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型政治主题教学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j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型政治主题教学,即通过创设主题式的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驱力,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彰显提供真实情境、学生中心地位、问题引领探究、自主合作展示等优点,对培育学生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具有独特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型主题教学,包括“确定主题,调查研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结,演绎提高——回归生活,感悟升华”五个步骤。下面,以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课题项目组在北京房山区实验中学指导张艳老师上的高三复习课《文化生活》第五课“燕京八绝的成器之路——文化创新”为例,具体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型主题教学的实施。

一、确定主题,调查研究


  据张艳老师介绍,在高三复习“文化创新”这一课时,在试讲时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共绘思维导图——合作探究运用知识”的备课思路进行,在合作探究时提供四则文字材料近千字,设置三个思考探究问题,分别是:(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们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创新的?(2)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3)如何借助“一帶一路”的契机,推动“一带一路”走出去,增强他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侧重知识教学,文字材料冗长,设问陈旧生硬,难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认同素养也难以落实。按课改项目组建议,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最后选定“燕京八绝的成器之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以“燕京八绝,绝在何处?‘京作’传承,路在何方?燕京八绝,魅力永存!”三个递进式的分主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这种基于中学政治核心素养的研究型主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前由学生自主确定适合课程需要的教学主题,进行文献研究或实地调查研究,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置简明扼要的问题:“‘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为参会的国家领导人及其配偶准备了一份地道的中国礼物,是什么呢?”以时政热点烘托良好的课堂氛围,设问逻辑“是什么”考察基础性知识,随后通过“演示文稿”展示“燕京八绝”的图片,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自然高效。同时以北京地域性文化资源作为情境载体,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根本素养得以内化。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本例中,学生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大量论据和实例,分析说明“燕京八绝,绝在何处”,论证探究“‘京作’传承,路在何方”,归纳演绎“燕京八绝,魅力永存”。在这些分主题统领下,设置了更符合课程内容、更细化的问题:“概括‘燕京八绝’传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你为‘燕京八绝’摆脱传承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里,以问题为纽带,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依托主题所创设的真实情境,注重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与合作探究的空间,以及给予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这一环节,各小组以海报、演示文稿或实物投影展示观点和方案建议,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学生事先进行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依靠团队的力量,以任务驱动,明确分工,取长补短,依托主题进行调查与探究展示,学生情感品质和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四、归纳总结,演绎提高


  学生在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的基础上,主动提出各种建议,生成各种答案,归纳出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形式内容、传播手段不断创新。
  针对“燕京八绝,魅力永存”这一主题,依据活动主题与课程内容设置两个具有开放性的观点进行辨析与探究:(1)观点辨析:有人认为,手工制作成本高、效率低,何不用机器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合作探究:“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上选“燕京八绝”作为“国礼”有何作用?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对所学核心知识进行演绎延伸,同时与导入环节首尾呼应,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政治认同。

五、回归生活,感悟升华


  立足生活,回归生活,是政治教学应有之义。本例中,以课本相关知识点为切入点,巧妙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创新性课后作业:“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拥有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新写一份倡议书。(200字左右)”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切实将知识转化为情感和能力。
其他文献
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它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个角落,都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教师和学生高雅的情操。我校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办学特色是行远教育,普及国学,以培养品行端正、才思敏捷、体艺双馨,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学生。为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的国学特色,推进“寻根·厚德·睿智·健体”的课题探究。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平凡、普通而又细致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期刊
近年来,在学校文化引领下,我致力于语文“善智课堂”研究。所谓“善智课堂”,即是让每一堂课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一个“主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五个环节”(即“善读质疑”“善思解疑”“善品共享”“善悟入情”“善用生智”)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下面,以《难忘的八个字》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这五个环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兴趣培养、文段鉴赏、阅读积累、习惯养成这四个方面,探索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1. 深情诵读,体验语言文字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培养语感、陶冶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诵读美文,读出文意,读出
期刊
科幻小说是集“科学”“幻想”“小说”三要素于一体的文学艺术,它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教学载体。让科幻小说走进语文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  缺乏想象力,不利于语文学习。在学习各类文章或诗歌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想象,往往会吃力不讨好。例如,在欣赏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若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将“荷塘月色”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教学《白鹅》为例,阐述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策略。  三读得意:感知文本形象  “得意”,即引领学生读懂文本,了解旨意。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这个环节是
期刊
情感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美感;要求考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外,
期刊
一切数学知识都是围绕问题产生的,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零散的支架,如能将这些“支架”按照学生的思维搭建在一起,形成“问题链”,则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课堂。一、确定核心问题,形成问题链主链  核心问题是问题链的基石,它应该是根据该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结合学生学情提出的。每一个核心
期刊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思考”学段目标,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直接指向学生参与数学相关的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明确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并得到发展。培养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拓展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期刊
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和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效能、兴趣保持及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所在区域现行使用的教材在低年级没有语音板块,为了鼓励教师尽早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笔者组织了骨干教师团队,开发了“Friends with ABC”语音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字母名称后形成音素意识,掌握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丰富的语境中习得语音规则和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一、创设丰富语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