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安全稳定一直以来都备受各方关注,安全无小事,其涉及的问题较多、较复杂。民办高校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办学模式,无论是在管理机制、学生生源构成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随着民办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的探索也日趋重要
一、民办高校在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的特性
(一)管理机制方面
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责上存在一定差异。
1、民办高校注重学生智育教育,轻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发展,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学生在学校缺乏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学生的精力没有得以疏通的良好渠道,便会在思想行为上更多的接触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加大校园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给管理造成更大压力。
2、民办高校偏重制度化管理,缺少人文关怀
各民办高校都建立都按照要求建立了各类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奖惩条例、宿管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进行有效管理。因为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队伍人数不足,经验不够情况,在执行过程中,为了达到管理效果,过分强调制度而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有敌视老师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增加了难度。
3、民办高校重事务性管理,轻思想引导
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决定了其在学生管理方面目标指向明确,管理者承担的个人责任较大,在广大管理队伍将“完成任务”、“不出事”、“追求效率”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考量。造成在管理上短视,形成了注重事务性管理、轻视思想引导、少情感关怀的情况。使得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方式僵化,手段单一,学生接受度不高的情况。
(二)学生特点方面
1、法纪观念淡薄,学生行为规范性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法纪道德观念,但自觉遵守的能力较弱,有近40%的学生赞成外出租房,希望不受学校的约束,有近45%学生虽然觉得学生通宵上网学校不应该干涉。在调查还发现,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作弊现象趋向严重,且对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关注度较低。法纪观念的淡薄使得学校在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压力较大,校园暴力、偷盗、诈骗、传销等现象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较弱,是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的难点。
2、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民办高校学生因为高考成绩相对公办高校学生要低,但客观上依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导致学生一方面肯定自我,一方面觉得受人歧视,自信但又迷茫,希望得到指引,又不愿意别人介入自己生活,长时间沉迷于过去,导致思想散漫,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特点表现在个人行为上,很难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与公办高校学生想比较,更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为校园安全管理方面重要不利因素。
3、抗挫折能力较差,依赖性强
因民办高校学费相对于公办高校要高很多,所以在生源构成上,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再加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自立能力较弱,依赖心理较重,艰苦奋斗精神缺乏,部分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贪图享受、虚荣攀比心理状况较为明显,这些心理上的共性,使得这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多阻碍,容易产生偏激行为,是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方面
1、工作任务庞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职能被弱化。
在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除了完成《普通高校辅导员建设规定》的工作内容外,还需承担学生学籍、考勤管理、宿舍管理、军训等其他事务性工作,“跑断腿”、“累坏嘴”是辅导员工作的常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则被简单界定为“带好学生,不出差错”即可。
2、工作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迷茫,管理队伍流动性大,影响到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系统开展
相比较在体制内的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薪金待遇偏低,特别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对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的担忧,是造成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职业地位、职业发展、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相关制度仍未健全,造成管理队伍职业前景忧虑,也是流动性较大的原因。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客观上需要有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都有赖于一线管理教师系统、持久、详细的教育引导,但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碎片化、功利化、形式化、盲点化,工作效能与公办高校相比较为低下。
二、民办高校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途径探索
(一)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师生思想活跃,同质性、互动性强,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使高校具备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特征。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高校集中体现着社会和教育、个人等各方面的矛盾,因此高校校园安全立法必须以整体的、综合的思维考虑,不能局限于其中某一方面,将高校安全分列到不同的法律文件中,单靠某个部门制定或执行,同时要规定好与高校具有节点接触的各方的关系,制定充分而完备的校園安全法势在必行。
(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机制
针对民办高校的相关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机制。理顺民办高校董事会与党组织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责权限,明确责任主体,抓住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管理的痛点。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在完成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落实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辅调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备学生思想动态管理系统,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供更多健康的平台,展现民办高校学生的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 苏文杰, 浅谈高校校园安全维稳工作, 华章,2012,28
