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正式通过了德法英三国提交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该决议认为,伊朗在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查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仍有些问题需要做出解释,伊朗应进一步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配合。由于该决议没能做出最终结论,也没有确定解决危机的最后时间,这使得伊朗核危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无法画上句号。
谈到“核”,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核能”和“核武器”。伊朗是个能源大国,它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6%。就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而言,伊朗百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但长期以来,伊朗政府一直致力于核能利用,目的何在?
核技术发展:公开与传说
公开的秘密
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国王巴列维就开始积极寻求发展核能。伊朗启动核计划,主要是担心苏联的威胁(伊朗与苏联有漫长的边界)。当时,为了抵御苏联南下,美国成了第一个支持伊朗发展核能的国家。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根据该协议,1967年美国为德黑兰大学提供了一个用于研究的五兆瓦反应堆。
继美国之后,1974年,西德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造的两个1300兆瓦轻水反应堆破土动工。1975年,法国和伊朗也签订协定,启动核合作项目。按巴列维国王的设想,到20世纪末,伊朗要在全国建造23座反应堆并投入运行。至1979年1月,即巴列维国王出走之前,美国已向伊朗出售了八个反应堆,法国向其出售了五个。伊朗与其他国家签署了建立六个核电站相关协议,其中西德帮助建设的两个反应堆一个完成了85%,一个完成了60%。此外,德黑兰研究中心的核反应堆也开始运行。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伊朗新政权放弃了巴列维的核计划,中止了与西方的所有核合作。但是,由于新政权面临着来自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加之随即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以及与伊拉克、以色列激烈的军备竞赛,伊朗政府很快决定恢复一度中断的核计划。
1983年夏季,伊朗新政权希望西德能建完原来的核反应堆,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西德未与伊朗签约。1984年,伊朗政府开始与阿根廷进行核接触,核计划重新启动。1989年,伊朗开始在阿根廷的帮助下开采铀矿,并与阿根廷签署了建设处理铀矿石设施的协议。但在美国的干预下,1992年1月,阿根廷政府单方面宣布中止该协议。接着,印度也宣布将不再履行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停止向伊朗出售核反应堆。同年,法国和德国都拒绝了与伊朗恢复核联系的要求。
90年代以后,面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海湾战争,以及以色列与土耳其的军事合作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伊朗决定加大发展核技术的力度,伊朗的核计划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鉴于德法拒绝恢复与伊朗签订的核协议,伊朗只好与俄罗斯就建设布什尔核电站问题进行谈判。1992年,双方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随后,两国又签署了核电站以及提供核燃料等协议。2002年7月,伊朗与俄罗斯签订协议,俄罗斯帮助其再建五座核电反应堆,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伊朗与国际社会进行核合作的最大项目。
传说中的谜
据说,早在1986年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拉·卡迪尔·汗就秘密访问过伊朗。作为两国核合作的一部分,巴基斯坦答应在其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核科技研究所培训伊朗物理学家。
苏联解体后,伊朗利用了这一事件带来的机会。1992年上半年,西方大量报道说,哈萨克斯坦数件核武器去向不明,并推测,它们可能已运到了伊朗。还有报道说,伊朗出价20万英镑签约雇用前苏联的核技术人才,以便帮助制造原子弹。这些迫使老布什政府宣布雇用前苏联所有核科学家。此外,伊朗还利用国际市场和“核黑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伊朗的核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上世纪90年代,伊朗人使用的惟一一套重要的核研究设施还是美国提供的那个五兆瓦的反应堆。到了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已成功地开采出铀,并在伊斯法罕、卡尚两地建立了提炼浓缩铀的工厂。伊朗已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伊朗如是说
早在1974年,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就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将“中东无核区”的议案列入29届联大议程。此后,伊朗代表又与埃及代表联合提出“在中东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决议草案。该草案被联大通过。
但是到1989年,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说,“在别人威胁我们的情况下”,伊朗必须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当然他在许多场合更多强调的是伊朗的核设施只用于核研究。1993年2月,他又说:伊朗没有核武器,也不想获得这种武器。伊朗只对“民用”核技术感兴趣。
面对伊朗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的可能,在伊拉克战争开战之际,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已成功地开采出铀,并在伊斯法罕、卡尚两地建立了提炼浓缩铀的工厂,伊朗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但是,到了10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讲话说:“我们经常说,我们不需要核武器,因为拥有这样的武器并不彰显力量。”伊朗总统哈塔米也表示,伊朗可考虑有条件地停止其浓缩铀提炼项目,前提是“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
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矛盾表态表明,一方面,它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无核”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又希望创造出一种核威慑以保证国家安全。
核问题的演变:神话和现实
从神话到现实
伊朗发展核武器是神话还是现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既可能是神话,也可能根据需要变成现实。
伊朗发展核武器成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等国的做法。伊朗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极为不满,1991年10月,《伊斯兰共和报》曾载文称:“美国、其他一些国家的政策和这个侵占巴勒斯坦的政权有权掌握核技术,而其他国家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这只能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武力说了算。这是一种野蛮时代的逻辑。如果允许以色列拥有核武器,那么,伊朗为什么不能拥有?”
