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本篇文章尝试从教学内容、学生心理、课堂氛围、教法学法、自身教学风格等五个方面切入,探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积极性 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1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爱学习,无疑是教师顺利组织教学的最有力保证。然而,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不仅并没有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而且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势,也为了我们中华文学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承,教师势必要在较短时间内钻研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一、从教学内容入手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任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都是外显的、暂时的,真正持久的调动还是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所以,无论一位教师有多少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最根本的一个还是要从教学内容入手。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挖掘出初中文言文文本中趣味性强的部分。比如说,与学生好奇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文本;时下热度很高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文本等等,这些内容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是有一定效果的。
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整文言文题目的难度。简单来说,这种难度不应该是恒常的,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因为难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学生的成就感就不那么充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很难保持下去;题目的难度过难的话,学生总是遭受打击,学习的情绪也不会非常积极。总之,从教学内容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一是要挖掘出教学文本中有趣的部分,二是要善于不断调整布置的文言文题目的难度。
二、从学生心理入手
毋庸置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学生为什么喜欢吟诵文言文、为什么对文本中的历史人物感兴趣、为什么学习通假字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等等,都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才真正拉开了序幕,而要想真正找到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与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学生开门见山直接交流。比如说,讲到一首新的古诗时,我们就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请陈述你的理由。”学生纷纷作答,我们就可以了解学生为什么想要学或者不喜欢这首古诗,那么在之后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多讲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或刻意回避学生不喜欢的内容。二是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做出判断。有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不需要借助语言媒介的,彼此之间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帮助教师捕捉到学生的心理。比如说,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紧缩的眉头,就说明学生在这里有疑问。再比如说,学生听完教师分析之后一个摇头的动作,就说明学生是有不一样的见解。这些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时间进行发问或者阐述,以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从课堂氛围入手
课堂氛围对初中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在文言文学习上也是比较显著的。一般来说,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文本之中,更容易与古人展开对话,因此,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理应成为教师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营造轻松和谐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两点问题。
问题一,什么样的氛围称得上是轻松和谐的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风格迥异多变的文本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那么,既然文本的风格是存在差别的,那么教师可以总是营造同一种类型的氛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换言之,气氛营造得和谐与否,与教师对于文本风格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的文章风格清新,那么教师营造轻松的氛围是最理想的;有的文本风格则是庄严凝重,那么教师稳住课堂气氛,营造出有助于学生静静思考的氛围才是最和谐的。
问题二,教师是氛围营造的绝对主体吗?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说到氛围营造的有关问题,人们都习惯于寄希望于教师,其实,教师并不是氛围营造的绝对主体,确切地说,教师是一个启发者,学生的参与才是保证氛围和谐的最关键因素。所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从教法学法入手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师的教法影响了学生初期的学习状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法有吸引力,他就愿意多听讲、就愿意多跟教师互动。其次,学生的学法左右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生的学法正确,学习的效率就高,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相反,学生感觉文言文越学越费劲,越学越不得要领,那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在提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了。所以,找到正确的教法,并且推荐给学生适合他们的学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局。
五、从自身教学风格入手
俗话说:“有什么样教学风格的教师,就有什么样风格的课堂。”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课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道理,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何种风格组织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比如说,有的教师擅长驾驭轻松诙谐的教学风格,那么整个文言文讲述的过程就非常风趣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容易集中起来的。再比如说,有的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那么教师在课上就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层层推进。毫无疑问,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是有利有弊的,很难说哪种最好、哪种不好,那么,教师怎样做才会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思考以下两点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一成不变的风格持久会失去魅力。人们都向往新鲜事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这样,因此,教师于细微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风格是相对更加明智的。其次,每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也是有差别的,有的班级活泼、有的班级稳健,那么,教师根据任教班级的风格调整自身的风格是比较可取的。教师和学生的风格相吻合,无疑有益于营造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古往今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得到了中外大多数教育家的重视,这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轻松论述完整的命题,但是,只要广大教师坚持思考、勇于创新,就一定可以更快地解决这一问题,更巧妙地帮助学生们找回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积极性 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1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爱学习,无疑是教师顺利组织教学的最有力保证。