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例引导,是写作教学中的行之有效之法。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有其运用范文示例,引导学生作文上路的实践。时文介绍、下水作文展读、学生习作欣赏,往往成为习作指导的基本方法。完善的范例引导,应引导学生自如地完成“感悟”、“迁移”、“生发”三个基本环节。现就自己的粗浅认识,结合实例予以阐释,以期引起同行的思考和拨正。
一、感悟:驱动直觉,触发共鸣,感悟特色
范例引导,总是从相关例文的翻检、阅读、聆听,即欣赏开始的。进入我们的视觉、听觉的也必是引起我们关注的有特色文本。或标题特别抓人耳目,或文风独具先声夺人,或观点新颖不同凡响,或细节逼真过目难忘。凡此种种,当然不可能人人达到共识,受欣赏主体阅历、性情的影响,在一般人眼光看来不是特色处,有人也许觉得恰恰特别。教者理应做到的是: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选取例文:提醒学生用心投入,与作品心灵交融;读后、听后回味反思,抓取闪光之点。显而易见,在这里范例的独特性、与学生渴望的契合性,是构建起共鸣乃至震撼的先决条件。
一篇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教者介绍了钱钢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超越生命的极限”一节的内容:正常生命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至多可活七个昼夜,震后却有人靠信念超越了这个极限。有一家三口震后被埋在坍塌的楼房之下,气息奄奄的丈夫苏醒后第一直觉:我是一家的主心骨,得尽到责任。靠一把菜刀的敲击他支撑了妻儿的生命防线,并且获救。一位老大娘被埋在瓦砾之下,她的想法是,就这么死了太便宜处处和她做对的另一个街坊,要死咱也要死在她的后面。她靠喝洗脚水,甚至是喝自己的小便活到获救。
二、迁移:展开联想,唤醒记忆,贴近自我
范例引导,在品味例文、欣赏中悟法的同时,要展开联想,激活与范文相类的体验、感受以至记忆。事实上,从直接的写作需要而论,人们赏析例文是为了感悟特色,从中悟法获益。从宽泛的阅读心理而言,人们致力阅读本来为的寻找文中的自我,焕回相类的经验,从而获得认同归属感。所谓的共鸣,其实就是相同经验契合、激荡而产生的愉悦、共振。
一次“看到自己与别人”的话题作文中,有学生以“只愿成为你的镜子”为题作文,写自己初中时因厌恶学习,以恶作剧开始,不幸坠入早恋而致荒废学业,幡然醒悟后转校苦读,走出痴迷后在纯真友谊分寸上,只以书信来往与女同学互相勉励指正,发奋进取的故事,阐释以人为镜的意义,也表达了对同学友谊的见解。文章很有借鉴意义。展读后有同学以“半面镜子,半面玻璃”为题作文,写自己初中时作文不错而自负,上高中首篇有把握的作文未得肯定而嫉恨老师以至自弃退步,在一位女同学开导下认识是非,寻回自我,从中获得感悟事。
三、生发:找准感点,驰骋思绪,自成格局
文本亮点与自我经验碰撞激溅出的思想火花,是写作的灵感,是创造的动力,是孕育新的美文佳作的生命之胚芽。它伴随着欣赏范文时的共鸣愉悦翩然降临,稍纵即逝。只有抓紧扣牢,并以此驱动思维,调度自己的材料积累,披沙捡金,这才能催生属于自己灵动鲜活的“笔下宝贝”。
笔者曾以一篇题为《只要我们自己好起来》的例文构思,解说行文中感点之下驱遣思维的意义。此文开端叙写自己年轻气盛时的一桩憾事:订阅一种很喜欢的杂志,一次收到杂志后见书页并未切开,举手之劳可以解决的问题,他却严肃对待。杂志寄给出版社,并附措辞不恭的斥责信一封,结果新杂志寄来时却被告知:本来未切边的杂志内附有一份精美的礼品,上千位读者中只有一位才有幸得到,而他终于与其失之交臂。——一时不理智铸就的是遗憾,怀疑的眼光下忽视了世界的阳光。至此下文陡转,写到一位牧师撕碎一张地图让女儿拼凑,女儿借碎纸后的人像很快拼成,小孩说“只要人好起来,这世界也就好起来了。”随后文中又写及那则古老的西方神话:西其弗士被罚推石头上山,神力使然,每回终归未到山顶石头总轰然滚下,他又得返回重推。但归途中的他并不悲观,有人见他捧着野花哼着歌儿。至此文章升华出自己的人生观:少抱怨,树责任,把苦难转化成使命。由入题材料激发灵感,到自如关联而及的两则材料的铺展,再到结尾处的升华,驱追思绪既充实了文章内涵,又于波折起伏中生发出了新意和深意。
