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女性研究生因性别等原因,其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作出描述,对影响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女性研究生 就业 竞争
自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研究生在校生总量逐年增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尤其是女性研究生因性别等原因,其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作出描述,对影响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调查面向在读女性研究生以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个体访谈、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
女性研究生是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她们同样面临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等原因,女研究生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的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是对调查对象的就业心理、就业过程、就业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从就业客观环境等方面探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更深入全面解析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本文在综合归纳、研究分析千人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女性研究生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并对他们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经历和障碍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各方面客观反映出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文献分析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资料库,进行大量文献检索。同时还查阅了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的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问卷调查法:从2009年初开始,自编问卷围绕着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过程等方面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几所首都财经类院校的女性研究生。个体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了女性研究生、用人单位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客观统计分析,保证了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女性研究生就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就业心态看,喜中有忧,大部分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对于就业前景的调研中,有75.7%的女性认为可以平静对待,12.5%的女性认为可以很乐观估计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有11.5%的女性则表示比较悲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女性研究生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心态积极向上。由于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女性研究生对自身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信心,也因为拥有比多数人更高的学历,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心态上更加有安全感。同时由于对就业前景的乐观估计,约有四成女性更加发奋努力。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女性就业难”的观点并未对女性研究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体性乐观的情绪下,仍有11.5%的女性研究生对自己的前景表示堪忧,更有6.1%的女性因此产生了厌学沮丧的情绪。悲观心理主要来自调研对象主体对自身定位的不明确以及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二)从就业过程看,“战时久”、“战线长”。
所有求职的毕业生一般都要经历了解就业信息、投递简历、笔试面试考核以及录用的过程,女性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拉长找到工作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多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份数在20份以上,女性投递20份以上简历的比例比男性高出3.7%,而另一方面女性投递简历份数在10份以下的比例则较男生少了整整5%。投递简历份数越多说明信息搜寻耗费时间成本越高,就业成本越大。进一步分析获得面试笔试等考核机会,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77.6%的研究生获得3次以上的面试机会,相比较之下,男性获得面试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女性面试次数集中在3-6次,而男生获得面试次数则多达7次以上。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女性研究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女性研究生则会相应扩大自己的就业范围。女性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战时久、战线长”的特点。
(三)从就业结果看,就业质量与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女性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1.7%,并且在求职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从数据上看,女性研究生就业率和选择度都较乐观,可是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女研究生认为就业难呢。究其原因,在于女性研究生就业质量与心理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就业率只是说明有没有找到工作,并不关心期间的就业价值或以何种方式实现就业。女性研究生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不是能不能工作。在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7.3%表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35%的人表示“比较满意”,而剩下的过半数女性研究生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很满意。
由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多年扎实的教育背景,女性研究生对就业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多数女性研究生选择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生活质量有一定保障,符合女性对未来稳定温馨生活的要求。 就业单位选择中,40%的女性研究生青睐科研设计单位,21%和20%的女性第一选择为机关和高等院校,另有13%的女生更偏爱外企。科研设计单位、机关和高校工作稳定且福利待遇较好,同时专业对口能发挥所长,这两个特点符合女性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要求。另一方面来看,女性研究生不选择厂矿企业。乡镇企业和部队等就业方向反应了其缺乏开拓精神、畏难的心理。
三、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女性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本科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学历层次高。多年的求学生涯使她们形成了比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其二,年龄偏大。女硕士毕业时一般二十五六岁,而女博士毕业时一般二十八九岁,其社会责任感和心理负担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更为沉重;其三,她们是女性,毕业后很快就面临结婚生子,就业单位不得不考虑择用女研究生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女性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显示出以下特征:
(一)遭遇性别歧视。很多单位招聘人员男生优先或只招男生,一些单位为了避免产生性别歧视的影响,不明说性别方面的招聘条件,但筛选时只选取男生,导致同等条件下女性研究生的竞争力偏低。
(二)就业面比本科生狭窄。在求职时,女研究生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狭窄。招聘会上写明要女研究生的单位少得可怜。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比本科生严格,女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
(三)女研究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就业率的高低,而在于就业过程难和就业满意度低。很多女研究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出于生活所迫。女性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相对于男生来说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四、影响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连续扩招与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从1999 年开始, 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8.8%,200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人、2002年超过20万人、2004年超过30万人、2006年接近40万人、2007年达到42万人,在校研究生已达到120万人;2007年毕业研究生数为31万人,2008年毕业研究生人数超过41万人。这说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一方面增加了女性研究生的供给,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女性研究生的整体招收质量。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就业环境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恶化。
