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学生素质代表国家的未来。因此,德育教育不能片面的依赖于思想品德课程,而要实现德育与多种学科的有效结合。音乐作为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德育作用,如果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不仅能够发挥音乐教育润物无声的价值,还能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主动性,达到比说服教育更佳的德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初中音乐教育,谈谈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育;音乐课堂
1.引言
如今,伴随经济的腾飞,我国教育事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国在教育上都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国家至上”教育以及日本的“民族教育”等等。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也提出了初中教育要朝素质教育转型的观点,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全面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心理素養的提升。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提高中学生审美、丰富音乐体验、陶冶艺术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且德育与音乐教育在目标上有一致性,因此,将德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能够让教育发挥更佳效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2.1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符合教育法规
《教育法》里深刻强调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引导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成为有文化和素质的劳动者,而这一教育方针的实现,需要以学校为渠道实现,而培养人才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才的文化修养、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只有这两方面的实现,才能称教育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除了在文化课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人文课培养学生道德,引导塑造初中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2.2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
在我国现行的课程规划里,实现德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同时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汲取养分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初中生德育课堂上,往往存在单一式说服教育,该模式存在弊端,一方面,德育教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上实施,引发学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升学率”,而缺少对学生德育的关心,所以学生也对德育课抱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并不关心德育真谛,德育效果不佳、而音乐课程能够带领初中生们载歌载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里形成对道德行为的认识,从而熏陶人们的心灵、摄映人们的生活轨迹,使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从音乐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其有着时代性,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时代面貌,优化德育教学的氛围与环境。
2.3音乐教育能缓解德育与智育的冲突
近些年来,青少年容易被贴上有负面色彩的标签,虽然青少年的创新性、自主能力随着教育改革有所提升,但是一些不好的行为素质也引发关注,尤其是一些“名人恶搞”事件,表现了年轻人对民族传统与历史英雄的不屑不顾,这对中华优良文化的传承是不利的。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是否现代教育过分重智育轻德育。在初中这个黄金年龄阶段,应该重视德育的引导价值,将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借助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音乐的人文课堂为中介,缓解德育与智育的冲突。
3.与德携手,润物无声——初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策略
3.1顺应潮流,激发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流行的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而流行性的音乐往往最为学生所追捧,所以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效果,可以让音乐课堂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初中生所追捧的一些流行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时代特色,利用流行音乐来丰富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获得德育。如,《青春修炼手册》这首歌,曲调轻快、内容简单又迎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歌词里“我的勇敢充满电量 昂首到达每一个地方”,给学生传递了一种积极、正能量的理念,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欢唱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上弘扬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3.2巧用课件,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有着抽象的特点,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常常无法用文字将音乐的内涵描绘出来,这时可以借用课件,将抽象的音乐形式形象化,以此丰富初中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保卫黄河》的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黄河的图片展示在课件上,并告知学生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难背景,学生可以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知祖国一路以来的艰辛,从被列强欺压到独立自主,在到现代的富强和谐,是经过一代代人的顽强抗争、无私奉献而来的。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发挥音乐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3.3开阔视野,培育学生积极人生态度
初中音乐课程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重在用音乐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拓宽初中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音乐老师身为音乐课堂的组织者,要注重对音乐作品背景的深度挖掘,讲究在作品里传递给学生一种音乐思想和音乐态度,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达成与旋律的融会贯通,体现唯美的音乐意境。例如,在教学莫扎特的《金色乐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莫扎特音乐的生命力,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湖水波澜、花木生长,结合创作背景传递音乐的感染力,从而呼唤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音乐新课标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了,现代的音乐教学应该强化音乐的教学目标,创新音乐教学内容,摒弃“师本位”的教学观念,体现“生本位”的教学,挖掘音乐课的德育功能,促进音乐与德携手,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风刚. 初中音乐课融入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 广东省 台山市 529200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教育;音乐课堂
1.引言
如今,伴随经济的腾飞,我国教育事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国在教育上都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公民教育”、新加坡“国家至上”教育以及日本的“民族教育”等等。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里,也提出了初中教育要朝素质教育转型的观点,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全面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以及心理素養的提升。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人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提高中学生审美、丰富音乐体验、陶冶艺术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且德育与音乐教育在目标上有一致性,因此,将德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能够让教育发挥更佳效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2.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2.1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符合教育法规
《教育法》里深刻强调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引导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成为有文化和素质的劳动者,而这一教育方针的实现,需要以学校为渠道实现,而培养人才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才的文化修养、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只有这两方面的实现,才能称教育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除了在文化课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人文课培养学生道德,引导塑造初中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
2.2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
在我国现行的课程规划里,实现德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同时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汲取养分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初中生德育课堂上,往往存在单一式说服教育,该模式存在弊端,一方面,德育教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上实施,引发学生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升学率”,而缺少对学生德育的关心,所以学生也对德育课抱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并不关心德育真谛,德育效果不佳、而音乐课程能够带领初中生们载歌载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里形成对道德行为的认识,从而熏陶人们的心灵、摄映人们的生活轨迹,使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从音乐的组织形式上来看,其有着时代性,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再现时代面貌,优化德育教学的氛围与环境。
2.3音乐教育能缓解德育与智育的冲突
近些年来,青少年容易被贴上有负面色彩的标签,虽然青少年的创新性、自主能力随着教育改革有所提升,但是一些不好的行为素质也引发关注,尤其是一些“名人恶搞”事件,表现了年轻人对民族传统与历史英雄的不屑不顾,这对中华优良文化的传承是不利的。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是否现代教育过分重智育轻德育。在初中这个黄金年龄阶段,应该重视德育的引导价值,将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借助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音乐的人文课堂为中介,缓解德育与智育的冲突。
3.与德携手,润物无声——初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策略
3.1顺应潮流,激发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流行的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而流行性的音乐往往最为学生所追捧,所以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效果,可以让音乐课堂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初中生所追捧的一些流行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结合时代特色,利用流行音乐来丰富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获得德育。如,《青春修炼手册》这首歌,曲调轻快、内容简单又迎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歌词里“我的勇敢充满电量 昂首到达每一个地方”,给学生传递了一种积极、正能量的理念,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欢唱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音乐,在音乐课堂上弘扬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3.2巧用课件,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有着抽象的特点,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常常无法用文字将音乐的内涵描绘出来,这时可以借用课件,将抽象的音乐形式形象化,以此丰富初中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保卫黄河》的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黄河的图片展示在课件上,并告知学生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难背景,学生可以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知祖国一路以来的艰辛,从被列强欺压到独立自主,在到现代的富强和谐,是经过一代代人的顽强抗争、无私奉献而来的。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发挥音乐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3.3开阔视野,培育学生积极人生态度
初中音乐课程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重在用音乐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拓宽初中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音乐老师身为音乐课堂的组织者,要注重对音乐作品背景的深度挖掘,讲究在作品里传递给学生一种音乐思想和音乐态度,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达成与旋律的融会贯通,体现唯美的音乐意境。例如,在教学莫扎特的《金色乐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莫扎特音乐的生命力,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湖水波澜、花木生长,结合创作背景传递音乐的感染力,从而呼唤学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小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策略上,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音乐新课标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了,现代的音乐教学应该强化音乐的教学目标,创新音乐教学内容,摒弃“师本位”的教学观念,体现“生本位”的教学,挖掘音乐课的德育功能,促进音乐与德携手,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风刚. 初中音乐课融入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4
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 广东省 台山市 52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