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高考文综试卷第24题值得商榷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国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但是关于四川高考文综试卷第24题的争论之声随之而起,对此题题干和题肢的设置有的拍手称妙,有的则感觉不可思议。对此题质量的优劣,笔者不敢妄加评议,但认真研究此题后,觉得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高考试题命题的依据是教材和考纲,而教材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最根本依据,所以高考试题本不应出现学术上的不确定,逻辑上的指向不明,和教材基本观点发生冲突。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高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利于高等学校的选拔,同时也不利于中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误导。但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24题就可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原题: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元和110亿元
  C.110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此题给的标准答案是C,当笔者看到命题者给定的标准答案时,先是感到惊讶,继而是困惑,待弄清命题者整个解题依据和思维过程后,剩下的就是质疑。首先根据此题标准答案笔者对此题的解题过程可作如下的解析:第一步,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 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第二步,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10%。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即110亿元 110亿元×10%=121亿元。
  但是这个恰似严密的解题过程,却暴露了一个与教材基本观点相冲突的致命问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第十二页黑体字部分明确表述“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笔者不禁要问某国M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不是10/(1 10%)元,或许按照命题人思路会回答题干中倒数第二句已有明确指向“其他条件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包含商品的价格不变和商品的价值不变,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其他条件变还是不变都不应与高考命题最基本依据的教材中基本观点发生冲突。看来此题争论的症结所在就是“其他条件不变”的理解,弄清“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成了能否解清这道题的关键。“其他条件不变”为什么不能理解生产M的生产部门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不变,即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第十二页黑体字部分明确表述“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和第十七页黑体字部分“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又为什么不能理解成M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变。
  如果按照上述的推断那么此题的解题思维过程完全成了另一个过程:第一步,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故生产出来的M商品的数量增加10%,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故生产出来的M商品的数量再增加10%,而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M商品的价值量=10/(1 1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不变,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0/(1 10%)×(1 10%)×(1 10%)×10=110亿元;第二步,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则M商品价格=10/(1 10%)元,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增加10%,某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者增加10%,那么商品数量还要增加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不变,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M商品的价格总额=10/(1 10%)×(1 10%)×(1 10%)×10=110元。这样就可以得出此题正确的选项是B,而不是C选项的结论。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但是反观此题命题者采取此种与教材基本观点发生冲突的方式和题干表述含糊其辞,表述不清,指向不明的方式,干扰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此种做法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这和高考命题“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的目标相距甚远。如果考生的思维过程恰好和命题人的思维过程一致,那么万幸,他可以准确地选出给定答案;反之,如果考生思维恰恰如笔者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在四种能力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选出非给定选项,丢分实在冤枉。笔者认为命题人只要在题干中稍作改动,将“其他条件不变”的表述改成“由于特殊原因商品M的价值量不變”,就完全可以避免因题干表述逻辑混乱和指向不明而引起的客观题选项的不确定。
其他文献
沈阳市绿优源种植家庭农场场长武丽芹,从事甜瓜产业20余年,种植冷棚21个,露地36亩(下茬大豆36亩),水田23亩,玉米21亩。种植总面积150余亩。纯收入50余万元。其中冷棚甜瓜大约24.3万元,露地收入18万余元,大豆4万余元,水稻2万余元,玉米1万元。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新民屯镇八三堡村  联系人:武丽芹 电话:15840070139
我国人才发展方式的转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依旧是以粗放型为主,长期以来处于低层次的外延扩张状态,人才产业结构不协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加快转变人才发展方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  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提升全民的素质。二是确立人才在经
已升入中学的学生返校时常抱怨中学的英语学习非常枯燥,词汇难记,语法难以理解,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英语成绩一落千丈等,这不禁让我反思:为什么他们会不适应中学的学习,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惯用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失误的地方,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怎样才能为他们铺设好这段衔接的桥梁呢?结合近几年从教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们的教学方式可以做以下几点改变或增进。  一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幼儿德育工作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爱,给予幼儿足够的爱,全方位地去爱幼儿。幼儿教师应创设适宜的环境,感化和影响幼儿;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关注和激励幼儿;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和启发幼儿。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园;幼儿;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6-
摘 要:古诗《风》只有20个字,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刮大风时动人心魄的场面,写出了风的无穷魅力。风是神奇的,也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也是强悍的。文章对《风》进行赏析,旨在点燃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风》;赏析;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0-0077-01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费孝通先生曾把中国农村称为“熟人社会”,他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熟人社会”里,血缘和地缘合一,所谓沾亲带故或者非亲即故,其自然地理的边界和社会生活的边界都是清晰的,同时也往往是重叠的,属于封闭的社会空间。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行事注重亲情和礼俗规约,但讲究亲疏远近有别。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包括:  第一,舆论压人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激励学生的手段,教学中不能没有表扬。因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或闪光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合适的表扬不仅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激励,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对于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学风有促进意义。但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使用表扬语言,很少用批评的语言,即便是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有错误行为表现,有些教师也是多用鼓励的方式,出现滥用现象。表扬并非是绝对的,学生犯了错或出现了错误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学业目标;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6-0043-03  【活动理念】  制定有效的目标是学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出,青少年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容易迷失自我。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的性格显示出叛逆的特点,并且距离中考还有一段时间,学习动力不足;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最近买到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出版的徐震著《世说新语校笺》一书,惊喜地发现在下册有《世说新语人名索引》。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八张纸,但却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现在更加注意索引了!  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一向崇拜过目不忘,提倡把看过的全记在脑子中。看到一个专题如能背出在某书的某章,即为世人称颂。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落后的现象应结束了。在国外,对书后的索引是极为重视的,日本曾规定没有索引不许出版;我接触过一
谈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    在今年谈中国古代青铜器,不由得想到刚刚逝世的容庚先生。容先生享年九十,终身从事青铜器的研究,他的成果卓著,用不着我辈后生饶舌。他的著作很多,但影响最大的,我想还是《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是一部金文字典,学这一行的人恐怕没有不使用的。《通考》则是青铜器的综论,是有关知识的总结,又附有极其丰富的图片,因此自一九四一年问世以来,风行至今。五十年代,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