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初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高高的个子,衣着大方得体,大步迈入诊室,讲话谈吐流利。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深深的下眼袋,疲倦的面容和对失眠的恐惧与不安。
这位患者已经深受失眠的困扰多年,存在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以及醒后难以入睡的典型失眠表现。起先患者还能忍受,但近一年失眠明显加重,他辗转于各大医院,服用过多种中药、安神类中成药等治疗。这些药物在初期服用时或多或少都能帮助睡眠,但服用几天后效果就不明显。致使他只能靠“安眠药”睡觉,而且药量逐渐增加,白天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记忆力也有所下降。
我们俗称的“安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它们都属于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的效果。服用后可能产生头晕、嗜睡和乏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发生耐受性增强(服用更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和依赖性。但因其价格低廉、处方简易以及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显著的特点而广泛且大量地被应用于失眠人群。
失眠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发性失眠主要为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所导致,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精神压力、饮食特点、睡眠习惯等因素相关。继发性失眠与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药物滥用等相关。除了以上的因素,发生失眠后的恐慌感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分担忧也是失眠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如前述的这位患者,可能因退休后作息时间改变而出现睡眠不良,发生失眠的初期他并没有系统诊治,而是通过白天补觉、增加卧床时间等方式来增加睡眠时间,结果失眠越来越重。加之他对失眠缺乏了解,认为睡不好觉会“元气大伤”,会“变傻”,会“导致很多疾病”,诸如此类的过度担忧造成了失眠的进一步加重。一旦出现早醒,他就会在床上辗转反侧、焦虑不安,这也增加了再次入睡的难度。
除了安眠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作为失眠患者,一定要通过正规、专业的医疗渠道进行诊治,特别是具备睡眠中心的医院,能进行专业的多导睡眠监测。在进行系统、完善的病史了解及检查后确定失眠的病因,如果为继发性失眠,首先要祛除原发病的影响,才能根治失眠。特别是由于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引起的失眠,可以服用具有镇静效果的抗抑郁类药物,同时改善情绪障碍和失眠症状,有效避免了久服安眠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目前国际上盛行一种非药物的失眠治疗方法,称为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美国医师学院临床指南(2016)中规定,所有慢性失眠的成人患者必须先接受CBTI,如果没有帮助,再与患者讨论使用药物。CBTI首先要给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睡眠结构、睡眠调控的基本机制、影响睡眠的因素以及合理地认识失眠可能导致的后果,减轻患者对于失眠的迷茫和恐惧感。其中一种刺激控制法,须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此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区分睡眠与清醒的环境刺激,加强睡眠与睡眠环境的联系,减少焦虑与睡眠环境的联结,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刺激控制法的具体程序包括:
1只有在想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躺在床上。
2避免在床上(或卧室)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3躺在床上约15-3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时,需离开床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有睡意才能再次躺在床上。
4每天固定起床的时间,不能赖床。此种方法需要執行一段时间后才会起效,需要耐心和坚持。
上述的这位男性患者在进行了数次认知行为治疗后对于失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消除了对失眠的过度焦虑和恐惧。即使有时仍有入睡困难,但通过学到的放松训练、呼吸调整法等帮助大大减轻了焦虑感。在逐渐调整了日常的生活、作息习惯,并且更换为新型助眠药物治疗后,他的睡眠越来越好了。
这位患者已经深受失眠的困扰多年,存在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以及醒后难以入睡的典型失眠表现。起先患者还能忍受,但近一年失眠明显加重,他辗转于各大医院,服用过多种中药、安神类中成药等治疗。这些药物在初期服用时或多或少都能帮助睡眠,但服用几天后效果就不明显。致使他只能靠“安眠药”睡觉,而且药量逐渐增加,白天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记忆力也有所下降。
我们俗称的“安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它们都属于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的效果。服用后可能产生头晕、嗜睡和乏力等不良反应,久服可发生耐受性增强(服用更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和依赖性。但因其价格低廉、处方简易以及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显著的特点而广泛且大量地被应用于失眠人群。
失眠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发性失眠主要为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所导致,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精神压力、饮食特点、睡眠习惯等因素相关。继发性失眠与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药物滥用等相关。除了以上的因素,发生失眠后的恐慌感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分担忧也是失眠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如前述的这位患者,可能因退休后作息时间改变而出现睡眠不良,发生失眠的初期他并没有系统诊治,而是通过白天补觉、增加卧床时间等方式来增加睡眠时间,结果失眠越来越重。加之他对失眠缺乏了解,认为睡不好觉会“元气大伤”,会“变傻”,会“导致很多疾病”,诸如此类的过度担忧造成了失眠的进一步加重。一旦出现早醒,他就会在床上辗转反侧、焦虑不安,这也增加了再次入睡的难度。
除了安眠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疗失眠吗?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作为失眠患者,一定要通过正规、专业的医疗渠道进行诊治,特别是具备睡眠中心的医院,能进行专业的多导睡眠监测。在进行系统、完善的病史了解及检查后确定失眠的病因,如果为继发性失眠,首先要祛除原发病的影响,才能根治失眠。特别是由于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引起的失眠,可以服用具有镇静效果的抗抑郁类药物,同时改善情绪障碍和失眠症状,有效避免了久服安眠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目前国际上盛行一种非药物的失眠治疗方法,称为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美国医师学院临床指南(2016)中规定,所有慢性失眠的成人患者必须先接受CBTI,如果没有帮助,再与患者讨论使用药物。CBTI首先要给患者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睡眠结构、睡眠调控的基本机制、影响睡眠的因素以及合理地认识失眠可能导致的后果,减轻患者对于失眠的迷茫和恐惧感。其中一种刺激控制法,须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此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区分睡眠与清醒的环境刺激,加强睡眠与睡眠环境的联系,减少焦虑与睡眠环境的联结,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刺激控制法的具体程序包括:
1只有在想睡觉的时候才可以躺在床上。
2避免在床上(或卧室)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3躺在床上约15-3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时,需离开床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有睡意才能再次躺在床上。
4每天固定起床的时间,不能赖床。此种方法需要執行一段时间后才会起效,需要耐心和坚持。
上述的这位男性患者在进行了数次认知行为治疗后对于失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消除了对失眠的过度焦虑和恐惧。即使有时仍有入睡困难,但通过学到的放松训练、呼吸调整法等帮助大大减轻了焦虑感。在逐渐调整了日常的生活、作息习惯,并且更换为新型助眠药物治疗后,他的睡眠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