美国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小布什一上台就将伊朗、伊拉克和朝鲜定为“邪恶轴心”国。2002年9月,美国商用卫星拍摄到一组照片,发现伊朗中部地区有可疑的建筑物。经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专家分析,认为一个是浓缩铀加工厂,一个是重水反应堆设施。于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对伊朗进行新一轮的核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出伊朗需要立即签署并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以使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同时解决有关伊朗秘密核计划的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2003年6月,布什首次表明,美国及其盟国“不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9月9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美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布里尔指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声称准备给伊朗“最后一次机会”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
在美国对伊朗实行强硬政策的同时,以色列计划对伊朗核设施轰炸的传闻接连不断。2003年8月下旬,《华盛顿时报》披露,以色列已秘密制定了一项轰炸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计划,并为空军战机绘出了轰炸飞行路线图。10月11日德国的《明镜》周刊、12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邮报》和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大肆报道,以色列军方和以色列间谍机构摩萨德为偷袭伊朗核设施做了各种准备。
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政策以及有关以色列军事袭击伊朗核设施的传闻,加强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决心,也加快其步伐,使其有可能由神话变为现实,而这对于解决伊朗的核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神话到神话
美国一再声称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其真实目的是要小题大做,希望借安理会来制裁伊朗,并扩大美国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的作用。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希望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人尽可能不要这样做,如果有人真要将该问题拿到安理会解决,他们必须明确说明希望安理会采取何种行动,不能只是将问题提交给安理会,却不对安理会如何处理问题做出明确表态。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总干事巴拉迪也坚决反对美国的这一提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在督促伊朗与其合作的同时,尽量避免给美国打击伊朗提供任何借口,伊拉克战争后更是如此。
为了通过文明对话来解决伊朗核问题,欧盟大国积极斡旋。2003年10月21日,德国外长菲舍尔、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对伊朗进行“史无前例”的联合访问。在此基础上,伊朗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完全公开其核计划,并暂停铀浓缩活动。今年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又通过了由德法英三国提出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案。伊朗本着“文明对话”的原则积极与欧盟合作。如伊朗提前交出了能够澄清其核活动的文件,并宣称将无条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伊朗领导人多次宣布暂停其浓缩铀计划。最近伊朗迅速释放了八名误入伊朗领域的英国军人,这可视为其对西欧国家通过文明对话解决冲突的回应,表明伊朗希望营造一个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文明对话”可使伊朗发展核武器停留在神话阶段,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和平对话所带来的成果。
伊朗发展核武器到底是神话还是现实,取决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和伊朗人对国际社会的认识。
不是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朗的核问题是伊朗自编自导,同时根据参与者的需要而使用“演员”的一个历史剧。伊朗通过该问题验证了“文明对话”的可行性。1997年,哈塔米以“文明对话”等政策当选为伊朗新总统。伊朗核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对话”的过程,它向世人表明,在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
在“威慑理论”还有一定的市场的当今国际社会,伊朗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核发展”来求得安全,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国际上树立爱好和平的新形象。2003年8月30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在会见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时说:“根据伊斯兰教法和道德原则,伊朗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我们有权和平使用核能。”他还向国际社会保证,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但强调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谈到“核”,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核能”和“核武器”。伊朗是个能源大国,它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6%。就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而言,伊朗百年之内不会出现能源危机。但长期以来,伊朗政府一直致力于核能利用,目的何在?
