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一、立足课本,分析文章结构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收录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内容较难懂。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其搜索功能,立足课本,找出关于文章分析的内容为学生展示,而后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二年级《亡羊补牢》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抓住寓言故事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进行教学。寓言故事语言大多朴实无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亡羊补牢》这一故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文章内容又有所了解。之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其中含有的意境。所以,在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结构,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提出问题:“文章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是怎样层层递进来表述亡羊补牢这一故事的?”借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PPT,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我又提出问题:“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学生回答:“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表现亡羊补牢故事的步步发展。”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感情,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此篇寓言故事,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农夫再次丢失羊时的不知所措和后悔。”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逐步分析寓言故事,掌握文章结构,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对寓言故事的阅读能力。
在寓言故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出相对应的阅读问题,学生通过浏览PPT得出答案,梳理文章结构,可以为阅读提供学习支点。
二、课堂互动,采用混合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我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若学生在线下阅读学习中遇见问题,且不能当堂解决,可在线上给老师私信。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以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各种各样的景色,但是为什么作者不全部写出来,而单单要写出文章中的那几个呢?”我指导学生以这个问题开展探究,并借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课本朗读的音频。在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景色无论在哪一个学校都有,虽然差不多,但总归有自己的特色。”还有的学生提出:“在大树底下玩耍、嬉闹给作者的印象较为深刻,所以作者才要描写。”最后,我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堂复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后与学生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我无法对所有学生一一讲解。在此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我自己的互联网ID,并建立一个专门的学习群,学生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我线上解答,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预留网上习题,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中的盲点,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教学。
三、任务驱动,提升阅读水平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關于本篇文章的内容,而后独自划分文章段落,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说:“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关于写景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其主要因为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作,今天我们将开启一篇新的学习内容,相信大家都能够很快地了解。”接着,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听其中都有什么声音?并让学生表述:在大自然中,我们还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学生回答:“青蛙的呱呱声,小鸟的喳喳声。”我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声音,你能够想到什么?”让学生学习此篇内容,学生找出答案:“我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系统来向同伴表述自身看法的。”除此之外,若学生提到其他大自然中的声音,我运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找出相关音频,当堂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绚烂多彩。我又提出课下问题:“今天放学回家,选取让你们记忆深刻或者最喜欢的声音,明天上课时在课堂分享。”
以任务驱动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导入文章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方式之一。我引导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体现文章中蕴含的美感,提高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捕捉能力。
参考文献:
王殿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3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一、立足课本,分析文章结构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收录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内容较难懂。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其搜索功能,立足课本,找出关于文章分析的内容为学生展示,而后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
二年级《亡羊补牢》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抓住寓言故事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进行教学。寓言故事语言大多朴实无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亡羊补牢》这一故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文章内容又有所了解。之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其中含有的意境。所以,在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结构,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提出问题:“文章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是怎样层层递进来表述亡羊补牢这一故事的?”借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PPT,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我又提出问题:“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学生回答:“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表现亡羊补牢故事的步步发展。”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感情,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此篇寓言故事,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农夫再次丢失羊时的不知所措和后悔。”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逐步分析寓言故事,掌握文章结构,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提高对寓言故事的阅读能力。
在寓言故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出相对应的阅读问题,学生通过浏览PPT得出答案,梳理文章结构,可以为阅读提供学习支点。
二、课堂互动,采用混合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我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若学生在线下阅读学习中遇见问题,且不能当堂解决,可在线上给老师私信。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处理学生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以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各种各样的景色,但是为什么作者不全部写出来,而单单要写出文章中的那几个呢?”我指导学生以这个问题开展探究,并借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课本朗读的音频。在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景色无论在哪一个学校都有,虽然差不多,但总归有自己的特色。”还有的学生提出:“在大树底下玩耍、嬉闹给作者的印象较为深刻,所以作者才要描写。”最后,我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当堂复习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后与学生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我无法对所有学生一一讲解。在此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我自己的互联网ID,并建立一个专门的学习群,学生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我线上解答,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预留网上习题,通过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中的盲点,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教学。
三、任务驱动,提升阅读水平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關于本篇文章的内容,而后独自划分文章段落,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说:“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关于写景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其主要因为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大胆创作,今天我们将开启一篇新的学习内容,相信大家都能够很快地了解。”接着,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听其中都有什么声音?并让学生表述:在大自然中,我们还能够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学生回答:“青蛙的呱呱声,小鸟的喳喳声。”我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声音,你能够想到什么?”让学生学习此篇内容,学生找出答案:“我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系统来向同伴表述自身看法的。”除此之外,若学生提到其他大自然中的声音,我运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找出相关音频,当堂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绚烂多彩。我又提出课下问题:“今天放学回家,选取让你们记忆深刻或者最喜欢的声音,明天上课时在课堂分享。”
以任务驱动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导入文章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方式之一。我引导学生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体现文章中蕴含的美感,提高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捕捉能力。
参考文献:
王殿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30).