(二)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女性研究生们遭遇就业尴尬,和当前研究生培养“鱼龙混杂”有关。由于扩招,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根本无暇“因材施教”。许多高校实行两年制硕士教育,更是让研究生学习内容减少,研究生的含金量降低。同时,研究生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脱节,许多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向上与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是不一致的,学校的培养无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导致供求的不匹配。
(三)针对女性研究生的工作很少。
就业过程中,专门针对女性研究生的工作非常少,很多时候他们必须去和本科生竞争,但很多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所以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的考虑,会优先选择本科生,即使女性研究生降低了择业要求和期望,也不一定有本科生有竞争力。
(四)用人单位的成本顾虑。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都努力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资源条件下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对雇主而言,即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女研究生毕业时正逢婚龄或生育年龄,可利用的劳动时间相对男性要少,同时国家《劳动法》又对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进行特别保护,雇用女员工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利润,所以企业选择员工时易倾向于男性。
(五)研究生择业时期望值过高。
研究生凭借高学历、高起点,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期望过高,目标短期化、功利化的倾向。多数研究生把收入多、地位高、工作安逸作为选择职业的首选因素,而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人仅占一小部分。许多女研究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及经济报酬有较高的期望值,倾向于高收入、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 回避收入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在地域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在这种倾向下进行择业,导致一些研究生难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造成人才结构性浪费。
(六)自身因素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 大多数女研究生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生,不可否认,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一些女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经常不知所措, 受感情生活的影响大等。
五、解决方法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要解决女研究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女研究生就业,需主要从女研究生自身、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着手。
(一)女性研究生应利用性别差异,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女研究生要更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大体上来说,女性与男性相比,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可能相对较弱,但女性具有的性情细腻、仔细周到、忍耐力强、善于沟通等优点却是男性所不具备的,因此,女研究生就业应该扬长避短,在报考研究生时就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就业时多选择能体现女性优势的工作,如社交公关、心理咨询、外语、餐饮管理、教书育人等等,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避免了性别间的恶性竞争。
(二)加强自身定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女性研究生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特长、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全面综合客观地分析,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包括希望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在什么地区、从什么岗位做起,等等。职业规划中,既有近期目标,即在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将从事的工作,也有远期目标,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将达到的成绩。有了良好的定位以后,女研究生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达到目标,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扬长避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并适当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推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 减轻女性家庭生产的负担,增进女性的工作效率。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通过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服务来提供,成为社会性劳动。这就需要家庭服务形成有规模、有系统、有规则、有质量的行业,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释放出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生产的效率,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更能节约时间,更大地发挥知识女性尤其是女研究生的职场作用,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学以致用,增进市场经济中女性的竞争力。
(四)从社会上做起,搭建女硕士生良好就业的平台。
社会要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就业领域内的性别平等。大众传媒要加大对知识女性的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知识女性对社会发展的具体贡献,为女研究生就业创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政府要从经济价值取向上解决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的问题,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解除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若女性生育期间的收入由社会提供,企业就不必计算在女性员工生育期间为其支付工资的净损失,使企业更加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求职者。在我国,上海市现已率先建立了女性生育保险制度,为促进女性就业和保障女性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学校要为女硕士生的就业强化奠基功能。
首先,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对女硕士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聘前强化训练。其次,端正女硕士生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同时议各高校要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应及时改革专业与课程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化。另外,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增强导师力量,加强对研究生管理,以保证研究生质量。
总之,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她们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女研究生也要自强自立,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克服各种障碍,在职场中展现新女性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杨震,薛春艳.关于高校女研究生心理咨询方面的思考[J].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2006,4.
[2]刘笑燕.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前沿,2007,1.
[3]刘利舲,郑子莹.理想和现实:浅析女研究生就业状况[J].社会观察,2006,2.
[4]许珊珊.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J].中国优秀论文,2005,4.
[5]许艳丽.通过性别的棱镜看女研究生就业问题[J].中华女子学院院报,2007,2.
[6]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8.
[7]董华容.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优秀论文,2005,5.
