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国学经典文化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2]GSG053
一、国学经典文化背景,理论依据研究内涵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近十年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之后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许多文化大师、学者和国家领导人加入了这一工程的推广行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仪式上作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呼喊》的讲话,季羡林、南怀瑾等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热情积极地参与推动。
二、构建课题研究原则,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原则:①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②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③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国学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目标:①总体目标: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②具体目标:以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精心设计研究步骤,周密实施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粗浅地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针对重点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及简单古诗开始;第二阶段:了解做人的道理,通过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取向。增加学习《千字文》、《增广贤文》及古典诗词选读;第三阶段:通过经典阅读学会辨别忠奸、善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取舍实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计划进一步接触《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孟子》、《朱子家训》及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计划分阶段开展美德故事大比拼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法:①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前中后各个时期的实验对象进行科学调查,得出定性定量结论,使研究实践轨迹更为有效可控。②文献资料法是通过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自学、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理论依据和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充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③行动研究法是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及道德养成的研究方案不断提出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修正,从而找到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手段、程度等理性认识。
四、积极组织实施交流,课题研究效果评价
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课题的实施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家长在教育活动中扬长避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让“家有孝子(女)”的家长谈谈平时是怎样教育子女的,谈谈怎样配合学校开展国学践行活动,以及自己是怎样以身作则的等等。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让许多为孩子的不听话、脾气暴躁而苦恼的家长有了借鉴的经验。做好课题成果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①每周评价。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②学期评价。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
一、国学经典文化背景,理论依据研究内涵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近十年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之后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许多文化大师、学者和国家领导人加入了这一工程的推广行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仪式上作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呼喊》的讲话,季羡林、南怀瑾等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热情积极地参与推动。
二、构建课题研究原则,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原则:①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②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③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国学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课题研究目标:①总体目标: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②具体目标:以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精心设计研究步骤,周密实施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粗浅地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针对重点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及简单古诗开始;第二阶段:了解做人的道理,通过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取向。增加学习《千字文》、《增广贤文》及古典诗词选读;第三阶段:通过经典阅读学会辨别忠奸、善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取舍实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计划进一步接触《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孟子》、《朱子家训》及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计划分阶段开展美德故事大比拼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法:①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前中后各个时期的实验对象进行科学调查,得出定性定量结论,使研究实践轨迹更为有效可控。②文献资料法是通过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自学、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理论依据和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充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③行动研究法是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及道德养成的研究方案不断提出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修正,从而找到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手段、程度等理性认识。
四、积极组织实施交流,课题研究效果评价
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课题的实施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家长在教育活动中扬长避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让“家有孝子(女)”的家长谈谈平时是怎样教育子女的,谈谈怎样配合学校开展国学践行活动,以及自己是怎样以身作则的等等。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让许多为孩子的不听话、脾气暴躁而苦恼的家长有了借鉴的经验。做好课题成果评价: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①每周评价。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②学期评价。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