谈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通常是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之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从语文教学内容来
期刊
面对今天的世界,今天的教育,今天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处于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去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使他们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
期刊
虚实手法是我国给传统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书法、园林、诗词诸领域中常常用到。蓄势,就是蓄积一种表现的势能,含蓄而有能量。  虚实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好例非常多。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四字而可以想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
期刊
据悉全国中小学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们4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二是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这四条中的第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分类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两个方面。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现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使学生在教学中能轻松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在生
期刊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
期刊
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①课前活动;②新课引入;③快速阅读;④细嚼慢读;⑤复述;⑥讨论;⑦评价。  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把好教材中的单词、短语的背诵关  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