[8]罗伟,吴海燕.女性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关键词 女性研究生 就业 竞争
自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以来,研究生在校生总量逐年增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形势大不如前。尤其是女性研究生因性别等原因,其就业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作出描述,对影响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调查面向在读女性研究生以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女性。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个体访谈、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
女性研究生是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她们同样面临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等原因,女研究生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的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是对调查对象的就业心理、就业过程、就业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从就业客观环境等方面探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更深入全面解析女性研究生就业问题,本文在综合归纳、研究分析千人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女性研究生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并对他们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经历和障碍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各方面客观反映出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文献分析法: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资料库,进行大量文献检索。同时还查阅了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的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问卷调查法:从2009年初开始,自编问卷围绕着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及就业过程等方面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几所首都财经类院校的女性研究生。个体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了女性研究生、用人单位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客观统计分析,保证了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女性研究生就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就业心态看,喜中有忧,大部分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对于就业前景的调研中,有75.7%的女性认为可以平静对待,12.5%的女性认为可以很乐观估计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有11.5%的女性则表示比较悲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女性研究生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心态积极向上。由于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女性研究生对自身的竞争力有一定的信心,也因为拥有比多数人更高的学历,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心态上更加有安全感。同时由于对就业前景的乐观估计,约有四成女性更加发奋努力。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女性就业难”的观点并未对女性研究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体性乐观的情绪下,仍有11.5%的女性研究生对自己的前景表示堪忧,更有6.1%的女性因此产生了厌学沮丧的情绪。悲观心理主要来自调研对象主体对自身定位的不明确以及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二)从就业过程看,“战时久”、“战线长”。
所有求职的毕业生一般都要经历了解就业信息、投递简历、笔试面试考核以及录用的过程,女性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拉长找到工作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
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多数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份数在20份以上,女性投递20份以上简历的比例比男性高出3.7%,而另一方面女性投递简历份数在10份以下的比例则较男生少了整整5%。投递简历份数越多说明信息搜寻耗费时间成本越高,就业成本越大。进一步分析获得面试笔试等考核机会,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77.6%的研究生获得3次以上的面试机会,相比较之下,男性获得面试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女性面试次数集中在3-6次,而男生获得面试次数则多达7次以上。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女性研究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女性研究生则会相应扩大自己的就业范围。女性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战时久、战线长”的特点。
(三)从就业结果看,就业质量与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女性研究生就业率高达91.7%,并且在求职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从数据上看,女性研究生就业率和选择度都较乐观,可是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女研究生认为就业难呢。究其原因,在于女性研究生就业质量与心理预期之间存在差距。就业率只是说明有没有找到工作,并不关心期间的就业价值或以何种方式实现就业。女性研究生们更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不是能不能工作。在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7.3%表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35%的人表示“比较满意”,而剩下的过半数女性研究生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很满意。
由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多年扎实的教育背景,女性研究生对就业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多数女性研究生选择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生活质量有一定保障,符合女性对未来稳定温馨生活的要求。 就业单位选择中,40%的女性研究生青睐科研设计单位,21%和20%的女性第一选择为机关和高等院校,另有13%的女生更偏爱外企。科研设计单位、机关和高校工作稳定且福利待遇较好,同时专业对口能发挥所长,这两个特点符合女性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要求。另一方面来看,女性研究生不选择厂矿企业。乡镇企业和部队等就业方向反应了其缺乏开拓精神、畏难的心理。
三、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女性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同本科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学历层次高。多年的求学生涯使她们形成了比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其二,年龄偏大。女硕士毕业时一般二十五六岁,而女博士毕业时一般二十八九岁,其社会责任感和心理负担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更为沉重;其三,她们是女性,毕业后很快就面临结婚生子,就业单位不得不考虑择用女研究生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女性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显示出以下特征:
(一)遭遇性别歧视。很多单位招聘人员男生优先或只招男生,一些单位为了避免产生性别歧视的影响,不明说性别方面的招聘条件,但筛选时只选取男生,导致同等条件下女性研究生的竞争力偏低。
(二)就业面比本科生狭窄。在求职时,女研究生的就业面反而比本科生狭窄。招聘会上写明要女研究生的单位少得可怜。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要求比本科生严格,女研究生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
(三)女研究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就业率的高低,而在于就业过程难和就业满意度低。很多女研究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出于生活所迫。女性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相对于男生来说要面对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四、影响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连续扩招与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从1999 年开始, 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8.8%,200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人、2002年超过20万人、2004年超过30万人、2006年接近40万人、2007年达到42万人,在校研究生已达到120万人;2007年毕业研究生数为31万人,2008年毕业研究生人数超过41万人。这说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一方面增加了女性研究生的供给,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女性研究生的整体招收质量。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就业环境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恶化。