核技术发展:公开与传说
公开的秘密
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国王巴列维就开始积极寻求发展核能。伊朗启动核计划,主要是担心苏联的威胁(伊朗与苏联有漫长的边界)。当时,为了抵御苏联南下,美国成了第一个支持伊朗发展核能的国家。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根据该协议,1967年美国为德黑兰大学提供了一个用于研究的五兆瓦反应堆。
继美国之后,1974年,西德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造的两个1300兆瓦轻水反应堆破土动工。1975年,法国和伊朗也签订协定,启动核合作项目。按巴列维国王的设想,到20世纪末,伊朗要在全国建造23座反应堆并投入运行。至1979年1月,即巴列维国王出走之前,美国已向伊朗出售了八个反应堆,法国向其出售了五个。伊朗与其他国家签署了建立六个核电站相关协议,其中西德帮助建设的两个反应堆一个完成了85%,一个完成了60%。此外,德黑兰研究中心的核反应堆也开始运行。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伊朗新政权放弃了巴列维的核计划,中止了与西方的所有核合作。但是,由于新政权面临着来自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加之随即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以及与伊拉克、以色列激烈的军备竞赛,伊朗政府很快决定恢复一度中断的核计划。
1983年夏季,伊朗新政权希望西德能建完原来的核反应堆,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西德未与伊朗签约。1984年,伊朗政府开始与阿根廷进行核接触,核计划重新启动。1989年,伊朗开始在阿根廷的帮助下开采铀矿,并与阿根廷签署了建设处理铀矿石设施的协议。但在美国的干预下,1992年1月,阿根廷政府单方面宣布中止该协议。接着,印度也宣布将不再履行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停止向伊朗出售核反应堆。同年,法国和德国都拒绝了与伊朗恢复核联系的要求。
90年代以后,面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海湾战争,以及以色列与土耳其的军事合作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伊朗决定加大发展核技术的力度,伊朗的核计划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鉴于德法拒绝恢复与伊朗签订的核协议,伊朗只好与俄罗斯就建设布什尔核电站问题进行谈判。1992年,双方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随后,两国又签署了核电站以及提供核燃料等协议。2002年7月,伊朗与俄罗斯签订协议,俄罗斯帮助其再建五座核电反应堆,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伊朗与国际社会进行核合作的最大项目。
传说中的谜
据说,早在1986年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拉·卡迪尔·汗就秘密访问过伊朗。作为两国核合作的一部分,巴基斯坦答应在其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核科技研究所培训伊朗物理学家。
苏联解体后,伊朗利用了这一事件带来的机会。1992年上半年,西方大量报道说,哈萨克斯坦数件核武器去向不明,并推测,它们可能已运到了伊朗。还有报道说,伊朗出价20万英镑签约雇用前苏联的核技术人才,以便帮助制造原子弹。这些迫使老布什政府宣布雇用前苏联所有核科学家。此外,伊朗还利用国际市场和“核黑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伊朗的核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上世纪90年代,伊朗人使用的惟一一套重要的核研究设施还是美国提供的那个五兆瓦的反应堆。到了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已成功地开采出铀,并在伊斯法罕、卡尚两地建立了提炼浓缩铀的工厂。伊朗已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伊朗如是说
早在1974年,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就致信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将“中东无核区”的议案列入29届联大议程。此后,伊朗代表又与埃及代表联合提出“在中东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决议草案。该草案被联大通过。
但是到1989年,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说,“在别人威胁我们的情况下”,伊朗必须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当然他在许多场合更多强调的是伊朗的核设施只用于核研究。1993年2月,他又说:伊朗没有核武器,也不想获得这种武器。伊朗只对“民用”核技术感兴趣。
面对伊朗成为美国下一个打击目标的可能,在伊拉克战争开战之际,2003年2月9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伊朗已成功地开采出铀,并在伊斯法罕、卡尚两地建立了提炼浓缩铀的工厂,伊朗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但是,到了10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讲话说:“我们经常说,我们不需要核武器,因为拥有这样的武器并不彰显力量。”伊朗总统哈塔米也表示,伊朗可考虑有条件地停止其浓缩铀提炼项目,前提是“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的权利得到保证”。
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矛盾表态表明,一方面,它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无核”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又希望创造出一种核威慑以保证国家安全。
核问题的演变:神话和现实
从神话到现实
伊朗发展核武器是神话还是现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既可能是神话,也可能根据需要变成现实。
伊朗发展核武器成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等国的做法。伊朗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极为不满,1991年10月,《伊斯兰共和报》曾载文称:“美国、其他一些国家的政策和这个侵占巴勒斯坦的政权有权掌握核技术,而其他国家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这只能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武力说了算。这是一种野蛮时代的逻辑。如果允许以色列拥有核武器,那么,伊朗为什么不能拥有?”
