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背景和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尤其是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当成为重要环节。由于学前教育尚未普及、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学困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语文学习水平,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就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实践探讨提升学困生语文成绩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206
小学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感知表达等方面的初步形成,而且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过程,更需要在小学阶段为以后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重视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可以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转变教育观念三方面同步聚力,促进农村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1、寓教于乐,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特征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剪辑短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途径,提升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块奶酪》一课中,可动员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根据教材自导自演童话剧,或者根据《一块奶酪》的故事续写或仿写童话故事并鼓励学困生进行交流分享等新颖教学方式,让学困生真实地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避免传统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营造欢快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进而,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与学困生一同发现语文学习并不是枯燥单调的听读写背,亦有诗情画意和优美词藻的美好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语文课文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意境,提升学生思想碰撞的感知能力和语文学习热情,将课堂语文学习兴趣转化为语文学习动力,从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并持续积累,为提升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巩固基础。
2、赏识教育,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农村小学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问题是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学困生不仅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还缺乏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克服学困生语文抵触心理的障碍,耐心指导学困生语文学习方法问题,树立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困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从基础简单的提问正面引导,促使学困生重视语文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搭船的鸟》一课学习中,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教材内容,让学困生交流课文中一只鸟搭上小朋友的船后小鸟做了什么、小朋友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等难度较低的任务,讲课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中对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感悟,请学困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字音,在小组讨论中让学困生分担容易完成的任务,保证学困生紧跟教学进度,且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以情感为基础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鼓励学困生踊跃举手表达观点,并培养学困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教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主动树立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的语文学习状态。在教学后对学困生的评价积极向上,进行正面的引导暗示,启发学困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提升,实现学困生的语文学習成绩的提高。
3、家校结合,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在教师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及有关工作之外,还应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提醒学困生家长督促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完成,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
家校结合,改变传统严苛教育观念,注重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在学校中,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分析语文学习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如在考试后分析试卷中经常出错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正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指导学困生分析题意和解题思路,因材施教,解决学困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家校沟通中,教师有效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根据学困生不同语文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家长以督促鼓励代替严厉苛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监督学困生认真完成语文作业,避免随意抄袭作业现象发生,并对教材课文进行有效的复习预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关注学困生语文作业完成情况和学困生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有效地为学困生查漏补缺、答疑解惑,促进学困生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缺陷。家校结合相辅相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后教育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困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其的殷切期望,调动学困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实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秀元.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学周刊,2019(30):54.
[2]贾存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06):129.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206
小学语文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感知表达等方面的初步形成,而且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过程,更需要在小学阶段为以后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重视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可以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转变教育观念三方面同步聚力,促进农村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1、寓教于乐,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特征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剪辑短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途径,提升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块奶酪》一课中,可动员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根据教材自导自演童话剧,或者根据《一块奶酪》的故事续写或仿写童话故事并鼓励学困生进行交流分享等新颖教学方式,让学困生真实地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避免传统沉闷的“灌输式”教学,营造欢快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进而,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与学困生一同发现语文学习并不是枯燥单调的听读写背,亦有诗情画意和优美词藻的美好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语文课文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意境,提升学生思想碰撞的感知能力和语文学习热情,将课堂语文学习兴趣转化为语文学习动力,从而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并持续积累,为提升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巩固基础。
2、赏识教育,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农村小学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问题是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学困生不仅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还缺乏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克服学困生语文抵触心理的障碍,耐心指导学困生语文学习方法问题,树立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困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从基础简单的提问正面引导,促使学困生重视语文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搭船的鸟》一课学习中,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教材内容,让学困生交流课文中一只鸟搭上小朋友的船后小鸟做了什么、小朋友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等难度较低的任务,讲课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中对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感悟,请学困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字音,在小组讨论中让学困生分担容易完成的任务,保证学困生紧跟教学进度,且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见解,以情感为基础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鼓励学困生踊跃举手表达观点,并培养学困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教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主动树立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的语文学习状态。在教学后对学困生的评价积极向上,进行正面的引导暗示,启发学困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素养和学习水平的提升,实现学困生的语文学習成绩的提高。
3、家校结合,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在教师做好语文课堂教学及有关工作之外,还应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提醒学困生家长督促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完成,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困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
家校结合,改变传统严苛教育观念,注重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在学校中,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分析语文学习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如在考试后分析试卷中经常出错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正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指导学困生分析题意和解题思路,因材施教,解决学困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在家校沟通中,教师有效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交流,根据学困生不同语文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家长以督促鼓励代替严厉苛责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监督学困生认真完成语文作业,避免随意抄袭作业现象发生,并对教材课文进行有效的复习预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关注学困生语文作业完成情况和学困生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及时有效地为学困生查漏补缺、答疑解惑,促进学困生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缺陷。家校结合相辅相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后教育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困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其的殷切期望,调动学困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实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杨秀元.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学周刊,2019(30):54.
[2]贾存敏.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0(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