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诚信教育再审视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已有研究认为青少年诚信缺失,原因在于社会、学校、家庭等负面影响,改进措施强调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达成教育合力。观照青少年诚信问题,不仅要从外在客观因素寻找原因,更应该观照社会中制度、文化因素,尤其是观照个体生命意义,坚持以个人主义立场审视当前道德教育,改变传统的注重道德教育科目化、课程化、知识化的说教模式,转向生活化、情境化,增强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的教育。
  关 键 词 诚信;道德教育;个人主义立场
  作者简介李醒东,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在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诚信是否出现了危机?媒体上频频曝光的敲诈、欺骗等失信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一问题。关注诚信,不是简单地描述青少年出现的诚信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而应该从个体生存意义角度来关照诚信于个人的价值、诚信的文化环境、当代中国诚信的环境建设等,通过改变社会评价观以及人的精神面貌,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的诚信度,这比单纯要求讲诚信更具有社会意义。
  一、青少年诚信及诚信教育
  研究检视
  青少年诚信问题并非新话题,研究者不乏其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诚信缺失
  当今社会,人们似乎认同诚信已成为一种奢侈品。很多人想诚信却不敢诚信。一项对“90后”的调查发现,他们大都认同“讲诚信”,但是对社会诚信现状深表忧虑,对他人和自己的诚信都缺乏自信,甚至认同“见利弃信”的做法。[1]青少年诚信缺失表现在:其一是存在诚信知行脱节。青少年讨厌不诚信,强烈指责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也愿意做一名诚信的人,但是在现实中当他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却又抱着怀疑的态度,认同与忧虑同在。其二是对己对人双重标准。不少青少年对别人的诚信度要求比较高,但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非常宽容。其三是青少年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度不一致。青少年普遍对社会、学校诚信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对父母的诚信认同度较高。
  (二)诚信缺失归因流于表象
  已有研究几乎毫无例外地将青少年诚信缺失问题归因于社会不良思想侵入、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家庭教育失当、网络媒体负面环境影响以及个人缺少反思等。
  (三)提高诚信的对策停留在口号和倡议层面
  以往的研究者将提高青少年诚信的对策往往归纳为营造良好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等方面。
  二、青少年诚信缺失的
  个人主义立场解释
  面对当今诚信危机以及学校大张旗鼓的诚信教育,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诚信危机?什么样的人才会坚持诚信?什么样的诚信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要回答坚持诚信的社会条件是什么?诚信对于个人的价值是什么?坚持从个体的意义或者精神生活层面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存在的合理性,也许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获得重拾道德的信心。这也是我们更好地进行诚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社会诚信环境不良,对不诚信的行为监控不足带来诚信危机
  诚信的缺失与回归实际上是诚信文化环境重建的问题。当代中国诚信的环境建设包括社会制度规则、文化价值观和与行为匹配的环境设施等。
  首先是社会空间变化的影响。“文革”对人们的诚信系统造成极大破坏,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在社会转轨的过程中,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建设相对欠缺,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也带来了价值观上的冲突。当前,网络文化带来的是人们的交往虚拟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是陌生人的社会,城镇化过程带来的是农村人与城市人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
  其次是背后的社会动因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程序、标准、检测来做出判断,理性让位于技术。相应地,我们内在自律性降低了,科学技术带来的他律逐渐让人们降低了对自律的要求。用技术代替道德和自律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生存危机。
  (二)个体存在的意义感缺失,使人们对诚信无所适从
  如果把精神问题、道德问题转化成时间、空间问题的话,我们发现个体对人生意义的产生有三个关照点: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过往的经历会连缀成线构成对过往的反思,这是重要的良心基础。尤其到晚年,一个人对自己过往行为会越来越多地进行伦理判断——道德产生于对人生的解释。当现实中人们需要向亲人讲起过往的时候,人生就带有道德性,诚信就包含在其中。个体对自我的诚信问题随着独子化和角色身份的复杂化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个体的意义感丧失就是人们不对自己负责的结果。
  其次,人们生活在当下的时候常常会从未来的角度观照现代。人是有规划意识和能力的,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有明确的计算。我们发展现代理性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计算。人的很多现实行为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带有目的性,以历史的、未来的某种状态来观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价值理性是缺失的。历史观照里更多带有工具理性,更多的是纯粹的利益计算。我们甘于平庸,自我矮化,尤其是在道德人格上对所谓的惩罚带来的某种道德后果也不予以考虑了,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最后,人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意义,在于我们还有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理想。正如司马迁所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司马迁对孔子的赞叹来自于他本身对道德人格的追求。他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事情看作是在记录历史、记录人类的价值理想,他把自己当时的生活的意义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伦理原则、人类的某种道德高度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作一项工作。他在为完成自己的信仰而努力工作,完全超出了一种世俗的评价和偏见。
  当前诚信缺失实际是人性缺失,人格高度的陨落,精神高度的降低。诚信教育应包含人本身从不同时空下审视当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建构诚信教育体系时,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将其看作是关于人的精神世界丰富性的问题。我们要接受现代化,但我们仍然要看到人的神圣性和精神人格的独立价值。对诚信问题的讨论不是简单地找到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和时代原因,我们更多的不是找到应对方法,而是更多地让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包括儿童、青少年学会从不同视野观照自己当下生活。让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里过一种更丰富、更有格调和品位的生活。因此,所有的学校教育都应该有道德性。
  三、诚信回归的应然路径
  重拾诚信美德,不能仅依靠学校中德育课上的说教,应当强调渗透、体验、道德认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诚信所折射出的是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某个侧面,诚信危机意味着一种道德危机。因此,让学生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对于解决我们当前学校诚信危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具体而言,学校德育的重心应从道德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社会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从重视直接的道德教学转向间接的道德教育,即从学校德育“课程化”或“学科化”转向在其他课程或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为此,学校教育要使学生从封闭式的学科性教材学习转向开放的情境性教材体验,为个人经验和体会留有余地;从以教师的教导、说服、劝解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方法上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校德育。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认同与忧虑共存——“90后”青少年诚信现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0(9):47—51.