[2] 吴翠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发展,[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40(2):4-5
[3] 周立新,王丽芳,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一、民办高校在校园安全稳定方面的特性
(一)管理机制方面
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责上存在一定差异。
1、民办高校注重学生智育教育,轻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发展,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学生在学校缺乏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学生的精力没有得以疏通的良好渠道,便会在思想行为上更多的接触到社会的不良风气,加大校园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给管理造成更大压力。
2、民办高校偏重制度化管理,缺少人文关怀
各民办高校都建立都按照要求建立了各类学生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奖惩条例、宿管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进行有效管理。因为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学生管理队伍人数不足,经验不够情况,在执行过程中,为了达到管理效果,过分强调制度而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有敌视老师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增加了难度。
3、民办高校重事务性管理,轻思想引导
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决定了其在学生管理方面目标指向明确,管理者承担的个人责任较大,在广大管理队伍将“完成任务”、“不出事”、“追求效率”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考量。造成在管理上短视,形成了注重事务性管理、轻视思想引导、少情感关怀的情况。使得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方式僵化,手段单一,学生接受度不高的情况。
(二)学生特点方面
1、法纪观念淡薄,学生行为规范性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法纪道德观念,但自觉遵守的能力较弱,有近40%的学生赞成外出租房,希望不受学校的约束,有近45%学生虽然觉得学生通宵上网学校不应该干涉。在调查还发现,学生逃课、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作弊现象趋向严重,且对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关注度较低。法纪观念的淡薄使得学校在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压力较大,校园暴力、偷盗、诈骗、传销等现象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较弱,是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的难点。
2、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民办高校学生因为高考成绩相对公办高校学生要低,但客观上依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导致学生一方面肯定自我,一方面觉得受人歧视,自信但又迷茫,希望得到指引,又不愿意别人介入自己生活,长时间沉迷于过去,导致思想散漫,自暴自弃,这些心理特点表现在个人行为上,很难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与公办高校学生想比较,更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为校园安全管理方面重要不利因素。
3、抗挫折能力较差,依赖性强
因民办高校学费相对于公办高校要高很多,所以在生源构成上,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再加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自立能力较弱,依赖心理较重,艰苦奋斗精神缺乏,部分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贪图享受、虚荣攀比心理状况较为明显,这些心理上的共性,使得这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多阻碍,容易产生偏激行为,是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方面
1、工作任务庞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管理职能被弱化。
在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除了完成《普通高校辅导员建设规定》的工作内容外,还需承担学生学籍、考勤管理、宿舍管理、军训等其他事务性工作,“跑断腿”、“累坏嘴”是辅导员工作的常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则被简单界定为“带好学生,不出差错”即可。
2、工作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迷茫,管理队伍流动性大,影响到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系统开展
相比较在体制内的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薪金待遇偏低,特别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对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的担忧,是造成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职业地位、职业发展、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相关制度仍未健全,造成管理队伍职业前景忧虑,也是流动性较大的原因。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客观上需要有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都有赖于一线管理教师系统、持久、详细的教育引导,但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碎片化、功利化、形式化、盲点化,工作效能与公办高校相比较为低下。
二、民办高校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途径探索
(一)完善高校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民办高校亦是如此,师生思想活跃,同质性、互动性强,与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使高校具备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特征。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高校集中体现着社会和教育、个人等各方面的矛盾,因此高校校园安全立法必须以整体的、综合的思维考虑,不能局限于其中某一方面,将高校安全分列到不同的法律文件中,单靠某个部门制定或执行,同时要规定好与高校具有节点接触的各方的关系,制定充分而完备的校園安全法势在必行。
(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机制
针对民办高校的相关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维护校园安全的工作机制。理顺民办高校董事会与党组织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责权限,明确责任主体,抓住民办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管理的痛点。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在完成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落实班级管理制度,加强辅调员、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备学生思想动态管理系统,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供更多健康的平台,展现民办高校学生的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 苏文杰, 浅谈高校校园安全维稳工作, 华章,2012,28
[2] 吴翠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发展,[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40(2):4-5
[3] 周立新,王丽芳,论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