美国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小布什一上台就将伊朗、伊拉克和朝鲜定为“邪恶轴心”国。2002年9月,美国商用卫星拍摄到一组照片,发现伊朗中部地区有可疑的建筑物。经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专家分析,认为一个是浓缩铀加工厂,一个是重水反应堆设施。于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对伊朗进行新一轮的核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出伊朗需要立即签署并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以使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同时解决有关伊朗秘密核计划的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2003年6月,布什首次表明,美国及其盟国“不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9月9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美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布里尔指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声称准备给伊朗“最后一次机会”证明其没有秘密发展核武器。
在美国对伊朗实行强硬政策的同时,以色列计划对伊朗核设施轰炸的传闻接连不断。2003年8月下旬,《华盛顿时报》披露,以色列已秘密制定了一项轰炸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计划,并为空军战机绘出了轰炸飞行路线图。10月11日德国的《明镜》周刊、12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邮报》和美国的《洛杉矶时报》大肆报道,以色列军方和以色列间谍机构摩萨德为偷袭伊朗核设施做了各种准备。
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政策以及有关以色列军事袭击伊朗核设施的传闻,加强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决心,也加快其步伐,使其有可能由神话变为现实,而这对于解决伊朗的核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神话到神话
美国一再声称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其真实目的是要小题大做,希望借安理会来制裁伊朗,并扩大美国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的作用。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希望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人尽可能不要这样做,如果有人真要将该问题拿到安理会解决,他们必须明确说明希望安理会采取何种行动,不能只是将问题提交给安理会,却不对安理会如何处理问题做出明确表态。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总干事巴拉迪也坚决反对美国的这一提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希望在督促伊朗与其合作的同时,尽量避免给美国打击伊朗提供任何借口,伊拉克战争后更是如此。
为了通过文明对话来解决伊朗核问题,欧盟大国积极斡旋。2003年10月21日,德国外长菲舍尔、法国外长德维尔潘、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对伊朗进行“史无前例”的联合访问。在此基础上,伊朗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更加严格的检查,完全公开其核计划,并暂停铀浓缩活动。今年6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又通过了由德法英三国提出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案。伊朗本着“文明对话”的原则积极与欧盟合作。如伊朗提前交出了能够澄清其核活动的文件,并宣称将无条件签署《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伊朗领导人多次宣布暂停其浓缩铀计划。最近伊朗迅速释放了八名误入伊朗领域的英国军人,这可视为其对西欧国家通过文明对话解决冲突的回应,表明伊朗希望营造一个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文明对话”可使伊朗发展核武器停留在神话阶段,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和平对话所带来的成果。
伊朗发展核武器到底是神话还是现实,取决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和伊朗人对国际社会的认识。
不是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朗的核问题是伊朗自编自导,同时根据参与者的需要而使用“演员”的一个历史剧。伊朗通过该问题验证了“文明对话”的可行性。1997年,哈塔米以“文明对话”等政策当选为伊朗新总统。伊朗核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对话”的过程,它向世人表明,在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的。
在“威慑理论”还有一定的市场的当今国际社会,伊朗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核发展”来求得安全,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国际上树立爱好和平的新形象。2003年8月30日,伊朗总统哈塔米在会见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时说:“根据伊斯兰教法和道德原则,伊朗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我们有权和平使用核能。”他还向国际社会保证,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但强调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