然而,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不仅并没有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而且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势,也为了我们中华文学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承,教师势必要在较短时间内钻研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一、从教学内容入手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任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都是外显的、暂时的,真正持久的调动还是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所以,无论一位教师有多少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最根本的一个还是要从教学内容入手。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挖掘出初中文言文文本中趣味性强的部分。比如说,与学生好奇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文本;时下热度很高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文本等等,这些内容都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是有一定效果的。
另一方面,要注意调整文言文题目的难度。简单来说,这种难度不应该是恒常的,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因为难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学生的成就感就不那么充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很难保持下去;题目的难度过难的话,学生总是遭受打击,学习的情绪也不会非常积极。总之,从教学内容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一是要挖掘出教学文本中有趣的部分,二是要善于不断调整布置的文言文题目的难度。
二、从学生心理入手
毋庸置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学生为什么喜欢吟诵文言文、为什么对文本中的历史人物感兴趣、为什么学习通假字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等等,都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弄明白了这些问题,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才真正拉开了序幕,而要想真正找到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与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学生开门见山直接交流。比如说,讲到一首新的古诗时,我们就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请陈述你的理由。”学生纷纷作答,我们就可以了解学生为什么想要学或者不喜欢这首古诗,那么在之后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多讲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或刻意回避学生不喜欢的内容。二是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做出判断。有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不需要借助语言媒介的,彼此之间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帮助教师捕捉到学生的心理。比如说,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紧缩的眉头,就说明学生在这里有疑问。再比如说,学生听完教师分析之后一个摇头的动作,就说明学生是有不一样的见解。这些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时间进行发问或者阐述,以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从课堂氛围入手
课堂氛围对初中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在文言文学习上也是比较显著的。一般来说,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文本之中,更容易与古人展开对话,因此,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理应成为教师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营造轻松和谐氛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两点问题。
问题一,什么样的氛围称得上是轻松和谐的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风格迥异多变的文本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那么,既然文本的风格是存在差别的,那么教师可以总是营造同一种类型的氛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换言之,气氛营造得和谐与否,与教师对于文本风格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有的文章风格清新,那么教师营造轻松的氛围是最理想的;有的文本风格则是庄严凝重,那么教师稳住课堂气氛,营造出有助于学生静静思考的氛围才是最和谐的。
问题二,教师是氛围营造的绝对主体吗?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说到氛围营造的有关问题,人们都习惯于寄希望于教师,其实,教师并不是氛围营造的绝对主体,确切地说,教师是一个启发者,学生的参与才是保证氛围和谐的最关键因素。所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从教法学法入手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师的教法影响了学生初期的学习状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法有吸引力,他就愿意多听讲、就愿意多跟教师互动。其次,学生的学法左右了学生后期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生的学法正确,学习的效率就高,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相反,学生感觉文言文越学越费劲,越学越不得要领,那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在提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了。所以,找到正确的教法,并且推荐给学生适合他们的学法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到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局。
五、从自身教学风格入手
俗话说:“有什么样教学风格的教师,就有什么样风格的课堂。”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课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道理,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何种风格组织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比如说,有的教师擅长驾驭轻松诙谐的教学风格,那么整个文言文讲述的过程就非常风趣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容易集中起来的。再比如说,有的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那么教师在课上就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层层推进。毫无疑问,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是有利有弊的,很难说哪种最好、哪种不好,那么,教师怎样做才会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思考以下两点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一成不变的风格持久会失去魅力。人们都向往新鲜事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这样,因此,教师于细微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风格是相对更加明智的。其次,每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也是有差别的,有的班级活泼、有的班级稳健,那么,教师根据任教班级的风格调整自身的风格是比较可取的。教师和学生的风格相吻合,无疑有益于营造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古往今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得到了中外大多数教育家的重视,这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轻松论述完整的命题,但是,只要广大教师坚持思考、勇于创新,就一定可以更快地解决这一问题,更巧妙地帮助学生们找回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