行文至此,读者也许觉得笔者有强为其说的意思。的确如上所述,也许真的还未能 透彻揭示出范例引导法的运用“法则”,一些观点与材料相悖、辞不达意处也甚众。但作为一种基本途径方法,范例引导在实施中优劣高下并不一律,有些方面只得其“形”而不见其“实”的遗憾并非少见,这里权做抛砖引玉之举。
一、感悟:驱动直觉,触发共鸣,感悟特色
范例引导,总是从相关例文的翻检、阅读、聆听,即欣赏开始的。进入我们的视觉、听觉的也必是引起我们关注的有特色文本。或标题特别抓人耳目,或文风独具先声夺人,或观点新颖不同凡响,或细节逼真过目难忘。凡此种种,当然不可能人人达到共识,受欣赏主体阅历、性情的影响,在一般人眼光看来不是特色处,有人也许觉得恰恰特别。教者理应做到的是: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选取例文:提醒学生用心投入,与作品心灵交融;读后、听后回味反思,抓取闪光之点。显而易见,在这里范例的独特性、与学生渴望的契合性,是构建起共鸣乃至震撼的先决条件。
一篇以“信念”为话题的作文,教者介绍了钱钢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中“超越生命的极限”一节的内容:正常生命在不能进食的情况下至多可活七个昼夜,震后却有人靠信念超越了这个极限。有一家三口震后被埋在坍塌的楼房之下,气息奄奄的丈夫苏醒后第一直觉:我是一家的主心骨,得尽到责任。靠一把菜刀的敲击他支撑了妻儿的生命防线,并且获救。一位老大娘被埋在瓦砾之下,她的想法是,就这么死了太便宜处处和她做对的另一个街坊,要死咱也要死在她的后面。她靠喝洗脚水,甚至是喝自己的小便活到获救。
二、迁移:展开联想,唤醒记忆,贴近自我
范例引导,在品味例文、欣赏中悟法的同时,要展开联想,激活与范文相类的体验、感受以至记忆。事实上,从直接的写作需要而论,人们赏析例文是为了感悟特色,从中悟法获益。从宽泛的阅读心理而言,人们致力阅读本来为的寻找文中的自我,焕回相类的经验,从而获得认同归属感。所谓的共鸣,其实就是相同经验契合、激荡而产生的愉悦、共振。
一次“看到自己与别人”的话题作文中,有学生以“只愿成为你的镜子”为题作文,写自己初中时因厌恶学习,以恶作剧开始,不幸坠入早恋而致荒废学业,幡然醒悟后转校苦读,走出痴迷后在纯真友谊分寸上,只以书信来往与女同学互相勉励指正,发奋进取的故事,阐释以人为镜的意义,也表达了对同学友谊的见解。文章很有借鉴意义。展读后有同学以“半面镜子,半面玻璃”为题作文,写自己初中时作文不错而自负,上高中首篇有把握的作文未得肯定而嫉恨老师以至自弃退步,在一位女同学开导下认识是非,寻回自我,从中获得感悟事。
三、生发:找准感点,驰骋思绪,自成格局
文本亮点与自我经验碰撞激溅出的思想火花,是写作的灵感,是创造的动力,是孕育新的美文佳作的生命之胚芽。它伴随着欣赏范文时的共鸣愉悦翩然降临,稍纵即逝。只有抓紧扣牢,并以此驱动思维,调度自己的材料积累,披沙捡金,这才能催生属于自己灵动鲜活的“笔下宝贝”。
笔者曾以一篇题为《只要我们自己好起来》的例文构思,解说行文中感点之下驱遣思维的意义。此文开端叙写自己年轻气盛时的一桩憾事:订阅一种很喜欢的杂志,一次收到杂志后见书页并未切开,举手之劳可以解决的问题,他却严肃对待。杂志寄给出版社,并附措辞不恭的斥责信一封,结果新杂志寄来时却被告知:本来未切边的杂志内附有一份精美的礼品,上千位读者中只有一位才有幸得到,而他终于与其失之交臂。——一时不理智铸就的是遗憾,怀疑的眼光下忽视了世界的阳光。至此下文陡转,写到一位牧师撕碎一张地图让女儿拼凑,女儿借碎纸后的人像很快拼成,小孩说“只要人好起来,这世界也就好起来了。”随后文中又写及那则古老的西方神话:西其弗士被罚推石头上山,神力使然,每回终归未到山顶石头总轰然滚下,他又得返回重推。但归途中的他并不悲观,有人见他捧着野花哼着歌儿。至此文章升华出自己的人生观:少抱怨,树责任,把苦难转化成使命。由入题材料激发灵感,到自如关联而及的两则材料的铺展,再到结尾处的升华,驱追思绪既充实了文章内涵,又于波折起伏中生发出了新意和深意。
行文至此,读者也许觉得笔者有强为其说的意思。的确如上所述,也许真的还未能 透彻揭示出范例引导法的运用“法则”,一些观点与材料相悖、辞不达意处也甚众。但作为一种基本途径方法,范例引导在实施中优劣高下并不一律,有些方面只得其“形”而不见其“实”的遗憾并非少见,这里权做抛砖引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