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这需要教师进行多方位地了解,采用更科学、全面的方法,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前期;学情分析;意图分析
一、问题提出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只要向学生教授足够的知识,学生的成绩就会越好。在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估计,这是不准确的。况且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这需要教师进行多方位地了解,采用更科学、全面的方法,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的放矢。
二、学情分析
教师要全面分析你所教的对象,首先应先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的分析,确定其初始能力。以《蜻蜓飞飞》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前采用的调研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采用了以下的学情分析的方法:
(一)建构联系法
建構联系法是从学习起点,生活经验,新旧知识联系三点出发进行教学。
1.从学生原有对蜻蜓的认知基础出发,如身体结构、功能,如何制作蜻蜓,作为本课重要的出发点。
2.我设计了模仿蜻蜓的环节,孩子们边听我讲故事,边模仿蜻蜓,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3.在教授本课之前,我曾经教过学生线描知识、色彩搭配知识以及训练过他们利用综合材料来进行表现的技能,本课正是旧知的综合体现和升级,在有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二)综合分析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将课堂提问,课后师生交流,经验判断,日常观察,作业反馈分析,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等方式相结合,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基础状况。
首先,我会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利用课前提问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来获得,同时避免重复教授一些基本知识。其次,根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教学重难点及程序。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判断学生对本堂课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巡视辅导时一发现学生有知识性错误,马上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三)教学前测法
我的测试方式是将学生前一课的课堂反应和作业练习作为依据,对每个学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我教授的班级划分成三个能力级,三维目标合格率达到85%-90%,即A级;三维目标合格率达50%-70%,即B级,三维目标合格率50%以下,为C级。
根据以上定级情况,在对不同等级的班进行教学时,我会对教学方式、内容稍作修改。对A级班进行教学时,我不但要求学生要完成两只飞舞的蜻蜓,还要求对蜻蜓活动的环境进行添画,而在对B级班进行教学时,我就取消了对蜻蜓活动环境添画这一环节,对C级班进行教学时,我还事先制作了样品,每小组分发一张,让学生自己看一看,了解制作方法。即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提高学习难度,反之则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也以个别谈话方法展开教学前测,通过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在校的美术学习情况,比如是否在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学习,几岁开始学习,学习过哪些画种,得到过哪些美术类大奖等等。从而了解学生经验度、成长背景、美术基础以及家长需求等方向。
三、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人教小学美术201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属造型表现领域。在本课之前安排了《流动的色彩》、《装饰自己的名字》、《彩泥世界欢乐多》等一系囊括了色彩知识、绘画技能、手工制作等知识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色彩和水粉颜料及其工具的好奇心,引起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艺术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训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有相对一致的美术接受能力,为后续需要多种表现方式和各类材料运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意图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必需明白这节课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达到的目的。先对教学意图进行深入地分析,再进行细化地教学设计。
(一)导入及检查
1、勾起学生对蜻蜓的美好回忆,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2、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地说出蜻蜓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某些部位的功能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要求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但通过预习,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掌握相关内容,于是我做出相应的要求。
(二)认识身体结构
很多学生对蜻蜓的身体结构并不了解,如:很多认为腹部是尾部;不知道什么是复眼和翅痣等,此环节弥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缺陷,教师把自然知识讲给学生们听,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通过与生活中的事物相接合,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记住蜻蜓的一些特点。
(三)游戏感受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性格活泼,无法长时间将精力集中,适时进行游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其次是课堂游戏也是针对蜻蜓不同的飞行姿势,设计出的有效巩固知识点的方法。
(四)教师示范
1.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降低学习难度。
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教师不光是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教师边操作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肯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思维都充分活跃起来。
(五)课堂练习
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和获得知识。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图片欣赏,拼贴添画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让学生从了解蜻蜓到喜爱蜻蜓最后到创作蜻蜓。
(六)评价展示
本堂课是学生内心对蜻蜓优美、灵动的飞行姿势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生知道了蜻蜓是保护庄稼的益虫,他们懂得了保护蜻蜓的重要性,从而延伸到保护各种小动物,爱护大自然。最终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课堂总结
没有精心的教前分析与设计就没有精彩的美术课堂,我反对教师仅凭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来应对教学前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需要从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入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前调研,然后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才能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教,高效地反应在学生的学上。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9:58-95.