  [2] 黄向阳.德育原理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9.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合肥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具体包括19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包括将探索公办民办学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机制。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确保质量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将来政府可能会采取委托的方式,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让部分随迁人员子女到民办学校就读,这样既保证了这部分学生的入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一座城市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了中华民族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这里,汉武大帝长袖一挥,长戈一指,其铁骑横扫大漠,使匈奴人哀唱“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衍,妇女无颜色”。此后八百年,依旧在这里,盛世繁华的唐朝磅礴而出。太宗雄治,四夷来朝,使它成为万国之都。当时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它是中国的中心。  这座城市便是陕西省西安市。它在历史上是周、秦、汉、隋、唐等
物质的阳光照在人的身上,只能暖和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人的一生一世。这句话,赵青山始终铭记于心。从四平市教育局德育办主任,到副局长,再到局长,他深度参与了四平市的一系列教育革新,并不断呼吁整个教育圈与社会浮躁之气奋力抗衡,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  中国德育:从2004年前提出研究课题“经历教育”,到如今“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经历教育体系”,四平
又到教师节。  一年来,全国近1800万教职工拿什么感动了亿万国人,不用多想,正是他们高尚的师德。  就在不久前,一个名叫张丽莉的“80后”,凭着人性之善、师德之光,成为了“最美女教师”,受到了全社会的褒奖。  无疑,张老师是一个典型。我们为这支队伍有张老师而自豪。  思绪平复后,一个问题挥之不去——如何评价师德。  人们似乎习惯了用极端事件来衡量师德。当有教师为了学生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时,就赞
“还记得我在高二竞选班长时的囧样;还记得我在高三运动会上的第一次尝试;还记得我们在高三经历的每一个日子;还记得我们一起去高考的踌躇满志;还记得你们的每一个笑脸;还记得你们认真的模样……362会是我永远幸福的来源”。郭子琼写在QQ空间的一番话让我热泪盈眶,362班也是我幸福的来源啊!  在这里,我被称为“冯导”,学生QQ群被称为“冯宅”,甚至在高考奋战的日子里,有学生写道:信冯导,考高分。有很多老师
近年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我们都始终坚持将“德育为先”置于教育价值的核心。从区域教育行政的角度讲,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能仅仅体现为口号式地呼吁、活动类的组织、行政性的干预和阶段化的检查,更应当从区域文化特色和教育发展现实基础入手,实现整体策划,专业引领与有序推进,从而促进中小学对道德教育的真正重视,提升道德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宁波市北仑区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改革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指导意見》(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意见》对浙江省中考政策、考试、招生和录取的过程等都做了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特长生也要参加中考且数量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5%;语言类考试或尝试机考,体育考试分值不低于总分的5%;只有保送生能提前招生,读国际班学生,也要参加中考;三年内完善综合素质评价,A等学生比例不超过25%。新政策从2
从对国内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经销商维修保养高峰期约占工作时间的50%~60%,而在高峰期的入厂台次约占全天总入厂台次的70%一80%。为缓解这种高峰期入厂台次激增给经销商造成的服务压力,以及由于工作量的加大而可能会造成的服务品质下降,能够更为合理地安排维修工位和实现预约无疑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据统计,对于经销商而言预约服务比例如果能够达到20%~30%,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缓解
近年来,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重“智”轻“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将“我”置于利益的首位,忽略他人利益,甚至对公共事务冷漠置之……这些现象都显示出学校公民教育的严重缺乏。  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就像在家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公共生活逐渐萎缩和扭曲,逐
作为美德的感恩德性蕴含了三重维度伦理关系。感恩美德德性的生成不是一个自发过程,而是在三重维度的感恩伦理关系交互作用下,经过主体一系列的伦理心理环节而生成。如何增强人们对于感恩美德的认知,自觉地履行感恩美德?如何让青少年学会感恩?一是须区分作为美德的感恩与建立在利益计较、物物往来关系之上的人与人交往中的感恩;二是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感恩美德的认知,激励人们作为美德的感恩情感:三是对于社会组织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