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然而,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主动探索;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25-001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教师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自练,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或师生之间“互问互检”,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题目,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寻求答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教学的作风,使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其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向。我在教学实践中常从以下两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1.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中学生往往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产生创新意识并转化为创新能力。已学习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寻找新知识来解决。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从勾股定理导入。在△ABC中当角C=90°时,三角形三边a,b,c满足关系式c2=a2 b2,当角C不是直角而是锐角或钝角时,它们之间又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以旧拓新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支点,而且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力。
2.探究型活动中适当地进行重演和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锥体体积公式教学时,将圆锥中盛满水,倒入等底同高的圆柱中,共倒三次,恰使圆柱中盛满水。这个实验说明圆锥体体积为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呢?直观演示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创新心理处于待发状态。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地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途径,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在新旧知识联结处设问;在教材关键处设问;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在容易混淆的地方设问。并且,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维持学生活动适当难度,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四,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端人才。
关键词:主动探索;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25-001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教师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自练,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或师生之间“互问互检”,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题目,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寻求答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教学的作风,使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其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向。我在教学实践中常从以下两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1.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中学生往往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所激发,产生创新意识并转化为创新能力。已学习的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寻找新知识来解决。例如,在学习余弦定理时,我从勾股定理导入。在△ABC中当角C=90°时,三角形三边a,b,c满足关系式c2=a2 b2,当角C不是直角而是锐角或钝角时,它们之间又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种以旧拓新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找到知识间的支点,而且使学生明确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力。
2.探究型活动中适当地进行重演和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对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锥体体积公式教学时,将圆锥中盛满水,倒入等底同高的圆柱中,共倒三次,恰使圆柱中盛满水。这个实验说明圆锥体体积为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呢?直观演示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创新心理处于待发状态。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地提问,能开拓、引导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途径,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在新旧知识联结处设问;在教材关键处设问;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在容易混淆的地方设问。并且,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维持学生活动适当难度,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四,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