[2]谭劲.亲和亲证亲在.[G]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4-5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前期;学情分析;意图分析
一、问题提出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只要向学生教授足够的知识,学生的成绩就会越好。在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凭借经验对学生进行估计,这是不准确的。况且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这需要教师进行多方位地了解,采用更科学、全面的方法,以便在教学设计时有的放矢。
二、学情分析
教师要全面分析你所教的对象,首先应先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的分析,确定其初始能力。以《蜻蜓飞飞》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学前采用的调研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采用了以下的学情分析的方法:
(一)建构联系法
建構联系法是从学习起点,生活经验,新旧知识联系三点出发进行教学。
1.从学生原有对蜻蜓的认知基础出发,如身体结构、功能,如何制作蜻蜓,作为本课重要的出发点。
2.我设计了模仿蜻蜓的环节,孩子们边听我讲故事,边模仿蜻蜓,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3.在教授本课之前,我曾经教过学生线描知识、色彩搭配知识以及训练过他们利用综合材料来进行表现的技能,本课正是旧知的综合体现和升级,在有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二)综合分析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将课堂提问,课后师生交流,经验判断,日常观察,作业反馈分析,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等方式相结合,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基础状况。
首先,我会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了解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利用课前提问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来获得,同时避免重复教授一些基本知识。其次,根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教学重难点及程序。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判断学生对本堂课教授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巡视辅导时一发现学生有知识性错误,马上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三)教学前测法
我的测试方式是将学生前一课的课堂反应和作业练习作为依据,对每个学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我教授的班级划分成三个能力级,三维目标合格率达到85%-90%,即A级;三维目标合格率达50%-70%,即B级,三维目标合格率50%以下,为C级。
根据以上定级情况,在对不同等级的班进行教学时,我会对教学方式、内容稍作修改。对A级班进行教学时,我不但要求学生要完成两只飞舞的蜻蜓,还要求对蜻蜓活动的环境进行添画,而在对B级班进行教学时,我就取消了对蜻蜓活动环境添画这一环节,对C级班进行教学时,我还事先制作了样品,每小组分发一张,让学生自己看一看,了解制作方法。即对学习能力较强的班,提高学习难度,反之则降低学习难度。
同时也以个别谈话方法展开教学前测,通过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在校的美术学习情况,比如是否在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学习,几岁开始学习,学习过哪些画种,得到过哪些美术类大奖等等。从而了解学生经验度、成长背景、美术基础以及家长需求等方向。
三、教材分析
《蜻蜓飞飞》是人教小学美术201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属造型表现领域。在本课之前安排了《流动的色彩》、《装饰自己的名字》、《彩泥世界欢乐多》等一系囊括了色彩知识、绘画技能、手工制作等知识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色彩和水粉颜料及其工具的好奇心,引起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艺术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训练,使不同基础的学生有相对一致的美术接受能力,为后续需要多种表现方式和各类材料运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意图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必需明白这节课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达到的目的。先对教学意图进行深入地分析,再进行细化地教学设计。
(一)导入及检查
1、勾起学生对蜻蜓的美好回忆,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2、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准确地说出蜻蜓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某些部位的功能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要求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但通过预习,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掌握相关内容,于是我做出相应的要求。
(二)认识身体结构
很多学生对蜻蜓的身体结构并不了解,如:很多认为腹部是尾部;不知道什么是复眼和翅痣等,此环节弥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缺陷,教师把自然知识讲给学生们听,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通过与生活中的事物相接合,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记住蜻蜓的一些特点。
(三)游戏感受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他们性格活泼,无法长时间将精力集中,适时进行游戏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其次是课堂游戏也是针对蜻蜓不同的飞行姿势,设计出的有效巩固知识点的方法。
(四)教师示范
1.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示范,降低学习难度。
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教师不光是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想象,教师边操作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回答,肯定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思维都充分活跃起来。
(五)课堂练习
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和获得知识。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图片欣赏,拼贴添画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让学生从了解蜻蜓到喜爱蜻蜓最后到创作蜻蜓。
(六)评价展示
本堂课是学生内心对蜻蜓优美、灵动的飞行姿势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生知道了蜻蜓是保护庄稼的益虫,他们懂得了保护蜻蜓的重要性,从而延伸到保护各种小动物,爱护大自然。最终使学生形成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课堂总结
没有精心的教前分析与设计就没有精彩的美术课堂,我反对教师仅凭个人的主观意识和经验来应对教学前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需要从科学、客观的分析方法入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前调研,然后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才能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从而使教师的教,高效地反应在学生的学上。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G]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9:58-95.
[2]谭劲.亲和亲证亲在.[G]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