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高潮迭起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它高效、直观的优点在各种评优课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成为未来课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拿来主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时效
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及多媒体计算机,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作为一个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我觉得面对“垂手可得”的信息技术,我们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信息技术,以此来达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拿来”
1.信息技术的“拿来”是全部的拿来
现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满足公开课的需求外,日常的课堂教学很少使用,严格地说,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教育管理,避免这种表面现象所带来的信息资源闲置,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必须做到毫无保留的、脚踏实地的“拿来”。
2.信息技术的“拿来”是有选择性的拿来
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的信息技术不能称得上完美无缺,它其中不乏糟粕成分的存在。这部分事物的存在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是不存在任何积极作用的,有的甚至与我们倡导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对于这部分信息,我们应该像倒垃圾一样利索地屏弃,同时发动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批评和唾弃不检点的行为,给学生的思想、意识以有益的影响,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什么行为是不可为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以此来达到指导学生行为正常发展的目的。相反,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坚决地“拿来”,进行理解、掌握、融会贯通,使之更全面地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说,这个“拿来”是有挑选性的拿来。
3.信息技术“拿来”的目的在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的多媒体计算机就以清晰度高,仿真效果好,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可以生动形象的将画面及一些难以想象的历史场景向学生展示出来,也可以利用绘声绘色的语音让学生倾听当时人们的言语,这样直观的声像诱导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理解课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拿来”的实施
1.加快课程改革力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的课堂教学徘徊于程式化的边沿,不能一一将教学内容作最大限度的扩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不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要改观这一现象,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这为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提供了可以根植的土壤。信息技术运用之前我们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和领悟,做到运用自如,还要从整体上理解编排课文的指导思想和意图,并进一步对课本内容中的创新因素给以充分地认识和挖掘,做到充分理解课文,才有可能将自己深入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也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把握好信息技术“拿来”的内容和运用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效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一定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整堂课的时间只进行信息技术的演示,而不进行教师的讲授、引导的话,课堂教学就起不到求知、创新的作用,由此可见,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受到时间的局限,所以,把信息技术需要演示的内容控制在适宜的时间内对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选择应用的时机对其使用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总理生前带病坚持工作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总理,增强学生对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把握这一片段的使用时机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我选择把它放在课文学习之前,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在学生不禁对总理肃然起敬的时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上,这样做既促进了课堂氛围的形成,又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相反,如果把它放在课堂中或讲完课进行,一定会使学生相信课文的真实性,却没有促进整个课堂气氛的形成,很可惜。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清醒地注意到信息技术运用的这些细节,充分把握好信息技术运用的内容和时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后及时展开教学评价,总结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予以推广与改进
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只有把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及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并不失时机地推广经验、弥补不足,才能有效的避免不良教学效果的出现,才能完美、快速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诚然,对信息技术来讲,“拿来”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拿来的信息技术及时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决定取舍,并精心挑选适合表达教学内容的部分加以应用,才能使信息技术为我们课堂教學所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
【关键词】拿来主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时效
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及多媒体计算机,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作为一个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我觉得面对“垂手可得”的信息技术,我们应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用“拿来主义”的观点来对待信息技术,以此来达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拿来”
1.信息技术的“拿来”是全部的拿来
现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满足公开课的需求外,日常的课堂教学很少使用,严格地说,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教育管理,避免这种表面现象所带来的信息资源闲置,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必须做到毫无保留的、脚踏实地的“拿来”。
2.信息技术的“拿来”是有选择性的拿来
我们必须承认,现代的信息技术不能称得上完美无缺,它其中不乏糟粕成分的存在。这部分事物的存在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是不存在任何积极作用的,有的甚至与我们倡导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对于这部分信息,我们应该像倒垃圾一样利索地屏弃,同时发动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通过批评和唾弃不检点的行为,给学生的思想、意识以有益的影响,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什么行为是不可为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以此来达到指导学生行为正常发展的目的。相反,对于信息技术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坚决地“拿来”,进行理解、掌握、融会贯通,使之更全面地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说,这个“拿来”是有挑选性的拿来。
3.信息技术“拿来”的目的在于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直以来,我们的多媒体计算机就以清晰度高,仿真效果好,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可以生动形象的将画面及一些难以想象的历史场景向学生展示出来,也可以利用绘声绘色的语音让学生倾听当时人们的言语,这样直观的声像诱导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理解课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拿来”的实施
1.加快课程改革力度,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的课堂教学徘徊于程式化的边沿,不能一一将教学内容作最大限度的扩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不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要改观这一现象,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这为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介入提供了可以根植的土壤。信息技术运用之前我们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透彻地理解和领悟,做到运用自如,还要从整体上理解编排课文的指导思想和意图,并进一步对课本内容中的创新因素给以充分地认识和挖掘,做到充分理解课文,才有可能将自己深入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也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把握好信息技术“拿来”的内容和运用的最佳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效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一定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整堂课的时间只进行信息技术的演示,而不进行教师的讲授、引导的话,课堂教学就起不到求知、创新的作用,由此可见,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受到时间的局限,所以,把信息技术需要演示的内容控制在适宜的时间内对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选择应用的时机对其使用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总理生前带病坚持工作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认识总理,增强学生对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把握这一片段的使用时机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我选择把它放在课文学习之前,一上课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在学生不禁对总理肃然起敬的时候,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上,这样做既促进了课堂氛围的形成,又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相反,如果把它放在课堂中或讲完课进行,一定会使学生相信课文的真实性,却没有促进整个课堂气氛的形成,很可惜。作为师者,我们只有清醒地注意到信息技术运用的这些细节,充分把握好信息技术运用的内容和时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后及时展开教学评价,总结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予以推广与改进
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只有把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及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并不失时机地推广经验、弥补不足,才能有效的避免不良教学效果的出现,才能完美、快速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诚然,对信息技术来讲,“拿来”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拿来的信息技术及时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决定取舍,并精心挑选适合表达教学内容的部分加以应用,才能使信息技术为我们课堂教學所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创造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