(二)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女性研究生们遭遇就业尴尬,和当前研究生培养“鱼龙混杂”有关。由于扩招,一些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根本无暇“因材施教”。许多高校实行两年制硕士教育,更是让研究生学习内容减少,研究生的含金量降低。同时,研究生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脱节,许多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向上与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是不一致的,学校的培养无法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导致供求的不匹配。
(三)针对女性研究生的工作很少。
就业过程中,专门针对女性研究生的工作非常少,很多时候他们必须去和本科生竞争,但很多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所以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的考虑,会优先选择本科生,即使女性研究生降低了择业要求和期望,也不一定有本科生有竞争力。
(四)用人单位的成本顾虑。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企业为了生存,都努力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资源条件下追逐个人效用最大化,对雇主而言,即利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组合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女研究生毕业时正逢婚龄或生育年龄,可利用的劳动时间相对男性要少,同时国家《劳动法》又对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进行特别保护,雇用女员工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利润,所以企业选择员工时易倾向于男性。
(五)研究生择业时期望值过高。
研究生凭借高学历、高起点,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期望过高,目标短期化、功利化的倾向。多数研究生把收入多、地位高、工作安逸作为选择职业的首选因素,而以“社会需要”为标准的人仅占一小部分。许多女研究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对职业的社会地位、发展前景及经济报酬有较高的期望值,倾向于高收入、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 回避收入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在地域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在这种倾向下进行择业,导致一些研究生难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造成人才结构性浪费。
(六)自身因素的影响。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 大多数女研究生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生,不可否认,这是事实。但与此同时,一些女研究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信心,意志力不够坚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经常不知所措, 受感情生活的影响大等。
五、解决方法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要解决女研究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促进女研究生就业,需主要从女研究生自身、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着手。
(一)女性研究生应利用性别差异,发挥自身优势。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女研究生要更善于发现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大体上来说,女性与男性相比,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可能相对较弱,但女性具有的性情细腻、仔细周到、忍耐力强、善于沟通等优点却是男性所不具备的,因此,女研究生就业应该扬长避短,在报考研究生时就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就业时多选择能体现女性优势的工作,如社交公关、心理咨询、外语、餐饮管理、教书育人等等,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避免了性别间的恶性竞争。
(二)加强自身定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女性研究生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特长、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全面综合客观地分析,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包括希望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在什么地区、从什么岗位做起,等等。职业规划中,既有近期目标,即在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将从事的工作,也有远期目标,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将达到的成绩。有了良好的定位以后,女研究生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达到目标,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扬长避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拓宽知识面,充实自己,并适当参加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推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 减轻女性家庭生产的负担,增进女性的工作效率。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通过大力发展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使家务劳动逐步由社会服务来提供,成为社会性劳动。这就需要家庭服务形成有规模、有系统、有规则、有质量的行业,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释放出来。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生产的效率,满足家庭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更能节约时间,更大地发挥知识女性尤其是女研究生的职场作用,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学以致用,增进市场经济中女性的竞争力。
(四)从社会上做起,搭建女硕士生良好就业的平台。
社会要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就业领域内的性别平等。大众传媒要加大对知识女性的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知识女性对社会发展的具体贡献,为女研究生就业创造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政府要从经济价值取向上解决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的问题,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解除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若女性生育期间的收入由社会提供,企业就不必计算在女性员工生育期间为其支付工资的净损失,使企业更加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求职者。在我国,上海市现已率先建立了女性生育保险制度,为促进女性就业和保障女性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学校要为女硕士生的就业强化奠基功能。
首先,强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对女硕士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聘前强化训练。其次,端正女硕士生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同时议各高校要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应及时改革专业与课程结构,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化。另外,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增强导师力量,加强对研究生管理,以保证研究生质量。
总之,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她们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女研究生也要自强自立,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克服各种障碍,在职场中展现新女性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杨震,薛春艳.关于高校女研究生心理咨询方面的思考[J].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2006,4.
[2]刘笑燕.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前沿,2007,1.
[3]刘利舲,郑子莹.理想和现实:浅析女研究生就业状况[J].社会观察,2006,2.
[4]许珊珊.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J].中国优秀论文,2005,4.
[5]许艳丽.通过性别的棱镜看女研究生就业问题[J].中华女子学院院报,2007,2.
[6]王琦,许艳丽.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8.
[7]董华容.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优秀论文,2005,5.
[8]罗伟,吴海燕.女性研究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